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天津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預測
2017天津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一)
【背景銜接】
國家從1999年實行“黃金周”開始,假日經濟的經濟效益逐漸顯現出來,作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已經成功的拉動了旅游、購物、娛樂、交通等內需的不斷發展,讓假日真正成為刺激消費的焦點和熱點。然而,時至今天,在假日經濟走過的17個年頭中,它已然站在一個十字路,因為在長假期間普遍出現“住不下、游不動、吃不好、睡不香,玩不安全”等情況,顯然違背初衷。如今,它的弊端日益凸出:資源浪費、交通擁堵、價格暴漲、服務下降、環境破壞等屢屢被人們所詬病,嚴重挫傷了人們旅游的積極性,之前假日后的問候是“你這幾天長假到哪里旅游?”,變為現今的“國慶長假在家里玩些什么?”,“國慶長假回老家了沒?”等其他問題所替代。
【分析】
假日拉動經濟的發展是不言而喻的,但年復一年讓人疲憊,讓人心塞的假日,最終導致人們對假日“愛并痛著”,于是人們開始選擇在家里玩游戲,陪孩子、看電視劇、找朋友聚會,找同學聚會所替代,難以真正實現國家拉動旅游發展的初衷。其根源在于休假制度的統一性和集中性,可見,解決之道就在于我們應該對于休假制度,應該在完善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采取更為靈活,多樣,因地制宜,因司而異的休假制度。
一是實行錯時放假。1982年墨西哥舉行的世界會議上通過的《阿卡普爾科文件》提出:“應該做出實質性努力錯開休假時間”.在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實行更為靈活的放假制度,我國除了春節可以保留統一休假外(因為春節期間,大家都在家團圓,對旅游拉動作用不大),如五一、國慶等長假可以將臨近的雙休日向前或向后調整,錯開三、四天,這樣就可以大大緩解交通、旅游等壓力,并延長假日消費的時間,更容易激發大家出游的熱情。
二是逐步實行帶薪休假。立法部門應該要完善相關的勞動休息權方面的法律法規,對于勞動者帶薪休假有著更為詳實的規定,執法部門也應該嚴格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對于一些違法違規企業應嚴肅查處,并處于罰金,保障帶薪休假制度落到實處。同時對于公司的年假制度有條件的地區和行業也應該要嚴格落實,這樣可以讓勞動者有更多選擇休息的時間,從而讓假日經濟這一涓涓細流,讓旅游經濟走得更遠。
三是推行大小周休假制度。在每月總共休息天數不變情況下,各用人單位,可以根據自己生產的實際情況,小周可以休息一天,大周可以休息三天;或連續兩周休息一天,第三周休息四天,這種方式錯開集中休假,形成每月都有休息的大節奏,全年基本均衡的格局。
“黃金周”只是特定時期的過渡性質的產物,其真正意義在于第一次明確了勞動者的帶薪休假權利。長假確實創造了消費市場的“即期繁榮”,但從長期的觀點來看,長假前后出現的消費蕭條以及長假期間造成的巨大的社會成本足以抵消長假期間超額消費所產生的積極作用。因此,惟有變革假日經濟的新思維,才能翻開旅游發展的新篇章。
2017天津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二)
背景鏈接
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主席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既取決于自然科學發展水平,也取決于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不斷在實踐和理論上進行探索、用發展著的理論指導發展著的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綜合分析
[意義]
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其發展水平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哲學,是認識與改造世界的思維武器。回望百余年的風風雨雨,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滿目瘡痍的國家重回世界舞臺的中央,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于一葉扁舟上的只有幾十人的小黨,成長為擁有80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帶領中華民族完成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轉變,根本的一條就是依靠哲學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
[哲學的發展]
用哲學思想解除現實問題,是我們黨的傳統。1937年毛澤東同志發表的《實踐論》《矛盾論》,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對中國革命戰爭的經驗教訓作了深刻總結和哲學概括,揭露了黨內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錯誤產生的思想根源,從根本上確立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兩篇著作深入淺出、全面系統地闡釋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辯證法以及認識論方法論的基本原理,并對中國革命中應該怎樣運用其去分析和處理問題作了一系列創新性論述。標志著毛澤東哲學思想即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基本形成。
馬克思主義哲學內涵在新時期有了新的發展。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關鍵在于將其運用于思考、回應以及解決我國當前改革發展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在系列講話中,內在地包含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想精華,始終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上,實事求是,堅持辯證法,堅持群眾路線,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的統一。這些都是努力提升學習哲學的政治素養和用好哲學的人文魅力之基本精神。
[新形勢下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原因]
新形勢新任務迫切需要運用哲學社會科學提升人的素質。伴隨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人類社會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哲學社會科學在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素質、思想道德修養以及價值判斷能力等方面的功能日益突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全面深化改革觸及的各方利益矛盾、經濟新常態下如何解除結構性矛盾、改革發展與穩定之間的社會矛盾,等等,都需要從解決人的思維和素質入手,理順關系,掃清思想上的障礙。要運用哲學社會科學的價值導向功能,思想教育功能,來提升綜合素質,提高人們鑒別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全方位地培育人們的理想信仰、政治素質、道德情操、法律意識和生活態度,強化集體主義意識和團結合作精神,激發人們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潛移默化地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
