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時評
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時評:讓改革帶著溫度落地
任何重要改革都有一定的成本,保證改革能夠推動全局的同時,也要注意代價的系統性分擔。近日還有媒體梳理發現,全國已有吉林、海南、云南等20多個省份先后修訂了計生條例,所有省份均對女性產假進行不同程度延長。對于醞釀生二孩的家庭來說,這不啻一種激勵,但對于工作單位來說,無疑會造成一定的負擔。這個成本需要全社會正視,也需要攤到桌面上講解清楚、化解到位,實現全社會的共同承擔,而不是簡單地壓到某一方肩上。
“十三五”大幕已經拉開,相當多重要的政策,都涉及復雜而普遍的調整,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以系統性改革的齊頭并進為呼應。就生育二孩而言,絕不只是小兩口關起門來的決定,它不僅需要婦幼醫院、兒科醫生、小幼教育等資源的配合,還需要休假機制、教育資源、社會聘用等改革的跟進。再比如當下很熱的房地產去庫存,如果沒有人的城鎮化、沒有對新市民的切實保障、沒有教育醫療服務的提升,簡單鼓勵更多的農民進城買房,反而容易制造新的問題。又如去產能,堅定不移做的同時,轉崗就業、職業培訓、產業升級、夯實新增長點等一大堆事情也要做。
說到底,深水區的改革,幾乎每一項都面臨著系統性的資源配置調整,“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所以,我們絕對不能低估任何一項改革的復雜性,不能盲目地只看到進步的方面,而不去面對成本、代價等困難的一面,更不能任由各地變通、政策調整,將代價壓到缺乏話語權的弱勢群體身上。國家之所以要求以戰略思維系統謀劃“十三五”,原因也正在這里:單兵突進,孤掌難鳴,再好的改革措施,如果任由新的矛盾不斷累積,最終不僅難收全局之效,甚至也會延誤改革本身的進程。
當然,挑戰與機遇永遠并存。每當完成系統性的資源配置改革,都無異于社會肌體的一次完善,帶來各種子目錄改革的契機。矛盾不可避免,問題總是存在,但我們既不能因為畏懼困難就裹足不前,也不能只憑暴虎馮河的一腔血勇。方法是具體而微的,是因人而異的,原則卻是統一的,那就是從確保人民的獲得感出發,從因勢利導確保改革紅利出發,不“跑冒滴漏”,不異化變形,讓好政策真正生出好結果。
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時評:終結“校園網貸”需精細監管
一張身份證,一本學生證,甚至不用本人簽字,就能貸到數萬元。2016年3月,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大二學生鄭某以28名同學之名,在14家校園金融平臺負債近60萬元,最終絕望跳樓。悲痛之余,他的家人和同學們還得接著想辦法處理債務。
[辯證看待校園網貸現象]
“校園網貸”進入高校并迅速發展,雖然給大學生消費和理財開辟了新路徑,幫助一些大學生解了燃眉之急,但野蠻生長的校園網貸也讓個別學生陷入重重危機。
第一,大學生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但“校園網貸”推崇的是超前消費和貸款提前使用,一旦消費欲望膨脹,大學生便會陷入連環債務之中。
第二,在不少“校園網貸”中,高利息陷阱都隱藏其中,大學生一旦沾染,很容易陷入“利滾利”的怪圈不可自拔,而大部分貸款公司往往采取追索、威逼、上門要賬、盯梢甚至是違法逼債等行為,大學生顧于臉面和學業往往忍氣吞聲,久而久之成為高利貸的犧牲品,付出慘痛的代價。
第三,“校園網貸”的出現,尤其是不良放貸行為向高校侵襲后,直接影響到在校學生的正常生活,不僅惡化了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還會引發還債者鋌而走險導致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原因分析]
個別大學生身陷“校園網貸”的主要原因,除了大學生本人消費理念、理財觀念的不到位之外,還與高校平時對學生的教育缺失和家庭教育缺位有關。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已經長大,少了必要的溝通和干預。加之國內大學生從小缺乏必要的金錢觀的培養,難免陷入網貸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