思考的技術讀書心得感悟
在這個時代,企業界的人士必須具備的是突破既有價值觀的思考能力,換句話說,就是,具備在商場上的突破能力與開拓者的思考邏輯。來吧,讓我們邁向荒野。新經濟時代早已到來,新經濟有四大經濟空間:實體經濟,無國界經濟,互聯網經濟,倍率經濟。現在正是絕佳的時機,聰明人要抓住它。
看了這一章,似乎看到了大前研一先生給我們描繪了物聯網的世界。他的M2M構想與現在的物聯網可能只是名字的不同,核心含義其實是相同的。這樣的一個世界確實會再一次改變整個世界人民的生活方式,絕對是革命式的變化。物聯網,關鍵的部分是感應器,有了靈敏準確的感應器,再結合目前的網絡技術,在構想中的世界就真的會呈現在我們面前。但是,這個世界會讓這個技術肆無忌憚的發展嗎,我個人認為,阻力很大。因為這個技術會導致失業,導致很多社會問題出現,。從大前研一先生的描述中,很多行業甚至是政府部門都不再被需要,這就不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技術革命了。未來的世界會不會像今天反對全球化一樣,反對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呢?如果會,怎么解決那些失業人的就業問題,從而化解這種阻力呢?新經濟,四大經濟空間,實體經濟,無國界經濟,互聯網經濟,倍率經濟。
實體經濟,自然就是我們公司目前正處在一個經濟空間里。
無國界經濟,其實就是經濟全球化,無非就是個強者給弱者的一個陷阱,但是這個陷阱其實是充滿了機會和危機的。世界總是很神奇,本來想害人的人,說不定會被自己害了。這就要看對弈的各方的思考力到底誰更高一籌了。在全球化這個陷阱中,中國的領導者如果能避開危機,找到機會,我相信,那些設置陷阱的強者們一定會悔不當初,轉而成為全球化的堅定抵制者。
互聯網經濟,最近的幾年,這個經濟空間可謂風生水起,一浪高過一浪,找到合理的商業模式的都存活下來,有的已經如日中天了。
倍率經濟,我不知道可否認為是金融經濟,用煙火繚亂的金融手段,把普通人都忽悠傻,然后用其實很簡單的邏輯去賺錢。這個經濟空間的人,關鍵就是能不能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復雜到普通人都不想去過問,任由他們在那里胡搞。其實看似復雜到無法理解的手段,其實就是和街上買菜的大爺的手段一樣而已。聰明人是什么,就是能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給別人,而能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給自己。讓別人傻掉,自己不就聰明了。
阿門。絕佳的時機即將到來,我是沒有準備好,不知道公司準備好了沒有。我看到公司的轉舵,走向EIB的世界,從目前看來這是很關鍵的一步,希望這一步快馬加鞭。讓更多的人盡快投入到實際的工作中,解放勞動力,沖刺新世界。
思考的技術讀書心得感悟(精選篇2)
不管是多么好的建議,都需要用嘴巴去說動人,才能被接受。說話有邏輯,有條理,有理有據,說話才能有底氣,才能更容易去打動別人。這一章就是告訴我們如何運用邏輯構成法,找到問題的答案,并將解決方法闡述好,讓別人接受。
道理很簡單,但真的做起來就是很難的,。邏輯構成法,無非就是讓我們做事情,講話都有邏輯性。不管是多么好的建議,不被人接受都只是一紙空文。而讓別人接受我們的建議,就需要一些技巧。
只提一個建議。不要把別人置于選擇的漩渦里,選擇就是痛苦。盡量將這種選擇降到最低。告訴別人的應該是解決方案,不是一個選擇題。我覺得在做事情時,不是不可以有選擇項。但選擇項是在我們的第一個建議被別人否定后提出的補救方案,而不應該直接就將兩個甚至更多的選擇項直接呈現在別人面前。
事實勝于雄辯。不但要有嚴密的邏輯思考,還要有事實作為后盾才能更好的說明問題。有時候,人不是不知道事實存在,只是不敢或不愿去面對。當真的把事實擺在面前,他們也會暗自嘆服,也會聽從建議,勇敢地面對現實,改變現狀。
打動人心,最重要的是以對方為中心。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說話,話要說到對方心里,要以對方的核心利益為中心展開游說。
這本書太深奧了,不適合我閱讀,至少現在的狀態下,我覺得,我只能理解書中的皮毛,這樣耗費精力的去鉆研,只是得到些邊邊角角。一腳踏下去,就像進入汪洋大海,想吸收點營養,卻總是被嗆到。讀了兩章了,我最大的理解能力就是,作者希望我按邏輯去思考問題,要注重事實的作用,要實地去考察,要有說服別人的技巧。理論很雄偉,操作很復雜,有心想成事,無力去提高。
思考的技術讀書心得感悟(精選篇3)
