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
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一)
要建立一個“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現代化中國,把物質和精神提到了并重的層面。而要建設一個“精神富有”的中國,就必須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積極倡導以“務實、守信、崇學、向善”為內涵的當代國人共同價值觀。
當前,社會心態的主流是好的,人們的精神風貌、價值觀積極向上,人心普遍思富、思安、思穩、思和。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因工作、生活、前程、財富,往往表現出一種焦慮不安、浮躁不定、緊張不已的情緒,這種情緒在社會生活中表現出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狹隘極端、迷茫失落等消極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和諧穩定。
事實上,社會心態多元化,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但是不良的社會心態,卻會反過來阻礙社會發展,并由此產生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因而,在當前社會背景下,認真領會并積極弘揚“務實、守信、崇學、向善”的國人共同的價值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踐行共同價值觀,價值引領是基礎。共同價值觀是由共同的價值追求,共同的行為規范,共同的思想基礎構建而成。我們要建立的文明健康的社會風尚,是體現社會主義社會本質要求和鮮明特色的社會風尚,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行方向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最終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不斷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二、踐行共同價值觀,黨員干部是示范。官德為百善之首,“官德隆,民德隆;官德毀,民德降”,良好的黨風政風對于社會風尚的凈化、提升具有關鍵作用。每個黨員干部都要不斷地錘煉自己的思想道德,認清“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自覺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大是大非面前清醒堅定,在急難險重任務前挺身而出,在道德操守上慎獨慎微,在廉潔自律上善始善終,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為群眾作出示范,努力成為引領社會風尚的標桿。
三、踐行價值觀,實踐活動是關鍵。培育、形成共同價值觀,空泛說教并不是其題中應有之義,從群眾心靈升華而來的共同價值觀,理應再回到人們的一件件小事中、一樣樣工作中、一個個活動中。只有落在多彩的活動中去,才能形成人人參與、逐步認同、全面實踐的氛圍,才能將共同價值觀轉化為人們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最終形成建設精神富有中國的強大合力。
總之,以“務實、守信、崇學、向善”為內涵的當代國人共同價值觀,將因其富有現實針對性而引起全社會的普遍共鳴,從而引領人們在思想上孜孜以求,在行動上身體力行,真正過上“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
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二)
打造法治政務環境
法治政務環境是一種軟實力和競爭力,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抓手。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上強調,領導干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帶動全黨全國共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深入貫徹落實這一精神,要求我們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努力打造法治政務環境,積極探索政府治理現代化新路子。
建設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國的關鍵,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實踐證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政府改革轉型、建設法治政府、打造法治政務環境,能夠為改革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提供堅強保障。有人認為,搞法治政府建設、打造法治政務環境,會影響行政效率、拖改革發展后腿。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真正拖后腿、留后遺癥、影響長遠發展的,是不依法辦事。缺乏法律約束,就容易出現"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屁股走人"的現象。
新形勢下,我們要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就必須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努力打造法治政務環境。建設法治政府、打造法治政務環境,按照法律規則和程序辦事,盡管有時看似慢一些,但有利于形成共識、避免失誤、減少工作中的矛盾糾紛,從而有效推進改革發展。法治水平、法治政務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目標導向要明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治理體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要求治理者具有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治理國家的能力,善于運用法治處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領域、各方面事務。打造法治政務環境,目標就是使行政機構依法設立、行政權力依法取得、行政程序依法確定、行政行為依法作出、行政責任依法承擔,讓一切行政行為在法律的規范和約束下進行,保證行政權力運用符合法治精神,防止行政權力盲目擴張和濫用,依法保障公民、法人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
