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周長計算方法
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半徑×2×圓周率
字母公式:C=πD=2πR
公式說明:
π是圓周率,約等于3.14,D是圓的直徑,R是圓的半徑
應用實例:
圓的直徑是6米,周長C=πD=3.14×6=18.84米
圓的半徑是3米,周長C=2πr=2×3.14×3=18.84米
圓相關公式有哪些
面積公式
1.圓的面積:S=πr?=πd?/4
2.扇形弧長:L=圓心角(弧度制) __ r = n°πr/180°(n為圓心角)
3.扇形面積:S=nπ r?/360=Lr/2(L為扇形的弧長)
4.圓的直徑: d=2r
5.圓錐側(cè)面積: S=πrl(l為母線長)
6.圓錐底面半徑: r=n°/360°L(L為母線長)(r為底面半徑)
周長公式
圓的周長:C=2πr 或 C=πd
圓的方程
1、圓的標準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以點O(a,b)為圓心,以r為半徑的圓的標準方程是(x-a)^2+(y-b)^2=r^2。
特別地,以原點為圓心,半徑為r(r>0)的圓的標準方程為x^2+y^2=r^2。
2、圓的一般方程:方程x^2+y^2+Dx+Ey+F=0可變形為(x+D/2)^2+(y+E/2)^2=(D^2+E^2-4F)/4.故有:
(1)當D^2+E^2-4F>0時,方程表示以(-D/2,-E/2)為圓心,以(√D^2+E^2-4F)/2為半徑的圓;
(2)當D^2+E^2-4F=0時,方程表示一個點(-D/2,-E/2);
(3)當D^2+E^2-4F<0時,方程不表示任何圖形。
圓的定義及相關概念
1、圓的一些概念
(1) 圓的定義:在平面中,線段$OA$繞其固定端點$o$旋轉(zhuǎn)一個圓,由另一端點$a$形成的圖形稱為圓。固定端點$o$稱為圓心,線段$OA$稱為半徑。以點$o$為中心的圓記錄為“$⊙o$”,讀作“圓$o$”。
此外,圓心為$o$、半徑為$R$的圓可以看作是到固定點$o$的距離等于固定長度$R$的所有點的集合。
(2) 弦:連接圓上任意兩點的線段稱為弦。
(3) 直徑:穿過圓心的線叫做直徑。
(4) 圓弧:圓上任意兩點之間的部分稱為圓弧。以$a$和$B$結尾的弧標記為$/offset\frown AB,閱讀“arc$AB$”或“arc$AB$”。
圓的任何非直徑弦將圓分成兩個不同長度的弧。大于半圓的弧稱為上弧,一般用三點表示。小于半圓的弧稱為次弧。
(5) 半圓:圓的任意直徑的兩端將圓分成兩個弧,每個弧稱為半圓。
(6) 等圓,等?。簝蓚€可以重合的圓稱為等圓。
很容易看出兩個半徑相等的圓是相等的圓;相反,同一個圓或相等圓的半徑是相等的。在同一圓或等圓中,相互重合的弧稱為等弧。
2、垂直于弦的直徑
(1) 圓的對稱性
圓是軸對稱的圖形,任何直徑的直線都是它的對稱軸。圓有無數(shù)對稱軸。
圓也是一個中心對稱的圖形,它的中心是它的對稱中心。
圓也具有旋轉(zhuǎn)不變性。
(2) 垂直直徑定理
將弦垂直于其直徑平分,并將其面對的兩個弧平分。
推論:平分線的直徑(不是直徑)垂直于弦,平分弦的兩個弧。
3、弧、弦、中心角
(1) 中心角:頂點位于圓中心的角稱為中心角。
(2) 中心角定理
在同一圓或等圓中,等中心角的弧和弦是相等的。
我們還可以得到以下結果:
① 在同一圓或等圓中,如果兩弧相等,則它們相對的圓的中心角相等,它們相對的弦相等。
② 在同一圓或等圓中,如果兩個弦相等,則它們相對的圓的中心角相等,上弧和下弧分別相等。
4、圓周角
(1) 圓角的定義:頂點在圓上與圓兩邊相交的角稱為圓角。
(2) 圓角定理:圓弧的圓角等于圓的中心角的一半。
推論:同一弧或等邊弧的圓弧角相等。
半圓(或直徑)的圓角為直角,90°的圓角為直徑。
在同一圓或等圓中,兩個圓周角、兩個中心角、兩個弧和兩個弦中的一組量相等,與之對應的其他幾組量也相等。
