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詩詞鑒賞題帶答案
中考語文詩詞鑒賞題:綿谷回寄蔡氏昆仲
一年兩度錦江游,前值東風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礙馬,好云無處不遮樓。
山牽別恨和腸斷,水帶離聲入夢流。
今日因君試回首,淡煙喬木隔綿州。
注:【1】錦江在成都南,綿州在成都東北,綿谷在綿州東北。【2】蔡氏昆仲,是羅隱游錦江時認識的兩兄弟。
19.頷聯寫景歷來為人所稱道,《唐宋詩舉要》云:“三四寫景極佳,而意極沉郁,是謂神行。”請作簡要分析。(4分)
20.賞析尾聯在全詩中的作用。(4分)
中考語文詩詞鑒賞題答案
19.運用擬人,將人之情感賦予碧草白云(1分)。春游錦城時,連綿不盡的芳草,對自己依依不舍,似乎有意絆著馬蹄,不讓離去;秋游錦城時,美麗的云彩為了挽留自己,有意把樓臺層層遮掩(1分)。連自然之景都尚且有不舍之情更何況是人呢,借此強調出告別錦江山水的離愁別恨,表達了對錦江景物的贊美和留戀之情,寄托了對友人的懷念(2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正話反說亦可)
(評分參考:手法得1分,散文化語言闡釋得1分,情感得2分。)
20.點明思念友人的題旨(2分);以景作結,回頭遠望錦城,只見遠樹朦朧,云遮霧繞(1分),用喬木高聳、淡煙迷茫的畫面寄寫情思,情韻悠長,余味無窮(1分)。
中考語文詩詞鑒賞題: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陸游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14.對這首詞分析不當的兩項是
A.上闋一二句寫登高興亭時的耳之所聞,目之所見,寫出了戰火未熄的時代背景。
B.上闋三四句借用戰國高漸離和荊軻的典故,“憑高酹酒”給人以惋惜悲哀之感。
C.上闋五句切“高興亭”之亭名,“悠”字似喜實悲,為后文的想象蓄勢。
D.下闋用灞橋等借指古都長安,“應待人來”暗示舊山河迫切等待著宋軍的收復。
E.題目中,詩人登高遠望長安南山,一個“望”字把詩人愛國情懷和等待勝利在望的心情表達無疑。
15.賞析“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兩句。
中考語文詩詞鑒賞題答案
14.BC
15.“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二句,以擬人的手法,移情于景,這南山的明月,道是無情卻有情,滿懷情意地讓漂浮的暮云散去,皎潔月光把詩人遙望中的長安照得如同白晝一般,為國家命運而愁苦的詩人對此又怎能不喜出望外呢!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良好的自然條件,詩人站在高興亭上,放眼遠望,把想象的射程瞄向長安,目標是如此集中清晰。
猜你感興趣:
1.浙江中考語文古詩鑒賞試題帶答案
2.2017中考語文詩詞鑒賞題帶答案
3.安徽中考語文古詩鑒賞例題附答案
4.2017中考語文詩詞鑒賞題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