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申論時事熱點講解
國家公務員申論時事熱點(一)
國家公務員申論時事熱點講解
什么是愛國?曾經,愛國是“先天下之憂而憂”,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時代發展到現代文明社會,愛國則可以更簡單、更純粹、更樸素。比如,在國慶節這樣一個弘揚愛國精神、展現愛國情懷的重大節日,愛國可以是做文明出行理念的倡議者、傳遞者,是為祖國點贊,為文明代言,讓文明成為這個時代流行的風尚;愛國也可以是做文明的身體力行者,是愛惜旅途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是從小事、從細節踐行文明出行理念,提升自我的道德修養與文明素質。愛國,就是用文明來標注自己所站立的地方,當人人都擁有文明向上的正向力量,整個社會就有前行的希望。
[盲目抵制不理性]
由于歷史遺留問題、現實利益沖突等復雜原因,國家與國家之間不可能沒有矛盾摩擦。有矛盾摩擦很正常,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認識和評估這種摩擦,甚至不能有效管控分歧,人為激化對抗。在南海問題上,我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旗幟鮮明、毫不含糊,但目前相關事務還處在外交領域,應該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爭端,維護權益。群眾的愛國熱情可以理解,但動輒輕言戰事顯然缺乏理性。
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各國經濟互相融合、相互依存,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抵制”來自某國的商品商業,不但輸了道理,在經濟方面也會兩敗俱傷。比如合資、 外資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比如肯德基,所有用料的產業鏈都在國內,它的發展本身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部分;它的員工都是我們的同胞,他們的就業本身就是促進國民就業、利于社會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稅收,同樣應用于改善民生、增強國防,同樣促進我們綜合國力的提升。切不可聽傻壞們的忽悠,干折騰自己國家、同胞,給社會添堵、給國家添亂的蠢事。
槍打出頭鳥。“肯德基”和“蘋果手機”的確是兩個標志性的品牌,號召“抵制”確實具有眼球效應。但理性地想,“抵制某貨”根本是抵制不過來的,哪怕一兩家企業因此收縮、退出,也無法影響中外之間貿易往來依存的格局。所謂“抵制”,最終只會變成一場鬧劇。
[對策措施]
要營造自信氛圍。愛國不需要理由,但需要理智。理智來自于尊嚴和自信。在國家利益受到威脅、民族尊嚴受到挑釁之時,任何一個中國人都不會無動于衷,表達憤慨之情、愛國之意天經地義。尊嚴和自信,緣于有強大的國家能夠凝聚起中國力量。要相信黨和國家能夠運籌帷幄,以聰明的智慧和強有力的手段處理好這些棘手難題。這就是自信的表現,如果真愛國就應該上下堅定地傳播一個聲音,營造自信的輿論氛圍,讓世人看到中國的堅定、開放、自信與自強。
要營造法治氛圍。愛國的表達應是建立在尊重法制社會秩序和體現出建設性的基礎上的一種深沉、理性的情懷,而不是偏激、沖動、盲從,憑一時義氣不顧及他人合法權利的盲動。法治是民族復興的根本保障,作為有著悠久文明歷史的大國的公民,在表達愛國主義熱情時,應該堅守文明法治的底線,堅持以大局為重,冷靜理智、合法有序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自覺營造法治氛圍,維護社會秩序,體現出團結、理性、智慧與勇氣,這樣的愛國表達才會有更多的國人響應,進而贏得國際社會更多的理解、尊重與支持。
要營造務實氛圍。這里所說的務實,是指不能憑一時沖動搞形式上的“愛國”,而要以自信自強來追求行動與效果的一致,具體講,就要明白,憤怒和沖動不是解決問題之道,保持理性才能應對復雜的局面,這就是需要努力營造務實的氛圍,讓每個人都擁有一顆追夢筑夢的中國心,把愛國熱情體現在堅守工作崗位做好本職工作上,通過每個人實實在在的行動,匯聚起報效祖國的強大力量,為祖國繁榮富強、民族的興旺發達,做出應有的貢獻。
國家公務員申論時事熱點(二)
隨著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頒布,“健康中國”第一次上升為國家戰略。而國家衛計委已全面啟動《健康中國建設規劃(2016-2020年)》編制工作,預計將于2016年發布并正式實施。
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理順藥品價格,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實施食品安全戰略。
2016年3月,國務院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將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而在隨后國務院公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也對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其明確指出了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理順藥品價格,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國家公務員申論時事熱點講解
[提出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猛,隨著現代化建設進程的深入推進,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豐衣足食的基本需求得到了很好的滿足,但是,由生活壓力增大、環境質量不佳、不安全食品問題較突出等因素而導致的健康問題卻愈來愈突出,人們對健康的渴求也因此而變得越發強烈。
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及虛弱現象,還是指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這是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它包含了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社會適應能力三個基本要素。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質基礎,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精神支柱;身體狀況的改變可能帶來相應的心理問題,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別是痼疾,往往會使人產生緊張、焦躁、憂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導致各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這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又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亞健康人群占了70%!這意味著100個人當中,就有70個人是處于亞健康的狀態。亞健康更多的是心理健康的問題。隨著生活和工作節奏的加快,社會競爭壓力增大,生活壓力在不斷飆升,很多人在工作、學習、生活、人際關系和自我意識等方面都會遇到心理失衡現象。特別是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都側重于身體的健康,而忽略了心理健康。
此外還應看到,我國健康問題疊加的嚴峻形勢,慢性病、傳染病雙重疾病負擔日益加重,新發傳染病的嚴重威脅不容忽視;新型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疾病譜變化要求醫療保障和醫療衛生服務更加公平可及;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成為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在這種大背景下,“”健康中國“以國家戰略的方式,呵護人們的健康需求,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人們需求與望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意義]
一是擁有健康的國民意味著擁有更強大的綜合國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衛生計生工作覆蓋全人口、呵護生命全過程、竭誠服務全天候,為維護和促進國民健康發揮著重要作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新目標的提出,不僅凸顯了黨和國家對保護國民健康的高度重視和堅定的政治決心,也有利于以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為導向,以提高健康水平為目標,動員全社會參與,切實加強對國民健康重大和長遠問題的有效干預,不斷提高中華民族健康素質。
二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深化醫改的必然要求。黨中央、國務院把衛生計生等民生事業擺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重要位置,把深化醫改作為保障全體人民”病有所醫“的關鍵舉措加以推進,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效。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新目標的提出,則更加有利于進一步凝聚起攻堅克難的信心和決心,推動解決制約事業發展和國民健康改善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長期性的問題。
三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必然要求。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新目標的提出,為發展智力和勞動密集、綠色低耗的健康服務業帶來機遇,不僅有利于直接拉動內需、擴大就業,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還可以極大帶動醫藥、信息、裝備制造等相關產業以及醫療康復、老年護理、健康管理、健身養生等新興產業發展,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健康新需求。
[對策措施]
一是提供覆蓋全民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加強重大疾病的防治。
二是健全優質、高效、整合型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努力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服務。
三是健全醫療保障體系,完善藥品供應保障機制。
四是要建設健康的社會環境。我們說一個人的健康影響因素很復雜,包括社會環境的影響,所以要從大健康、大衛生的角度,來共同治理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等,要建設一個健康的社會環境。
五是發展健康產業。建設健康中國,要加強健康產業的發展,重點扶持自主研發藥品、醫用耗材、醫療器械和大型醫療儀器等新興戰略性支柱產業,以及與健康生活方式和老年護理相關的健康服務業。
國家公務員申論時事熱點講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