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申論題及答案
公務員考試申論題及答案一
基于同情弱者的心理,公眾群體性指責用人單位“無情無義”。一位年輕的女教師,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刻,被學校開除且斷了醫保,實在讓人難以接受。何況,學校本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不該如此無情。
【對事件有一個整體的評價:從情義上,教書育人的學校不該無情,屬于過錯方。】
誠然,在勞動關系的處理上,法律首先應被尊重。解除勞動合同,其實是勞資雙方共有的權益。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者患病在規定的醫療期滿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工作的,用人單位的確有權解除勞動合同——畢竟,不是所有的用人單位都有財力對所有病患完全兜底,保障企業合法的用人自主權,才能維護一個公平競爭的人才市場。
但是,法律只是社會治理的底線,不違法并不等于就“名正言順”。法律之外的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約束同樣重要。用人單位如何對待患病的員工,有著遠超出法律之外的多重意義。冷冰冰地“依法”辦事,損害了職業共同體的情感期待,也會影響用人單位的凝聚力,甚至破壞社會和諧。對陷入困境的人無動于衷,乃至讓對方陷入絕境,是用人單位以“合法”為由挑戰道德底線,是不明智的。
【客觀分析。從法律和道德兩方面分析法律上的合理性和道義上的可恥。從而指出事件的本質:以合法挑戰道德。這種客觀態度一分為二的看法,顯得非常客觀,也具有思辨性,是公務員選拔人才的標準。】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圍繞此事的網絡輿論,展示了中國社會在勞動關系上的多數共識和道德底線。事實上,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除了要堵住制度漏洞,更應該注意校正現實生活中勞動關系的失衡。這也許是“女教師患癌遭開除事件”更值得關注的地方。捍衛一位勞動者的尊嚴,一方面要用足法律手段,同時也不能忽視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的兜底功能。完善社會保障功能,充分發揮社會保障的兜底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由一件事說開去,指出此次事件對勞動關系的意義:避免此事再次發生要考法律,也要有社會保障制度兜底】
盡管勞資之間的有情有義,從法律上講只是一個期待而不是強制性義務,但有一點毋庸置疑,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法定程序不容繞道,法律底線不容突破。給勞資爭議足夠的說理空間,也給人與人之間的溫情留一些余地,于企業、于員工、于社會都是有利的事。
【結尾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給足夠的說理空間,盡量實現多方共贏。】
公務員考試申論題及答案二
城市短命建筑現象在我國并不少見。投資2.5億興建的沈陽五里河體育場建成18年被拆除;建成僅9年的海南“千年塔”淪為“短命塔”;福州中央商務區范圍內新修學校、住宅被拆遷;南昌建成13年的四星級酒店被爆破等等。
2016年9月10日凌晨,武漢大學一幢竣工投用16年的高層教學樓被爆破拆除,以復原東湖南岸沿珞珈山優美的自然山際線。這一建筑曾獲得中國建筑工程質量最高榮譽獎魯班獎等多項建筑領域大獎。此樓本為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后并入武漢大學)建設的主教學樓,建樓之初相鄰的武漢大學有人曾以會破壞東湖風景為由提出反對意見。
我國《民用建筑設計通則》規定,重要建筑和高層建筑主體機構耐久年限為100年以上,一般性建筑為50-100年。高層教學樓竣工16年就被爆破,讓人惋惜。請談談你的看法。
“建筑短命”儼然成了城市“通病”。一個“失誤”和“失敗”的城市規劃,不僅勞民傷財,影響社會民生正常發展;還在一定程度上印證公眾對官方玩“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的猜測,損害了政府形象和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嚴重影響了政府公信力。
【點評——開頭分析影響。針對題目中的不良現象,從影響入手,是一種非常好解決開頭難的辦法。不容易偏題,在作答中能拿到最基本的分數。】
城市建筑短命是首先政府盲目追求GDP和追求政績的結果。房子大拆大建、拆舊建新,不僅可以展現城市快速發展,體現官員政績,還可以拉動經濟發展,帶動GDP增長。其次,城市建筑短命是城市發展缺少規劃的結果。很多城市規劃只是未來10年、20年的發展規劃,甚至有的城市換了一屆領導就重新搞一次城市規劃,使得很多建筑在短時間之后就不符合新的城市發展規劃,被迫拆遷。另外,缺少嚴格的問責機制,使得相關決策者往往沒有為此付出相應代價,造成決策者的權力任性。
【點評——分析原因。分別從政績、城市規劃和問責三個方面分析,條理性比較強。是我們體現條理性常用的作答方法。】
