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公務員申論范文
山東公務員申論范文:打擊“號販子”須求根治本
任何違法犯罪現象的滋生,總有其特定的土壤。號販子滋生的土壤,是優質醫療資源的過度集中和相對稀缺,在這種背景下倘若管理制度上再出現漏洞,則自然成為衍生違法犯罪的病灶。警方加大打擊力度,號販子可能會在短期內有所收斂,但只要造就這一畸形群體的土壤還在,便難以絕跡。因此,整治號販子既要回應現實社會訴求,更要立足長遠針對背后的病灶求根治本。
第一層乃是治標,即對號販子堅持零容忍的常態化打擊。以前,由于沒有形成嚴厲的常態化打擊,號販子違法成本較低,僥幸心理作祟,故而愈演愈烈。因此,執法的關鍵是要嚴格且有耐力,防止陷入運動式治理的怪圈,堅持對非法倒賣掛號等公共資源行為保持高壓態勢,才能形成執法的預期效應,防止號販子卷土重來、死而復生。
第二層是治標兼顧治本,即完善制度機制,讓號販子無機可乘。執法重拳出擊只能遏制號販子的猖獗勢頭,健全完善相關管理制度才有可能斬斷號販子的利益鏈條,鏟除號販子生存土壤。近年來號販子被揭出的行動路徑,早已暴露出號源管理和掛號制度設計方面存在諸多疏漏。例如北京早于2003年就開始實行實名掛號,但由于缺乏配套的身份核實程序機制,大多醫院網絡掛號平臺至今尚未與公安部門的身份信息系統聯網,使得實名制在防范號販子上近乎形同虛設。可見,建立一整套既治標也治本的管理制度,如完善的實名掛號制度、健全的網上掛號制度、多部門信息共享機制等,是打擊號販子、建構公平就醫秩序的必然要求。同時還可針對稀缺資源領域屢屢出現的票販子、號販子等現象,考慮從立法上完善處罰條款,以防止今后新“變種”出現而法律打擊產生空白。
第三層是治本,通過深化醫療改革,形成均衡合理的醫療資源配置結構,消除號販子的生存土壤。號販子現象的癥結在于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就醫分級分流不科學、不理性,這和票販子一樣,都是資源稀缺情況下衍生的某種怪相。因此,打擊號販子難,說到底還是看病難的問題,要真正讓號販子絕跡,同時鏟除就醫中的一切“找關系”“走后門”等不良現象,歸根結底還必須從醫療資源配置著手,改變目前的優質資源過度集中的狀況,形成醫療資源均質化供給。同時,在醫療資源總體供小于求的背景下,需要建立理性的分級醫療制度,以降低專家號的非理性需求,從而壓縮號販子的生存空間。
山東公務員申論范文:法治利劍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由之而生的環境問題也逐漸越演愈烈。霧霾天氣日益頻繁、地表水地下水變色變味、土壤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等等,如今已經不是單純的生態環境問題,而是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衣食住行安全健康。2015年伊始,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正式實施。按日計罰、行政拘留等處罰利器的新環保法被裝上了“鋼牙利齒”。
事實上,長期以來,環保部門在對環境違法現象進行執法的過程中,基本以行政執法為主,一方面時常發生阻礙執法、抗拒執法的情況,另一方面也存在對違法行為執法不嚴、以罰代刑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環境違法犯罪的打擊。因此,法律規定的出臺,是治好環境問題的第一步,更關鍵的是要形成法治思維,嚴格執法,讓高懸的利劍釋放威力。
不容忽視的是,很多環境問題背后隱藏著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如果處理稍有不慎,就可能傷害群眾感情,甚至演變為群體性事件,影響政府公信力。基層環境執法人員經常受困領導和人情干擾,無法按照法律規定嚴格執法。當潛規則代替了法治,就會降低法律的威懾力。依法治國就是要破除各種潛規則,杜絕法外開恩,逐步改變社會上遇事不找法的現象,以實際行動讓老百姓相信法不容情、法不阿貴。
“兵器”在手,要用好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功效。正如所說,環保法的執行不是棉花棒,是殺手锏。因此我們要利用《新環保法》出臺的契機,形成法治思維,加大環保執法的力度,打響碧水藍天保衛戰。
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可見,要改變環保執法現狀,一方面要健全完善行政執法體系,明確執法內容、執法手段和執法權限,完善執法配套措施。環保執法部門需堅持嚴格執法,不心軟,不手軟,確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強化環保執法隊伍建設,創建一支敢作敢為的高素質執法隊伍,維護新環保法等法律法規的權威。另一方面,每一個社會公眾要牢固樹立環保守法意識,時刻繃緊環保這根弦,改變過去環保執法過松過軟,環保不守法的常態,真正從思想上筑牢環保防線。
在全國上下提倡建設美麗中國的當下,我們要更加清醒的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我們要用法治思維,舉起“法治”的利劍打響碧水藍天保衛戰,與一切污染環境、破壞生態者說決戰到底,嚴格環境執法,讓其付出沉重的代價;對姑息縱容者嚴問責,使其受到應有的處罰。最終實現天更藍,水更綠,山更青,土更凈,城鄉更美的美麗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