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公務員申論模擬題及答案
福建公務員申論模擬題
“俺們都愿意來,自己拿米拿面,自己做飯,住得好,住得起,大伙兒一塊不悶得慌!”78歲的老人張國奪說,“我們平時聊天、下棋,開心得很吶!”這里沒有專業化的服務人員,住進來的老人互相幫助,年紀較小的照顧年齡較大的,身體較好的照顧身體較差的。以前,家里的老人要是生病了沒人知道,現在互助幸福院里有人管拿藥、有人管倒水、有人管做飯,抱團養老,就地享福。“住在這里和在家花費差不多,不同的是我們這些老人可以湊在一塊自己做飯,開展娛樂活動,心里樂呵。”正在和老姐妹們打牌的76歲的吳付琴說。
幸福是什么?山西省武鄉縣王家峪村86歲高齡的昔日抗戰民兵英雄王二愣這樣敘述道:“抗日戰爭期間,在中國共產黨人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彭德懷、鄧小平、賀龍的卓越領導下,一二九師、一二○師,奔赴山西太行、呂梁一線,為救亡圖存、人民翻身做主求解放、過上幸福生活,運籌帷幄、浴血奮戰。平型關、陽明堡、百團大戰、黃崖洞、麻田鎮都留下了他們這一代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那時候老百姓對幸福的期望值就是有吃有喝有田耕就行。而今隨著社會進步發展,人們對幸福的要求也變了,任何一個普通家庭都比過去烽火連天的戰爭年代里楊尚昆、彭德懷、左權、聶榮臻那些的生活好多了。”在此舊地重游的原八路軍二縱隊教導員薛啟威說道:“而今人是享福多啦。‘衣食無憂居住定,出入自有車馬行’。”地分南北,人各有求,但是對于幸福的追求是民生關鍵,也是有關部門職責。
2.環縣南湫鄉代家洼村68歲的計永久老人,拿著存折到鄉農村信用社領取了65元的養老保險金。他仔細一算,從2009開始共領到了2676元的養老金。“現在黨的政策真是好,沒想到讓我們這些農村老人也能享受到養老金,感到有了依靠,心里很溫暖。”計永久老人高興地說。截至目前,全縣城鄉居民應參保19.75萬人,已參保19.17萬人,參保率達到97.03%。共為4.1萬名60周歲以上老人足額發放養老金2141.14萬元,發放率達到了。
山東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將于2014年3月正式運行。居民大病保險籌資標準為每人32元,起付標準為1萬元,起付標準以上個人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按醫療費用的數額分段給予補償。年高補償限額為20萬元。由于2014年是全省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整合的年,新農合原來即有的20個大病補償政策,今年單獨進行補償。從2015年1月起,居民大病保險不再執行20類重大疾病補償政策,統一按醫療費用額度進行補償。
為改善農村基層醫療衛生狀況,2009年濟寧市投入專項資金,對全市130多所鄉鎮衛生院的基礎設施等進行全面改造。像李營鎮衛生院一樣,很多鄉鎮衛生院都配齊了基本的醫療設施。濟寧市還啟動了“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設立18處技術骨干培訓基地,14家醫療單位對口支援120所鄉鎮衛生院,同時各鄉鎮衛生院牽手850多處村衛生室,在優化管理、更新設備、提升人員素質和技術水平等方面進行全面幫扶。醫保發展目標開始由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障向人人公平享有基本醫療保障轉變,這就要求整合目前條塊分割的醫保體制,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城鄉醫保統籌,確保醫療資源均等化。
3.2011年4月份,深圳低工資標準由2010年的每月1100元上漲到1320元,同比漲幅達20%。2012年的低工資標準提高到1500元后,同比漲幅達13.6%。此次調整后的2013年低標準,漲幅為6%。除深圳外,廣東省2013年低工資標準將從今年5月起上調,其中廣州調整后的低工資標準為1550元/月,深圳目前依然是全國高。
