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高考語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貴州高考語文閱讀原文
王陽明認為,在程朱理學普及,尤其是朱熹的《四書集注》成為人人必讀官方教科書的同時,理學的精粹之處就已被淹沒了,完全成了拘縛人們思想的僵死教條,而且程朱理學本身“言之太詳,析之太精”,勢必造成“章繪句琢”,以至廢棄圣人之學的局面。此外,他在鎮(zhèn)壓統(tǒng)治階級內部寧王朱辰濠叛亂及東南地區(qū)少數民族和農民起義即所謂“破山中賊”的實踐中,深切感受到程朱理學的繁瑣、無用,憑此而欲“破心中賊”委實不易。因此,陽明以“破心中賊”為目標,創(chuàng)建起以“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學說為主要內容的心學思想體系。與之同時,陳獻章的得意弟子湛若水,指出朱熹的《大學章句》只可用于科舉考試,而不足以作為修身指南。他修正、發(fā)展師說,提出“隨處體認天理”的命題。主張動靜、心事合一,承時隨地去發(fā)現“本心”、踐履“天理”。盡管王、湛之說在表述方法和側重點上有所不同,但如陽明所說,二者乃“殊途同歸”,亦如若水所說是“皆圣賢宗旨也”。正是經過他們的大力提倡,心學蔚然成潮。
正德年間開始形成的王、湛心學之所以能發(fā)展成為在社會生活中影響廣泛的思潮,是與其與書院活動一體化分不開的。陽明、若水都把書院作為宣傳自己學術思想的重要陣地,并都在書院講學過程中不斷發(fā)展、完善自己的學術主張和思想體系。書院與學術思想互為表里、一體發(fā)展:新的理論在書院中崛起,新崛起的理論又有力推動著書院勃興,這和數百年間南宋書院與朱熹、陸九淵之學一體發(fā)展的情形頗為相似。
明代書院的輝煌局面主要是由王、湛后學在嘉靖、隆慶之際營造的。茲試以陽明后學為例略予闡述:王陽明歿后,各地王門弟子或建書院、或立祠宇、或創(chuàng)精舍、或辦講會,皆以傳播、弘揚師說為己任。所在書院數不勝數,此外,陽明弟子中有不樂仕進,一生講學傳道于下者,如錢德洪“在野三十年,無日不講學”,他們的努力使王學獲得了廣泛的社會基礎。當然,陽明弟子中也有位至公卿,講學倡導于上者,如徐階在嘉靖、隆慶之際執(zhí)政朝廷。這又使王學及傳播王學的書院獲得了廣泛而崇高的社會聲譽。正是這些王門弟子和再傳弟子的努力,將王學和書院一起推向發(fā)展的高潮。
貴州高考語文閱讀題目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代興起的書院,至宋代獲得了發(fā)展并呈顯赫之勢,這和南宋乾淳之際理學的發(fā)展有關。
B.元代統(tǒng)治者對書院有了政策性的規(guī)劃,使之官學化。這種對書院的支持行為,促進了書院的發(fā)展。
C.明代初期,朝廷重學興教,以科舉選士,但是書院的主要內容只是講學。這導致書院僅能維系。
D.明代中葉以來,官學教育失敗,王陽明、湛若水等思想家承擔起建構新理論,重振綱常的使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王陽明認為,程朱理學普及的同時,其精粹之處也被淹沒,而程朱理學本身“言之太詳,析之太精”也導致圣人之學廢棄。
B.王陽明認識到程朱理學的繁瑣、無用,是其在鎮(zhèn)壓寧王朱辰濠叛亂及東南地區(qū)少數民族的農民起義等實踐中得出的。
C.王陽明、湛若水二者之說的思想實質是一致的,“殊途同歸”,“皆圣賢宗旨”,只是在表述方法和側重點上有所不同。
D.王、湛心學在正德年間開始形成,其借助書院活動而得到發(fā)展,最終成為在社會生活中影響廣泛的思潮。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一個時代“率天下而為利益所迷”“士風日陋”之時,就需要思想家們構建新的理論了。
B.宋明兩代書院輝煌時,書院與學術思想互為表里、一體發(fā)展:新的理論在書院中崛起,又推動著書院勃興。
C.王陽明心學被推向發(fā)展高潮,主要是靠王陽明在朝中做高官的弟子如徐階等講學倡導于上。
D.在嘉靖、隆慶之際明代書院出現輝煌局面,固然是時代發(fā)展使然,但也與王、湛后學的共同努力分不開。
貴州高考語文閱讀答案
1-3
BBC
貴州高考語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