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兒不愛學習怎么辦 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
孩兒不愛學習的解決方法
二、鼓勵孩子嘗試不同的事,直到發現興趣所在
學習興趣的培養首先要觀察孩子的興趣是什么,從他感興趣的事入手,然后把興趣變成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對于那些不知道自己興趣在哪兒的孩子,可以先嘗試不同的事情直到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這一路嘗試他們也會一直在學習,一旦發現他們的興趣所在,他們就會加速前進。
三、引導孩子主動體會學習的快樂
只有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才有可能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可以這樣問:“感覺怎么樣,背完這首詩你是不是很快樂。”這樣主動引導他,讓他主動地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他學會了一首詩,讓他體會到那種成就感,價值感。
引導孩子體會學習快樂,關鍵是讓他主動體會,這樣他才會感覺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最后,即使你不去引導了,他自己也形成了這樣主動體會學習快樂的思維模式,那么他學習上的進步,就會不斷地凸現出來。
四、走出去,刺激孩子的好奇心
從多方面、多渠道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學習過程變成更有情趣、更豐富多彩的過程。如有意帶孩子參觀博物館、圖書館,帶孩子走入大自然去郊游、旅游,引起他認識事物、研究事物的興趣,讓他對周圍事物和現象產生興趣和熱愛,渴望獲得知識。同時,采用多種形式如講故事、做游戲、猜謎語、閱讀課外書等,幫助孩子掌握和積累知識。
五、把日常生活與學習結合起來
讓孩子制定家庭旅行計劃也許會使他愛上地理;讓孩子學會剪報也許會使他留意政治、新聞;領孩子去參觀博物館;全家人至少每天有一段在一起學習的時間;留意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平時散步、購物、訪友時拐進書店,瀏覽群書……
六、適度給孩子自由
我覺得現在的教育制度已經給孩子們很多的壓力了,家長不應該再給了,可以要求孩子把學校的作業無折扣的完成,其余時間自由安排,讓他快樂成長!
七、營造好的家庭環境
父母需要營造一個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學習環境。孩子能夠保持良好的注意習慣,周圍的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書桌上,只能放有書本等相應的學習用品,不可擺放玩具、食品,更不能有電視機、電話等聲音干擾。父母也盡可能不在孩子學習時進進出出,大聲干擾。此外,室內的光線也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環節,光線柔和適度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
一、學生原因
1、學習負擔過重。
現在的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父母為了孩子以后能夠成人成才給孩子身上施加了太大的壓力,學校的老師為了升學率給孩子布置過多的作業造成孩子沒有課余的休息時間,身心得不到放松。心里素質差的孩子就會感覺到學習非常的吃力,而且還學不好。
2、學習適應能力差。
孩子的學習適應能力對孩子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比如孩子剛上小學時,對周圍的環境、老師不熟悉,自己身邊的朋友也改變了,陌生的環境導致提不起學習的欲望,一旦經歷失敗之后,便會將失敗的原因歸結于自身,認為自己沒有成功的能力,他們無力避免失敗,也不知如何追求成功,產生失落感,無力感,這種現象稱為“習得性無助感”。在這種感覺支配下,不愿再嘗試,陷入“造成失敗——缺乏能力——失落感——表現降低”的惡性循環。
3、不良習慣難改。
心理學家指出人一經養成習慣,意識就深化到下意識、潛意識層面,想改正要有意志、肯下工夫才行。一部分學生已經形成不良習慣。上課說話、看課外書、聽CD、玩電子游戲、做小動作等。這樣降低了聽課效率,加大課外作業的難度,延長學習時間,直接影響學習成績。
二、家庭原因分析
1、心理學研究發現,和諧的親子關系是孩子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有的家長常對孩子說:“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得去修地球,去掃大街。”功利性過于強烈。這樣,孩子體驗不到獲取知識本身的快樂,而只注重別人對自己學習成績的評價。孩子對知識本身不感興趣,自然將學習看作是苦差事。某些父母認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監視孩子的所作所為,其結果造成管得過寬過嚴。父母的動機是正確的,但有時方法不當破壞了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造成孩子苦惱,煩躁,情緒低落,學習成績下降,和朋友交往時也有心理障礙。
2、溺愛的家庭氛圍造成孩子學習動力缺失。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容易被父母溺愛。父母對子女只注重體質與營養,物質方面的要求更是有求必應,有時卻忽略心理品格的訓練,缺乏勤奮、獨立自主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的鍛煉。而父母又要求自己的孩子能夠勤奮上進,可他們從小被溺愛慣了又哪來的動力。父母從小沒讓孩子吃苦,孩子大了又怎么吃得了繁重的學習之苦!
3、孩子的潛能優勢沒有得到激發,造成被強迫學習的心理陰影。
有些家長要孩子學習,不是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特長,激發學習熱情,而是通過孩子來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理想。這是家長的一種代償心理。日本教育學者山本光明,把從事某種活動的意愿表現方式,分為四種,充滿“斗志”、“被強迫做”、“不想做”、“無法做”。凡是被強迫學習的孩子都缺乏學習的動力,學習的主動性差。
其他原因
1、不喜歡呆板課程和枯燥講課方式,找不到學習的興趣。
2、在開始學的時候沒入門,對于學習這門課覺得無從下手,摸不著頭腦。
3、因為不自信,“反正別人說我笨,學什么我都有學不好”,于是對于學習有一種自然的反抗,學起來有一搭沒一搭的。
4、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馬虎、下課不完成作業等。
5、也有的孩子在中間環節沒跟上,或者是老師的批評,或者是周圍同學的影響等。
看過“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