從2014年4月1日起,上海市城鎮居民低生活保障標準從每人每月640元調整為每人每月710元,提高10.94%;農村居民低生活保障標準從每人每月500元調整為每人每月620元,提高24%。2014年低保標準增加的幅度比較大,尤其是農村低保標準是歷年來增幅高的一次,城鄉低保標準的比例由2013年的1.28:1縮小到1.15:1。這次調整低保標準是本市第18次調整城鎮低保標準和第14次調整農村低保標準。
王春路,大城縣臧屯鄉蘇莊村人,去年大專畢業后一直發愁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找工作”成為王春路和家人的頭等煩心事。2014年年初,在大城縣人勞局的幫助下,參加技術培訓后,終于在瑞港化工有限公司找到一份從事行政助理的工作,月工資2500元以上,結束了自己近一年的“待業期”,走上了工作崗位。像王春路這樣經就業局介紹走上就業之路的人不勝枚數,有的當了保潔員,有的當了技術工人,他們已經擺脫了困苦無望的生活,成為享受大城經濟發展成果的一員。在大城,“就業”已經成為政府服務民生的主打詞。
4.相信絕大部分中國人都讀過朱自清先生描寫父愛的一篇文章——《背影》,父母為了撫養我們成長嘔心瀝血,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但是我們往往在為人父母后才能明白父母的這份用心良苦,為了不讓我們在失去他們后才能明白這份愛的可貴。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草案新鮮出爐,并首次將“常回家看看”寫入法,這條消息一出,頓時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的爭議。
中國已經進入老年社會,截至201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8499萬人,占總人口的13.7%,大中城市空巢家庭達到70%。一連串數字的背后是嚴峻的養老形勢。預計到“十二五”期末,全國老年人口將增加4300多萬,超過2億。加上獨生子女家長逐漸成為老年人口的主體,空巢現象將日益突出,老年人在經濟生活獲得保障的同時,對精神生活充實的需求也日益強烈。就這一中國現實狀況而言,《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修訂草案)》提出的目標是能夠得到全社會特別是老人認同的,尤其是像“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保障贍養人探親休假的權利”這樣的具體條款,如果能得到切實執行的話,應該能給老年人晚年帶來更多慰藉。
讓道德法律化,有利于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營造向善的社會氛圍。“重要的是,今后人們會意識到,不常回家看望老人,是違法的。”新法中明確提出“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障贍養人探親休假的權利”。北京市民政局主管老齡工作的副局長李紅兵認為,在法律引導的同時,需要更多具體措施來支持其實現,其中重要的一點是政府、企業要出臺、落實具體措施,從制度上支持普通百姓“常回家看看”。
5.劉克希(江蘇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目前有1.69億60歲以上老人,其中40%子女不在身邊,江蘇現有老年人1300萬左右,“空巢”老人占一半。“常回家看看”入法,是針對“空巢”老人精神孤獨社會普遍現象提出來的,力求法律喚醒年輕一輩的精神贍養意識,讓其成為社會共識。
“探親假?還有這種假期呢?”大河報記者隨機采訪近20位市民,超過半數的人都瞪大眼睛反問道。也有不少人表示,聽說過,但單位從沒把它擺上日程,他們也不敢提這種申請。
小茵畢業后在南寧工作3年了,她的父母在玉林,離南寧并不遠。“周末都可以回去的,但是回去一次就得和同事調一次班,很麻煩。”小茵說。
