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公務員考試申論考點熱點分析:戶籍制度改革
戶籍制度是由封建時代傳統戶籍管理政策演變下來的人口控制制度,是維護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統治一個重要工具。解放初期社會生產力低下、物資匱乏時期計劃經濟是當時的主要經濟形式。二元制戶籍制度限制城鄉人員流動,按照戶籍計劃分配生活物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社會的穩定,同時也由于城鄉二元制產生了國民的不平等待遇,然而隨著社會發展市場經濟必然替代計劃經濟,計劃經濟必然走下歷史舞臺。
中國現行的戶籍制度呈現出典型的二元化結構,還將我國公民的遷徙自由、接受教育和享受社會福利等方面的基本權利限定在戶籍所在的區域內,大大削弱了公民權利的功能和公平性,間接導致“戶籍歧視”。附加在戶籍上的種種不平等待遇,使得戶籍制度改革的呼聲日漲。
二、解決對策
(一)建立和完善相關的戶籍法律體系
(二)完善戶口登記制度,大力改革戶口遷移制度
(三)進一步完善居民身份證制度
(四)剝離戶籍背后的利益是改革的重點
三、參考范文
科學推進戶籍制度改革 讓公平的陽光普及全民
戶籍制度是由封建時代傳統戶籍管理政策演變下來的人口控制制度,是維護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統治一個重要工具。從歷史的發展歷程上看,二元制戶籍制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社會的穩定,同時也由于城鄉二元制產生了國民的不平等待遇,市場經濟的浪潮促使人們不再偏于一隅,為了加快社會的進步、經濟繁榮、科技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滿足國民對于自由遷徙與社會地位平等的渴望,務必科學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全面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有利于維護國民身份的平等。一個國家國民身份平等包括精神上平等和物質上平等,中國自古以來一直有著明顯的階級區分。目前,我國二元制的戶籍制度公平性明顯缺失。戶籍背后的福利差別越來越突出,擁有一個大都市的戶籍意味著工作、醫療、社保、養老、教育都比農村戶口優越,占有的社會資源比農村多,因此逐步社會分化為二元制社會,城里人與鄉下人。城里人往往看不起鄉下人,這是精神上不平等。城市發展較快,城市居民享受社會資源遠遠超過鄉下居民,此為物質上不平等。
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有利于解決住房難。在北京、上海、深圳這樣大城市的無房者中,沒有當地戶口的人數占總人數的40%左右。盡管如今不少城市降低了對外來人口的落戶要求,但進城后的風險和經濟成本也隨之提高了,其中經濟成本的提高主要體現在購房價格上。很多地方規定,準予落戶的條件是要在居住地具有合法固定住所,而虛高的房價令許多中低收入者望而生畏。面對持續攀升的房價,就算降低落戶門檻的條件,如何能讓大批中低收入的農民工和高校畢業生在城市安家立業?因此,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是解決住房困境的重要途徑。
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有利于留住優秀人才,實現人生理想。許多學生到全國各地念大學,就是希望畢業以后能在發達地區謀求一職,享受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等穩定的福利待遇的城鎮居民戶口。由于很多年輕人沒有當地戶口,既無法享受城市優待,還會比別人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去換取某種便利,而這也是優秀人才流失的一大誘因。進而造成各地人才不均衡,限制了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也使得東部各大中城市就業壓力空前膨脹,西部偏遠地區人才奇缺,極大地阻礙了經濟效益的提高。
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應該從憲法上肯定公民居住和遷徙自由的基本權利入手,完善戶口登記制度,大力改革戶口遷移制度,加強身份證與戶口登記緊密結合;通過新技術的引進,加強身份證智能化建設,按照全國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工作的部署要求,堅決把這項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全局的基礎性改革抓緊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