《思考的技術》是由一位思維特別敏捷的同事推薦,看后最大感觸就是,大前研一在被我們忽略的思維方法中提煉出一套完整的讓人耳目一新的思考技術。我認為本書的成功主要因素有以下兩個:一是大前研一扎實的調研功底積累和大量的思維練習,二是大前研一獨特敏銳的眼光,這與他MIT理科博士出身,在麥肯錫從事咨詢顧的工作背景密不可分。
《思考的技術》的核心思考邏輯是假設——調研——論證——結論——再調研——再論證……準確的結論,這是理科生最常用的邏輯方式,但是作為理科生卻把它忽略了。這是由于我們從小填鴨式的教育方式不注重思考方式的練習所致,理科議題的邏輯周期往往長達1—3年或者更長,處在這么長的周期內,理科生往往只關注論證工具和論證結果,而容易忽略了整個議題的`論證邏輯。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大量豐富的案例分析使本書的核心論點更為易懂。這也是大前研一獨特的優勢所在,他跑遍美國50各州里的49各州,做過1000以上的咨詢案例分析,這是其他管理咨詢師所不能企及。除了思考方式和案例分析,大前研一反復提到很多成功必備的素質和一些新的經濟概念:如工作的緊迫感,對事不對人工作態度,常態化的思維練習;非線性時代概念,熟悉倍數經濟概念,其中一些是我們所非常熟悉的,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被我們所忽略。而大前研一卻非常好的駕馭了它們。下面介紹本書的7大章節內容。
本書提出4個空間經濟的概念:實體經濟、無國界經濟、數字經濟、倍數經濟。讓讀者頓感奇感,前三個經濟概念大家都很熟悉,所謂的倍數概念,強調知識創意,思考方式的差距會造成收入差距數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差距。
第一章介紹了本書介紹的全新思路,即麥肯錫思路:數據分析——假設——搜集證據——驗證——真正結論。其中提出現象不能當作原因,細化分析找出真正原因的重要性,而找出真正的原因,離不開實地訪談。然后經過絕對必要的驗證過程,得出結論,這個結論應該是能讓自己信服的結論。結論并不表明思路結束了,沒有解決方案的結論仍然不是完整的結論,需要指定詳細的解決方案,并跟蹤實施。
第二章:MIT的學習經歷使作者具備了科學的思考方法,即假設——搜集并分析——結論。強調積累事實才能導出結論的唯一途徑。以大量的資料及累計的實施為根基,導出敏銳的結論才具有可用性。為了鍛煉解決問題的思考力,必須讓腦子習慣思考。利用一切瑣碎的時間,不斷練習思考新的問題。
第三章:如何用邏輯去打動人心。
所謂的說服力就是充分考慮對手的心理狀態和邏輯能力。組織一個符合他的邏輯結構和思維方式。注意給出建議的技巧。一般一個建議最佳,建議給多了,知會讓執行者猶豫不決。有事實為證的建議,魅力無窮。提案一開始就要提出自己的調查結論:掌握流程的重點就是用簡潔的語言做簡潔的分析,每部分做一個結論,然后應用所累計的多個小結論到處自己認為絕對正確的整體結論,再以這結論提出有證據支持的建議。
總結下來打動人心的邏輯要點是:合理的表達邏輯,金字塔結構的邏輯關系,可靠的調查依據,多次的檢驗,對PPT報告反復熟練掌握。
第三章:洞察問題的本質。不能輕信媒體或他人的結論。需要對事不對人的態度,才能東西本質。不能忠于事實,不但無法東西問題的本質,還不能得出真正的解決方案。同時需要在企業建立憂患意識,世界上優良企業的共性具有吸收異己特質進入企業文化。例如GE的“沖突對抗”,豐田公司的“憂患意識”。
第四章:非線性思維。所謂的線性思維就一定會得到正確的答案的直線思維方法。但是在非線性以及復雜理論的世界里,只要初期條件有些不同,結果就會變得無法預測。這需要我們跳出原有體制來思考,為沒有答案的問題尋找答案。而我們的填鴨式的教育方式是培養不出非線性思維的人才,相對來說,歐洲國家更注重學生思維方式而不是知識的培養。對于我們培養這種思維方式建議,是生活簡單化,把需要思考的事集中起來思考,不需要思考的就不要想。
第五章:讓構想大量涌現。這需要擺脫陳舊思維方式,利用新事物或假日休閑方式刺激腦部,從而然腦部變的更靈敏。思考就是常常提出疑問,然后自己努力尋找解答。但思考必須有緊迫感,這樣才能全心投入。與別人辯論是一種有效的思考方式。
第六章:解讀五年后的商機。對一個商業公司的前景進行分析,需要先分解其功能在進行思考,如它的價值功能是否持續發揮作用,這種功能傾向是變強還是減弱,價值功能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否發生變化。例如通過以上功能分解來思考,可以分析移動電話未來將成為電腦、音樂、影響、電子錢包的終端。前五章邏輯思維讓發展新事業變簡單,新事業成功需要以下四要素:1)事業領域的定義必須明確;2)分析現狀進而推斷未來的方向,針對因果關系來設立簡潔而具有說服力的假設;3)專注于自己應選擇的方向,即使出現幾個可能的選擇,也應該專注;4)不能忘記基本假設,排除已經發生變化的情形但不偏離原則。