(3) 內(nèi)接多邊形
如果一個多邊形的所有頂點都在同一個圓上,則該多邊形稱為內(nèi)接圓,該圓稱為該多邊形的外接圓。
(4) 內(nèi)接四邊形的性質(zhì)
圓內(nèi)接四邊形的對角補。
5、點與圓的位置關系
設$⊙o$的半徑為$R$,點$p$到圓心的距離為$OP=D$
(1) 點$p$出$⊙o$,$D>;R$。
(2) $⊙o$,$d=R$上的點$p$。
(3) $⊙o$,$D<;R$中的點$p$。
6、三角形外接圓
(1) 不在同一條線上的三個點決定一個圓。
(2) 三角形外接圓的概念:一個圓可以通過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形成。這個圓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圓。外接圓的中心是三角形三條邊的垂直平分線的交點,稱為三角形的外中心。
(3) 如何外接三角形
① 確定圓心:三角形兩邊垂直平分線的交點為圓心;
② 確定半徑:從交點到三角形任何頂點的距離就是外接圓的半徑。
7、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設圓的半徑為r,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為d$。
(1) 交點:直線和圓有兩個公共點。這時,我們說直線和圓相交。這條線叫做圓的割線。此時,常用點數(shù)為2,$D<;R$。
(2) 切線:直線和圓之間只有一個公共點。此時,我們說直線與圓相切。這條線叫做圓的切線,這一點叫做切點。在這種情況下,公共點數(shù)為1,$d=R$。
(3) 分離:直線和圓之間沒有共同點。這時,我們說直線和圓是分開的。此時,常用點數(shù)為0和$D>;R$。
8、圓的切線
(1) 切線的判定定理
穿過半徑外端并垂直于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另外,通過圓心并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須通過切點;垂直于切線并通過切點的直線必須通過圓心。
(2) 切線性質(zhì)定理
圓的切線垂直于它經(jīng)過的點的半徑。
9、切線長度
(1) 切線長度:在圓的切線上通過圓外的一點,該點與切點之間的線段長度稱為該點到圓的切線長度。
(2) 切線長度定理:一個圓的兩條切線可以從圓外的一點開始畫,并且它們的切線長度相等。這一點和連接圓心的線將兩條切線之間的夾角平分。
10、切線的確定及其性質(zhì)的應用
(1) 輔助線做法
利用切線的性質(zhì)進行計算或論證的常用輔助線是將圓心與切點連接起來,并通過垂直構造直角三角形來解決相關問題。
(2) 直線與圓切線的三種證明方法
① 證明了直線與圓之間存在唯一的公共點。
② 證明了直線穿過半徑的外端并與半徑垂直。
③ 證明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等于圓的半徑(即,$d=R$)。
當直線和圓的公共點已知時,通常使用方法2。當直線和圓的公共點未知時,通常使用方法3。
11、三角形內(nèi)接圓
(1) 三角形內(nèi)接圓的幾個概念
與三角形每邊相切的圓稱為三角形的內(nèi)接圓。內(nèi)接圓的圓心是三角形的三條平分線的交點,稱為三角形的圓心。
(2) 三角形內(nèi)接圓法
確定圓心:三角形兩個角的平分線的交點就是圓心。
確定半徑:從交點到三角形任意邊的距離就是內(nèi)接圓的半徑。
(3) 如果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長度分別為$a$、$B$、$C$,內(nèi)接圓的半徑為$R$,則三角形的面積為$s=-frac12(a+b+c)r$
12、圓與圓的位置關系
設兩個圓的半徑分別為$R\1$和$R\2(R\1<;R\2),圓的中心距為$d$。