透過這棟短命“魯班獎”高層建筑,我們不僅能看到建設規劃方面的不足,也能看到決策責任追究機制的不完善。只有深刻反思個中的經驗教訓,地方領導才能在今后的類似決策中少走歪路、少出失誤。城市規劃的制定,需要尊重各方意見,開門納智,科學決策,而規劃一旦確定,則不得輕易變更。只有如此,涉及公共利益的任何工程,拆也好,建也好,才能是一筆明白賬。
【點評——反思部分。由材料內容和上述分析隱身出來。為下面的對策提出做好鋪墊。】
要防止建筑“短命”,關鍵要改變“領導一句話就變”的規劃生態。從城市規劃上來說,要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并維護規劃的剛性。強化民眾對城鄉規劃的參與權、監督權、評價權。從政績考核上來說,多從民生角度看政績,少以形象工程論英雄,保持對官員政績考核的連續性與長效性。另一方面,健全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制度。通過責任追究,讓沒有經過民主程序、科學論證的決策出不了臺;讓好大喜功、盲目決策者承擔應有的責任。
【點評——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三條對策分別與原因分析相對應,如此,有始有終。】
規劃是建筑的龍頭,龍頭怎么甩,龍尾怎么擺。好的規劃,才能使建筑群落和諧處理歷史、當代與未來的關系,把握自然生態之美,創造人工設施之善。只有形成延續性,城市文化才能延續傳承,才能留下穿越歷史的經典建筑。
【點評——結尾運用俗語,并且跟主題結合非常緊密。從歷史文化傳承的角度,對城市規劃提出了展望,適當拔高而不空洞,非常好。】
公務員考試申論題及答案三
早在數年前,一位美國記者出版了《離開中國制造的一年》一書,生動描繪了一個實驗:整整一年不再購買“中國制造”,但得出的“沉重”結論是,“沒有中國商品你也可以照樣生活下去,但你的生活會越來越麻煩,而且家庭開支也會大大增加。以后10年,我可能再也沒有勇氣嘗試過這種日子了!”這是一個美國家庭的生活體驗,代表了美國不少家庭的真實感受。
能看電視的“盒子”、國產手機、中國無人機、中國微信……近年來,當中國人在全球熱情“買買買”之時,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也走向世界。這些“新國貨”不僅受到華人華僑的喜愛,也開始引領一些外國本地人士的消費潮流,以至于海外的中國員工回國時,常有外國同事央求代購中國國貨。對于這種現象,有人形象地稱為“逆代購”。
“逆代購”風生水起,耐人尋味。請就此談談你的看法。
國貨之所以能塞滿海外消費者的購物清單,自然與國貨價廉物美、有口皆碑相關。國貨受寵于海外,說明中國完全有能力生產出叫得響又能走出去的產品。這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所應擁有的實力和榮耀。
【開頭直接單刀直入說明國貨海外暢銷的原因,價廉物美,有口皆碑。并從國家層面進行了相應的定位,適度拔高,非常好。】
有人說,人們認識一個國家,往往從認識這個國家的品牌和使用這個國家的產品開始。當國貨越來越有“存在感”,它們便能證明自己的價值所在;當越來越多的國貨越洋過海,大受老外追捧,這是廠家的驕傲,也是國家的榮光。這就是品牌的力量。品牌是一個國家的名片,體現著國家實力,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再到品牌強國,注定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道路,有抱負的中國將會選擇拼搏奮進。
【意義分析。指出建立品牌的重要意義】
也應該看到,海外暢銷國貨較多地集中于吃穿用領域,處于市場的中低端,盡管不愁銷路,但并未形成足夠的品牌效應。因此,在全球各大知名商場,“中國制造”的身影處處可見,“中國品牌”卻芳蹤難覓。這背后映襯出一個令人遺憾的現實:我們是制造大國,卻是品牌小國。作為制造業總量全球第一大國,中國有了更多的制造實力,也應有理由打造出更多中國品牌,讓中國品牌唱響全球。;另外我們曾為伴隨一代人成長的民族品牌,比如,熊貓電視機、鳳凰自行車、英雄鋼筆……卻一個個逐漸凋零,歸于沉寂。
【用事實和具體的品牌事例,指出當前我國中國制造存在的問題:品牌效應不夠,且即使形成品牌,生命力也過短。】
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已是上上下下的共識,也是正在力行的國家戰略。打造響當當的中國品牌,靠的是自主創新,靠的是制度保障。如果說貼牌是很難省略的發展階段,那么寄托于強大的科研力量,不斷尋求技術突破之后,就應該從貼牌過渡到創牌,同時加大對現有國產品牌的保護力度。《中國制造2025》公布,這是我國政府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實施一年多來,在一些領域已見成效。只要持之以恒堅持下去,中國品牌定會遍地開花。
【對策部分,提出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要靠自主創新和制度保障。】
“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云飛?”在激烈競爭的全球市場中,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書寫風流。未來,一張張中國名片上,將更加清晰地標注中國產品的美譽度,也將見證中國民眾的創造力。
【最后總結提升,引用名言經濟,體現文采;總結提升,呼應開頭,對中國品牌的未來進行了展望。】
看過“公務員考試申論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