[發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特性]
一是要體現繼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馬克思主義的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二是要體現原創性、時代性。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只有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三是要體現系統性、專業性。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該涵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黨建等各領域,囊括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冷門學科等諸多學科,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努力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要抓好教材體系建設,形成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立足國際學術前沿、門類齊全的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體系。
[參考對策]
構建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是原則性、根本性的問題。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繼續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只有融通馬克思主義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才能真正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最終形成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以人民為導向。立足我國實際,解決好為什么人的問題,既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應然之舉,也是實現哲學社會科學價值的必然途徑。為人民做學問,為人民拿筆桿子,哲學社會科學才會有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和生命力;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也才能真正有所作為,不負時代與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既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聚焦人民實踐創造,認真踐行群眾路線,更要緊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聚焦改革實踐中全局性、戰略性、針對性的大問題,回答民族復興征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做好“思想庫”“智囊團”.因為,“理論在一個國家的實現程度,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定自信,堅持創新。只有不斷加強和改善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大力弘揚優良學風,鼓勵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做大學問、做真學問,才能實現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創新和知識創新,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研究成果,最終形成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極其繁重的任務,需要頂層設計,也離不開各方的協同推進。當代中國已成為21世紀國際舞臺上高揚的旗幟,中國立場、中國方案和中國行動已成為全球不可忽視的力量。加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和全體中國人民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必然選擇。新的歷史節點上,黨中央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這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記載成就的里程碑、面向未來的起跑線,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必將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
2017天津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三)
背景鏈接
2016年9月,教育部與北京、上海、江蘇、福建、山東、重慶、四川、甘肅等8省(市)簽署學校美育改革發展備忘錄,旨在推動中央部門和地方政府構建協同推進的學校美育改革發展工作機制。在學校美育綜合改革、美育教育教學改革、美育教研科研、美育國際交流與合作,以及西部地區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建設和鄉村美育教師培訓等方面予以支持和傾斜。
綜合分析
[綜合分析]
“美”是一個讓人心馳神往的和諧愉悅的境界,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釋放的是崇高壯美,戲劇音樂劇中的生離死別詮釋的是悲劇美,喜劇美則讓生活充滿生機樂趣。諸如此類美的熏陶,開闊了學生視野,提升了他們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進而實現均衡發展。
可由于當前美育素質高低與升學關系不大,真正落實到工作中,美育還是會出現“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紙上談兵。比如美育教師在職稱評定中仍有被遺忘的情況;不少基層學校仍然存在美育師資不足;美育基礎設施、啟動資金,還存在不小的缺口等。這些軟件、硬件問題不解決,要想真正發揮美育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功效,恐怕不夠現實。
孔子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1906年,王國維在中國首倡美育。1912年,蔡元培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時,將美育正式納入國家教育方針,“使人們能懷著類于宗教信徒所擁有的寬厚之心,以祛除利害得失之計較,突破人我之見”.今天,我們要做的就是繼承傳統教育和美育精華,讓學生得到道德上的優雅、人格上的完善,最終成為內外兼修的人。
[對策措施]
總結:
一是將美育發展納入綜合素質考核范疇,倒逼學校和家長重視美育發展。
二是通過為美育教師招聘設定必要的比例,保障相應的師資力量,確保美育工作有人做,樂于做。
三是通過將美育投入等納入相應考評范疇,為美育發展提供足額的公共財政支持。
看過“2017天津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