(1) 兩個圓是分開的
① 向外分離:當兩個圓沒有公共點,而一個圓上的點在另一個圓之外時,稱為兩個圓的向外分離?,F(xiàn)在$D>;R\u1+R\u2 left rightarrow$。沒有共同點。
② 包含(包括同心圓):當兩個圓沒有公共點,且一個圓上的點在另一個圓內(nèi)時,稱為包含;當兩個圓的圓心重合時,稱為同心圓?,F(xiàn)在,$d=R\u2-R\u下面的公式用來描述1/leftrightarrow$,$d=0/leftrightarrow$的同心圓。沒有共同點。
(2) 兩個圓相切
① 外接:當兩個圓有一個唯一的公共點,除此公共點外,一個圓上的點在另一個圓的外面時,稱為兩個圓的外接。唯一的公共點稱為切點?,F(xiàn)在$d=R\u1+R\u2\\leftrightarrow$限定。公共點的數(shù)目是1。
② 內(nèi)接:當兩個圓有一個唯一的公共點時,除此公共點外,一個圓上的點在另一個圓內(nèi),稱為內(nèi)接的兩個圓。唯一的公共點稱為切點。現(xiàn)在,$d=R\u2-R\u1\\leftrightarrow$被內(nèi)切。公共點的數(shù)目是1。
(3) 兩個圓相交
兩個圓有兩個公共點時,叫做兩圓相交。此時$r_2-r_1
13正多邊形與圓
(1) 正多邊形的幾個概念
正多邊形的外接圓的中心稱為正多邊形的中心。外接圓的半徑稱為正多邊形的半徑。正多邊形每邊相對的中心角稱為正多邊形的中心角。從正多邊形的中心到一側(cè)的距離稱為正多邊形的邊中心距離。
(2) 正多邊形的作圖方法
畫一個規(guī)則的$n$多邊形的想法是將圓$n$等分,然后依次連接點以得到正多邊形。如果你做一個正六邊形,你可以先畫一個半徑等于已知邊長的圓,然后在上面切割得到平分點,再連接起來得到你要做的正六邊形。不是所有的規(guī)則多邊形都可以用尺子來制作。
(3) 正多邊形的計算
設正多邊形的邊數(shù)為$n$,半徑為$R$,邊的中心距為$R$,邊的長度為$a$
① 正多邊形的內(nèi)角:$\frac(n-2)·180°n=$$180°-$\frac360°n$。
② 正多邊形的中心角:$\frac360°n$。
③ 正多邊形半徑:$R^2=R^2+\frac14^2美元
④ 正多邊形周長:$C=n·a$。
⑤ 正多邊形面積:$s=-frac12nar=\壓裂12C·r$
14弧長和扇形面積
(1) 弧長公式
在半徑為$R$的圓中,由于360°中心角對應的弧長是圓的周長$C=2πR$,因此$n°中心角對應的弧長是$l=2πR·n360$i.e.$l=-壓裂nπR180$。
(2) 扇形面積公式
由中心角的兩個半徑和與中心角相對的弧形成的圖形稱為扇形。在半徑為$R$的圓中,由于與360°中心角相對的扇區(qū)面積是圓的面積$s=πR^2$,所以中心角為$n°的扇區(qū)面積是$s_扇形=$$πR^2×$\fracn360=$$\fracnπR^2360$。
(3) 圓錐的母線
圓錐體由底部和側(cè)面包圍。連接圓錐體頂部和底部圓周上任何點的線段稱為圓錐體的母線。
(4) 圓錐的側(cè)向膨脹及其計算
沿母線切割和展平圓錐的側(cè)面很容易,圓錐的展開側(cè)視圖是扇形的。
設圓錐的母線長度為$l$,底圓的半徑為$R$,則扇形的半徑為$l$,扇形的弧長為$2πR$,所以圓錐的邊面積為$s圓錐側(cè)=$$\frac12圓錐體的總面積是$s圓錐全=$$πl(wèi)r+$$πr^2$
2、 圓的相關示例
如果$⊙o$的半徑為5cm,點$a$和中心$o$之間的距離為4cm,則點$a$和$⊙o$之間的位置關系為___
A.點A$在圓圈外
B.圓上有點a$
C.點a$在圓圈內(nèi)
D.不確定
答案:C
分析:∵4 cm<;5 cm,即$D<;R$,∵點$a$和$⊙o$在圓圈中。
高三學習數(shù)學的竅門有哪些
1、做題后加強反思
