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
一個是2000多年前西漢的海昏侯劉賀,一個是3000多年前殷商時期的王后婦好;一個是自2011年起挖掘至今的考古進行時,一個是40年前的重大考古發現……正在首都博物館舉辦的這兩個精品特展,甫一開展便引來熱切關注。為了讓觀展有更好的體驗,博物館對每天觀展人數作了限制。盡管兩個特展展期要到6月結束,盡管自19日起開始的個人預約名額已增加至每天5000人,但幾天之內的預約都已全滿。
這樣的場面,不禁讓人想起去年故宮推出“石渠寶笈”大展引發的“故宮跑”現象。確實,越來越多的文博展覽正成為城市最亮麗的文化風景。蘇州博物館的 “吳門四家”系列展,匯聚了國內外十數家博物館的精品,自2012年起開展,持續4年吸引了上百萬的海內外觀眾;敦煌莫高窟一直是中外游客的游覽勝地,為了保護脆弱的文物,也不得不實行預約制度……文物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國之瑰寶所喚醒的旺盛的文化需求,折射出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恒久魅力。
想起16日中外記者招待會的一幕。有媒體注意到,兩會前最后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有一個議題是部署加強文物保護工作。記者向提問,中國這么大,要解決的問題這么多,政府的工作又這么忙,這個問題有這么緊迫嗎?
的回答,相信全世界都聽到了——保護文物實際上也是在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滋養道德的力量,傳承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而換個角度看,從“故宮跑”到“首博熱”,老百姓不也是用自己的態度提供了一個注腳?
說起來,文物展覽曾經被認為是遠離大眾的、具有一定知識門檻的、高高在上的享受,現如今,竟然變得如此風靡、如此大眾,值得深思。無論是拿著放大鏡來,對著一枚玉器細細觀察的老人;還是那些被罕見金餅“亮瞎眼”的年輕人;無論是好奇于“婦好”這個亦王后亦的傳奇故事,還是被在位僅27天的西漢廢帝劉賀的戲劇人生吸引,一件件出土文物,一個個考古故事,足以讓每個觀展者沉浸在千年歷史之中。
很難想象,3000多年前的工匠,是如何將一塊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器,才有了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態可掬的對尾鸚鵡。那一套套大氣而不失華麗的西漢編鐘,雖靜默無聲,卻仿佛讓我們聽到了古老的宮商角徵羽……選擇與古老歷史對話,那些走向博物館的熱切步伐,與其說,是經濟快速發展后對 “精品文化”消費的需求,不如說,這是現代人對自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一種歷史敬畏。文物是國家的“金色名片”,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國好故事的講述者。果如其言!
常聽到這樣的觀點,認為歷史文物在今天的流行文化中,“曲高和寡”甚至“乏人問津”。但故宮特展的蜿蜒長隊、首博特展的觀展熱情,讓人欣喜又不失為提醒:公眾不是沒有“文化追求”,而是他們能夠觸摸到的有質量、有品位的文化產品不多。與其簡單抱怨公眾對歷史、對文物不感興趣,不妨問一問,我們是否能夠 “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除了走進博物館、“面對面”對視,我們是否還可以通過各種高科技手段、通過互聯網平臺,讓更多的人接受文化洗禮?
“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兩年前的2月,在參觀首都博物館時,說的這些話,至今仍讓文博人深思,也深感責重在肩。實際上,只有始終對歷史文化保持一種敬畏,讓那些在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文化珍存走近百姓、走進當代,才可能讓中國文化走向未來、走向世界。
重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堵住疫苗安全的監管漏洞
持續5年、涉及25種人用疫苗、流向18個省市、涉案金額約5.7億元……濟南警方破獲的一起非法經營人用疫苗案,波及范圍之廣、時間跨度之長令人瞠目。這一案件表明,疫苗監管環節存在監管漏洞。
這起非法經營人用疫苗大案發生在流通環節。本應交由正規企業全程冷鏈運輸、儲存的疫苗,被無任何藥品經營許可的犯罪嫌疑人龐某某置于普通倉庫的常溫環境,冰柜凍制的冰排是唯一制冷措施。
更令網民憤怒的是,犯罪嫌疑人龐某某曾因非法從事疫苗藥品經營活動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緩期五年執行,但她竟然能在緩刑期中“重操舊業”。
2011年,七部門出臺《疫苗供應體系建設規劃》,針對疫苗流通環節隱患指出:“疫苗管理有待加強。疫苗供應管理涉及多個部門,目前缺乏總體協調。疫苗流通管理較為薄弱”,并有針對性提出:“建立健全疫苗冷鏈配送管理體系,加強冷鏈運輸過程的規范化管理,提高疫苗運輸質量保障水平”。
法規條文白紙黑字擺在那里,但“問題疫苗”非法交易依然屢禁不絕。而疫苗安全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人們期待,在及時查清公布涉事疫苗及制品的來源與流向之外,痛定思痛,追根溯源查堵生產、流通、購銷、使用等環節的監管漏洞。相關職能部門應恪守職責,用高效透明、嚴絲合縫的監管措施阻遏非法疫苗流通,確保疫苗安全。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重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歡迎大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