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學高效備考方法
高考數學高效備考方法
抓好基礎
數學習題無非就是數學概念和思想的組合應用,了解數學的基本概念和定理是解答題目的前提。只有概念清楚了,并且了解了正確的解題方法,遇到題目時我們才能很快的做出來。面對一個新的習題時,我們也可以想到平時做題的方法,迅速解答新題目。弄清基本定理是很重要的,同學們一定要注意對基本定理牢牢的掌握,否則我們解題速度會很慢,邏輯也會混亂。
制定好計劃和奮斗目標
復習數學時,要制定好計劃,不但要有本學期大的規劃,還要有每月、每周、每天的小計劃,計劃要與老師的復習計劃吻合,不能相互沖突,如按照老師的復習進度,今天復習到什么知識點,就應該在今天之內掌握該知識點,加深對該知識點的理解,研究該知識點考查的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在每天的復習計劃里,要留有一定的時間看課本,看筆記,回顧過去知識點,思考老師當天講了什么知識,歸納當天所學的知識。可以說,每天的習題可以少做,但這些歸納、反思、回顧是必不可少的。望你在制定計劃時注意。
克服盲目做題而不注重歸納的現象
做習題是為了鞏固知識、提高應變能力、思維能力、計算能力。學數學要做一定量的習題,但學數學并不等于做題,在各種考試題中,有相當的習題是靠簡單的知識點的組合,利用平時所學知識就能解決,這些習題是要通過做一定量的習題達到對解題方法的展移而實現的,但隨著高考的改革,高考已把考查的重點放在創造型、能力型的考查上。
要精做習題,注意知識的理解和靈活應用,當你做完一道習題后不訪自問:本題考查了什么知識點?什么方法?我們從中得到了解題的什么方法?這一類習題中有什么解題的`通性?實現問題的完全解決我應用了怎樣的解題策略?只有這樣才會培養自己的悟性與創造性,開發其創造力。也將在遇到即將來臨的期末考試和未來的高考題目中那些綜合性強的題目時可以有一個科學的方法解決它。
高考數學復習要點
1、突出主干知識,加強薄弱環節
在二輪復習中,對高中數學的重點內容:函數、不等式、數列、幾何體中的線面關系、直線與圓錐曲線及新增加內容中的向量、概率統計、導數進行強化復習。其中,函數是高中數學的核心內容,又是學習高等數學的基礎,貫穿于高中數學的始終,運用函數的觀點,可以從較高的角度去處理方程、不等式、數列、曲線和方程等問題。打破知識之間的界限,加強各章節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系。
在第二輪復習時,要求學生一是要認真分析自己一輪復習的感受及作業、試卷情況,針對第一輪的薄弱環節,加強研究。二是要針對性地選擇一些課本的典型習題、近年的高考題、模擬題,甚至是第一輪中做過的題,集中強化訓練,提高一個檔次。
2、提高思維能力
解數學題要著重研究解題的思維過程,弄清基本數學知識和基本數學思想在解題中的意義和作用,研究運用不同的思維方法解決同一數學問題的多條途徑。要求學生重視審題和解體后的總結、反思,不斷積累正、反兩方面的經驗。
3、注重心理訓練
學習實力與心理狀態是高考成功的兩大基本要素,良好的心態是高考制勝的'法寶。在測試或訓練題中要在適當的位置設置障礙或有意識的引入新情景、新信息問題,有意識的鍛煉學生心理素質,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提高學生應試技巧。但要把握好度,不能過于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4、提高計算能力
數學高考歷來重視運算能力,80%以上的分數都要通過運算而來。部分運算能力差的學生至今仍然沒有對此有足夠重視,而是將運算能力差完全歸結于粗心,認為平時運算是浪費時間。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運算是一種能力和技能,必須從每一道題做起,堅持長期訓練,要能夠根據題設條件,合理運用概念、公式、法則、定理,提高運算的準確性。
怎樣學好高中數學
高中生在學習的數學的時候,先培養自己的理解能力,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在初中一直不會的數學題,可能在高中理解起來就會很容易,初中理解小學的數學也很容易,這就是每個階段,我們的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樣的,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理解問題會更容易。
高中的數學雖然和初中小學不一樣的,但是如果你的理解能力上去,一些題自然就會了。除了要把自己的理解能力提升,還有就是多做題,多做數學題也是我們理解的一個過程。
做數學題的時候,千萬不要感覺自己不會,就不做了,一定要思考,并且加以研究,即使到最后還是沒有做上,老師在講的時候,我們理解可能會深刻一點。
高中數學是需要我們有自學能力的,高中的老師之后在上課的時候,把該講的講完,課后如果你不去問老師,老師也不會管你,這個時候你就要自己拿不會的問題問老師。
怎樣做好高中數學筆記
一、內容提綱。老師講課大多有提綱,并且講課時老師會將一堂課的線索脈絡、重點難點等,簡明清楚地呈現在黑板上。同時,教師會使之富有條理性和直觀性。記下這些內容提綱,便于課后復習回顧,整體把握知識框架,對所學知識做到胸有成竹、清楚完整。