高三學生一定要明確一點,就是現(xiàn)在正在做的題,一定不是考試的題。所以高三學生做題不是目的,學會運用數(shù)學題目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才是正道。因此,高三學生對于每道題都要加以反思。
2、主動復習總結
高三學生想要學好數(shù)學,進行章節(jié)總結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的時候,都是教師替學生做總結;但是到了高中之后,就需要學生自己來做了。所以高三學生需要自己??偨Y,主動復習。
數(shù)學高三備考計劃
一、訓練想像力。有的問題既要憑借圖形,又要進行抽象思維。同學們不但要學會看圖,而且要學會畫圖,通過看圖和畫培養(yǎng)自己的空間想象能力比如,幾何中的“點”沒有大小,只有位置?,F(xiàn)實生活中的點和實際畫出來的點就有大小。所以說,幾何中的“點”只存在于大腦思維中。
二、準確理解和牢固掌握各種運算所需的概念、性質(zhì)、公式、法則和一些常用數(shù)據(jù),概念模糊,公式、法則含混,必定影響運算的準確性。為了提高運算的速度,收集、歸納、積累經(jīng)驗,形成熟練技巧,以提高運算的簡捷性和迅速性。
三、審題。有些題目的部分條件并不明確給出,而是隱含在文字敘述之中。把隱含條件挖掘出米,常常是解題的關鍵所在,對題目隱含條件的挖掘,都要仔細思考除了明確給出的條件以外,是否還隱含著更多的條件,這樣才能準確地理解題意。
最后兩周如何沖刺數(shù)學
一周做兩份試卷,總結應試技巧
在最后一個自習階段中,還是應該抓住基礎,關注中等難度的題目,至于難題實際上是考查你在考場上靈活應變能力,其中既考查了考生的數(shù)學綜合素質(zhì),也能體現(xiàn)心理素質(zhì)。
現(xiàn)在這段時間主要對數(shù)學知識、已做過的各類試題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構建完整的、明晰的知識網(wǎng)絡結構,提煉涉及的數(shù)學解題思想、方法與技巧。前一階段,許多同學都做了很多的模擬試題,現(xiàn)在要好好地把做過的模擬試卷進行認真地翻閱,溫故而知新。數(shù)學是一門很強調(diào)邏輯思維的學科,除了必要的記憶外,更重要在于理解,還須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每天“過電影”,理清雙基和通法
在高考沖刺階段,“理性”應當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一是要全盤考慮,統(tǒng)籌兼顧,有計劃、有目標,“理”、“練”、“記”相結合,切忌盲目蠻干。每天要弄清三個問題:我該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該怎么做?二是在綜合與模擬訓練中,仔細地讀、認真地想、有效地記、理智地做、靈活地用、深刻地悟。三是注重課本,注重考綱,注重基礎回歸。最后一周應當合理安排“過電影”,回歸基礎找感覺。要理清基本概念、原理等知識的細節(jié)、內(nèi)涵、內(nèi)蘊、變通形式;理清知識網(wǎng)絡與結構體系;理清重點、熱點題型的解題思路、方法、規(guī)律、步驟與注意事項等。
吃透評分標準,答題注意踩分點
答題時,應當注意高考答題“踩點得分”原則,將解題策略轉(zhuǎn)化為得分點,防止“跳步”、“以圖代證”等;要防止一味求“快”,導致“快一點,錯一片”。對于短時間內(nèi)難以弄懂弄通的內(nèi)容或綜合程度高、難度大、耗時多的問題則要學會取舍,大膽放棄。確?!皶龅念}拿滿分,不會的題盡量不得零分”。
建議同學們在臨考前自練近兩年的高考試題(或有標準答案和評分標準的綜合卷),并且自評自改,精心研究評分標準,吃透評分標準,對照自己的習慣,時刻提醒自己,力爭減少無謂的失分,保證會做的不錯不扣,即使不完全會做,也要理解多少做多少,以增加得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