法治思維要強化。新形勢下,看一個領導干部是否稱職,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看其有沒有法治思維、具不具備法治能力、能不能堅持依法辦事,是否做到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法治軌道上履職盡責。領導干部應用法治思維想問題,使法治思維成為基本思維方式,說話辦事先考慮一下是不是合法;用法治思維作決策,使決策的權限、程序、手段合法。領導干部只有切實把法治思維運用到工作實踐中,不斷提高依法辦事能力,才能建設法治政府、打造法治政務環境。強化法治思維,需要建立經常性的學法制度,邀請法學專家講解相關法律知識。新任領導干部和新錄用公務員應經過法律知識考試和相關培訓。強化法治思維,需要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加強對政府工作中涉及相關法律的研究,為政府重大決策、制定規范性文件等提供法律意見。
重點任務要突出。打造法治政務環境,要突出政府立法制度建設,完善行政法規、規章制定程序,完善公眾參與政府立法機制。對不適應改革發展要求的行政法規、規章,要及時推動修改和廢止。要突出行政執法,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積極推進基層綜合執法,大幅減少市縣兩級政府執法隊伍種類,積極探索和推行跨部門綜合執法。突出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加強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專門監督和審計監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輿論監督。
責任分工要落實。打造法治政務環境,要完成的任務很多,需要啃的硬骨頭也很多。要明確打造法治政務環境的主攻方向,拓展打造法治政務環境的實踐平臺,豐富打造法治政務環境的抓手,集中力量、逐個解除,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工作提升,蹄疾步穩,善作善成。應把長遠目標與階段性目標、重點任務與年度工作結合起來,堅持抓具體、具體抓,細化任務分解,制定落實路線,明確進度要求,做到每一件工作都有具體的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人,積小勝為大勝。
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三)
守望是每個人的責任
文化是我們與世界交流的獨特語言,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核心動力,而傳統文化更是獨一無二地標志著我們的民族特征。對傳統文化的堅守能為我們留住民族的瑰寶,對傳統文化的展望能讓更多經典融入時代發展的步伐。守望傳統文化,是每個中華兒女共同的責任!
節日是傳統文化中頗具代表性的一個組成部分,無論是節日習俗,還是其蘊含的文化內涵,都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逐漸演變。尤其以春節為例,過去,人們會寫春聯、貼年畫門神、祭拜先祖、燃放煙花炮竹,慶祝一年之始、萬物復蘇的時節到來,也趕走過去一年里的不吉利、帶給新年以祝福。如今的春節,春聯、年畫、門神都少了,更多的只是長輩給小輩紅包、全家看一看春晚、放一放煙花爆竹。那些新時代里不接地氣的習俗漸漸被人淡忘,節日里的文化味道也越來越少。甚至,少有的一點習俗還飽受人們的質疑,近幾年,大氣污染的嚴峻局面使得民眾對于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呼聲越來越高,關于保護環境、產業發展及傳統文化的爭議聲也隨之而起。守望傳統文化迫在眉睫!
堅守,讓傳統文化得到傳承。不得不承認,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確實會帶來生活習慣、價值觀念的轉變,但也總會有一些值得代代相傳、祖孫延續的民族文化,留下它們、引導人們重視它們是堅守傳統文化的重要工作。首先,對于一些具有特殊意義的傳統文化尤其是節日習俗進行適當的保留。比如,春節期間舞龍舞獅是期待來年的風調雨順、莊稼豐收,元宵節觀燈、猜燈謎、吃元宵寓意合家團聚、其樂融融,清明節的掃墓獻花寄托的是對祖先的思念之情。這些習俗的內涵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美好的,也是應當保留的。其次,加大對傳統文化價值的宣傳,尤其是引導民眾重視傳統節日。國人對圣誕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的青睞更多源于商業炒作帶來的好奇,但這也恰恰提醒了我們,對節日的重視首先應源于民眾的關注。因此,通過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對節日內涵及習俗進行宣傳,讓民眾對傳統增進了解才能更好地接納、傳承文化。
展望,助傳統文化發展創新。時代背景的變化常帶來需求的轉變,文化也需要在這一過程中及時轉變才不會被時代淘汰。而在文化適應時代的轉變過程中,技術手段的運用往往能起到催化作用。比如,新拍攝技術帶來的3D電影使不少影片給人以視覺沖擊,讓不少人重新燃起對電影及背后歷史傳說的興趣。而不少電子技術的運用能制造更好的光電效果,也給傳統舞火龍、燃放鞭炮帶來革新的可能,更減少了危險及污染的可能。再如,互聯網及視頻軟件的普及增進著人們跨越不同地域的溝通,也讓打工在外的子女少了一些無法在父母身邊盡孝的遺憾,逢年過節的團圓也不再難實現。這些都是技術手段對傳統文化的創新。
堅守與展望,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肩負起這一責任的是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愿傳統世代長在,望文化歷久彌新!
看過“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