二、疑難問題。將課堂上未聽懂的問題及時記下來,便于課后請教同學或老師,把問題弄懂弄通。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受到時空的限制,不可能做到顧及每一位同學。相應的,一些問題對部分學生來說,是屬于疑難問題,由于課堂上來不及思考成熟,記下疑難問題,可在課后繼續加以思考和探究,加以理解和把握,避免出現知識的斷層、方法的缺陷。
三、思路方法。對老師在課堂上介紹的解題方法和分析思路也應及時記下,課后加以消化,若有迷惑,先作獨立分析,因為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錯誤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師講課疏忽造成的,記下來后,便于課后及時與老師商榷和探討。勤記老師講的解題技巧、思路及方法,這對于啟迪思維,開闊視野,開發智力,培養能力,并對提高解題水平大有益處。在這基礎上,若能主動鉆研,另辟蹊徑,則更難能可貴。
四、歸納總結。注重記下老師的課后總結,這對于濃縮一堂課的內容,找出重點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把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尋找規律,融會貫通課堂內容都很有作用。同時,很多有經驗的老師在課后小結時,一方面是承上歸納所學內容,另一方面又是啟下布置預習任務或點明后面所要學的內容,做好筆記可以把握學習的主動權,提前作預備,做到目標任務明確。
五、錯誤反思。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記下自己所犯的錯誤,并用紅筆醒目地加以標注,以警示自己,同時也應注明錯誤成因,正確思路及方法,在反思中成熟,在反思中提高。
高考數學二元一次不等式知識點
1.滿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x和y的取值構成有序數對(x,y),稱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一個解,所有這樣的有序數對(x,y)構成的集合稱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
2.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每一個解(x,y)作為點的坐標對應平面上的一個點,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對應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一個半平面(平面區域)。
3.直線l:Ax+By+C=0(A、B不全為零)把坐標平面劃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半個平面)對應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或≥0),另一部分對應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或≤0)。
4.已知平面區域,用不等式(組)表示它,其方法是:在所有直線外任取一點(如本題的原點(0,0)),將其坐標代入Ax+By+C,判斷正負就可以確定相應不等式。
5.一個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區域是相應直線劃分開的半個平面,一般用特殊點代入二元一次不等式檢驗就可以判定,當直線不過原點時常選原點檢驗,當直線過原點時,常選(1,0)或(0,1)代入檢驗,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的平面區域是它的各個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區域的公共部分,注意邊界是實線還是虛線的含義?!熬€定界,點定域”。
6.滿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整數x和y的取值構成的有序數對(x,y),稱為這個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一個解。所有整數解對應的點稱為整點(也叫格點),它們都在這個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的平面區域內。
7.畫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區域時,應把邊界畫成實線,畫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區域時,應把邊界畫成虛線。
8.若點P(x0,y0)與點P1(x1,y1)在直線l:Ax+By+C=0的同側,則Ax0+By0+C與Ax1+Byl+C符號相同;若點P(x0,y0)與點P1(x1,y1)在直線l:Ax+By+C=0的兩側,則Ax0+By0+C與Ax1+Byl+C符號相反。
9.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步驟是:
(1)根據題意,設出變量;
(2)分析問題中的變量,并根據各個不等關系列出常量與變量x,y之間的不等式;
(3)把各個不等式連同變量x,y有意義的實際范圍合在一起,組成不等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