第7章開拓者的思維。沖破舊商業的障礙,具有讓大型企業突然消失的想法。如數碼相機讓柯達消失,Apple讓傳統手機巨擘NOKIA銷量大減等發生在身邊的案例。認識新大陸的四個空間,實體經濟、無國界經濟、互聯網經濟、倍率經濟。實體經濟的世界中,企業的價值是依據未來期待收益所換算出來的凈現值。處于新大陸中的企業,則是根據將來的市場占有率的期望值來決定企業的價值。如Google,Facbokk在沒有實際營業收入的情況下就已經被世界認可。我們需要做的是意識到知識的附加值具有千倍差距的事實,然后不斷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
《思考的技術》對我們日常的邏輯思路有了一個全新的梳理,讓我們重新拾容易被人忽略的思考價值。給自己的大腦來一次節能吧,本書非常實用,推薦大家讀一讀。
思考的技術讀書心得感悟(精選篇4)
預見未來,是通過邏輯思考得來的。有時候,我們會驚嘆某些偉人的預見性,其實這些看似很神甚至很偶然的事情,是經過他們的邏輯思考得出來的。沒有什么是無緣無故的,都是有理由的,邏輯思考的能力能讓你更清楚地看到問題的更深層次的緣由。
我覺得日本的房地產發展可以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提供個前車之鑒。實際上,歷史有相似的地方,很大程度都是由于群體的盲目性。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這件事情不對,但是群體的決策往往是不符合邏輯的。我一直覺得歷史就是某幾個偉人創造的,但他們戰勝了群體的盲目和自私自利之后,才會推動歷史向另一個方向發展。希望中國的房地產會在中國的領導人手中避開日本曾經掉下去的陷阱,走一個合理的道路,不要急功近利,損人誤國。中國的.房地產在未來的五年該到了變數頻出的時代了。剛看新聞報到,什么廉租房,經濟租賃房,經濟適用房,各種政策正在發揮著作用,目前效果不明顯,但我們可以拭目以待。今天笑的人,明天不一定不會哭;今天活不下去的人,明天不見得還會倒霉。
五年后的世界會是什么樣子,大前研一先生給我們展示了他的思考。手機的功能擴展,電子銀行,電子身份驗證,手機將會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一次劃時代的革新。家庭服務器的描述也足以讓我們對未來充滿憧憬。
我們公司正在做的EIB也是對一種對未來的革新,我更希望這種自動化的便利可以更廣闊地惠及到普通的老百姓。未來五年,我不知道會是什么樣子,現在還不具備這種思考能力。就算是真寫出些什么,也只能是自己的臆想和猜測。今天再做個夢吧,希望可以看看未來五年的模樣。
思考的技術讀書心得感悟(精選篇5)
剛讀完一本書,由于記憶暫存效應,可能會感覺收獲很多。但真正的收獲,或許是過了一段時間后還留下的東西。所以,這次這么久沒寫讀后感2,是因為我想看看,這本書到底給我留下了什么。呵呵。還是接著那兩個本質問題。
1、你知道思考的重要性嗎?大前先生說,人不同的命運是由不同的思考方式造成的。我現在非常贊同這個觀點。思考其實是很痛苦、很累的。在做了多年的具體工作后,幾年前的一天,我回顧以往,幡然醒悟:雖然自己做的工作看起來是腦力勞動,但自己其實是一個沒有動腦子或者很少動腦子的人。才工作的時候,是學了很多東西。但那些東西只能稱作是知識,而不是智慧。自己不過是滿足于知識數量的增加、工作數量的增加而已,并沒有動腦子想到如何有所突破、與眾不同。要做到這一點確實是需要痛苦地動腦子的。即使是現在,我恐怕還是沒有完全成為一個動腦子的人。還要努力。
2、你會思考嗎?大前先生說到的方法大概有2個:
1)收集材料→提出假設→驗證假設→提出對策→執行并驗證這里有個重要的步驟“驗證假設”。任何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關鍵在于你是否能提出假設、并且驗證假設。你提出一種假設,其實就是將問題進行了限定,限定了邊界,問題就能被分而化之,最終得到解決。你的語言表達應該能反映你的思路:“假設。那么。”。
2)MECE原則這個原則很早就熟悉了。MECE有點像軟件開發里的窮舉法。窮舉法其實是一種非常工程的方法,看似笨,其實巧。我們做事情,其實最追求的是成功率。不要想什么巧辦法,越是簡單、越是不需要技巧的方法,就越可能是好方法。
這本書里還提到了大前對將來的預測。忘了他是憑什么做出那些預測的。但有一點我很贊同,他認為地球上,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和語言的人們,生活的方式會越來越相同。能想起來就是這些。或許這就我真正有所體會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