小茵在一家廣告噴繪公司上班,小茵說:“我們這里是上兩天休一天。”所以,這樣的上班制度讓像小茵這樣離家不太遠的人都不能經常回家。如果家里有什么事需要回去了,小茵就得和同事調一兩天的班,但是經常和別人調班也不方便,有時候為了回家小茵只能請假。“平時的話,就只能節假日才能回家了。”小茵說。
小茵說道,在很多私企打工的年輕人都會遇到她這樣的情況,“有的公司是每周只休一天的,想回家也沒法回。”小茵說。當問起是否有探親假時,小茵搖了搖頭,她說給私人老板打工連工休假都沒有,更別提帶薪探親假了。“在國企或事業單位的就會比我們好很多吧。”小茵說。
是不是這樣呢?市民劉女士說其實不見得。劉女士在南寧市一家機關單位工作,“我們是有假期啊,但是部門人手不夠,忙都忙不過來,別說請工休或探親假了,假期就擺在那里你都不敢請。”劉女士說,在她們單位一年到頭真的會請探親假的人是少數,因為每個人的工作量比較大,平常都還經常主動加班干活,請探親假就意味著工作無法按時完成了。她又說道:“老公家在東北,從南寧到東北,一家三口來回路費都得五千多,再給家里老人買點東西啥的,回家一趟兩個人三個月的工資就沒了。要趕上節假日回東北,更是不敢想象,南寧市旅游城市,票本來就不好買,更何況節假日,更是雪上加霜。”
6.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得以實施,將“常回家看看”入法,釋放出“以法治孝”的善意。但是,以法治孝,無疑是在拿法律“綁架”道德和孝心,規定再硬,措施再得力,也會遭受一些無德不孝之人的“軟抵抗”。也就是說,“常回家看看”入法,因缺乏可操作性,注定會陷入執行難、損害法律威嚴的尷尬境地。
如果子女們完全是在司法機關或社會輿論的強制下,履行對老人的精神贍養義務,雖然也按法院判決的次數看望老人了,但不情不愿、勉勉強強,對老人變相施加冷暴力,那就不僅達不到精神贍養的目的,反而是對老人的精神折磨。從這個意義上講,精神贍養更需要道德支持。因此,“常回家看看”入法,這種精神贍養糾紛,很可能會因無法執行而不了了之,從而造成司法資源的嚴重浪費。法律首先考慮到它的執行力,如果不能執行,反而破壞了它的嚴肅性。
盡管立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道德問題,但是對“常回家看看”入法是可行的,因為在老年人權益保障方面,法律與道德有著天然的交集,很難將二者割裂開來。將“常回家看看”寫進《草案》既強調了倫理道德的正義性,又為司法實踐提供了參考依據,體現了法的善意,有助于促進法律與道德相互作用,殊途同歸。
7.2013年6月21日,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某單元樓內,兩名幼童被發現餓死家中,其中一個3歲、一個1歲。據調查,這兩名幼童曾因饑餓而徹夜拍門喊媽媽,甚至趴到馬桶上吃糞便充饑。而她們的父親李文斌正因吸毒服刑,母親樂燕也有吸毒史,事發時下落不明。
丁春秀(孩子的太奶奶)曾跟警方提出,把重孫女送到孤兒院,對方讓她去找社區居委會。丁春秀后來才知道,原來“大隊”變成了“社區”。她于是找到社區書記,懇請對方“做做好事,把兩個‘小把戲’送進孤兒院。給她們一條活命”。對方回答:她們有老子有娘,孤兒院不收。丁春秀辯解道:娃娃是有老子有娘,但老子關在牢里,娘從來不管孩子。還不和沒老子沒娘一樣?
悲劇發生后,有人感慨,假如當時樂燕和李文斌一起被抓,兩個孩子也不至于死掉。他們認為,這位母親是橫在女兒生命面前的大障礙。王平元(片區民警)認為自己已經盡到責任。作為片區民警,他不可能親自照顧孩子。一個禮拜去看一次,工作量已經比較大。
鄰居曾拿到樂燕家的鑰匙并為孩子送飯,“她說阿姨啊,我怕大女兒再跑出來,我給你一把鑰匙吧。”施春香手里有了一把503的鑰匙。此后一周,鄰居們以施春香為中轉站,相繼將食物送到小姐妹跟前。然而好景不長。施春香接鑰匙時曾告訴樂燕,自己也有兩個娃娃要帶,偶爾幫她帶小孩可以,但時間長了就顧不了。
媒體人閭丘露薇發表微博稱,正常情況下,目擊者報警,警方介入后,將孩子送去福利機構,同時檢控母親,由法庭決定這位母親是否還有能力撫養孩子。如果還有,社工持續跟進,如果沒有,孩子在福利機構等待合法領養。遺憾的是,這些流程和環節我們一個都沒有看到。
8.2012年11月16日畢節市七星關區流倉橋辦事處環東路垃圾箱內發現5名男孩死亡,年齡均在10歲左右。經初步調查和勘驗,5名男孩已排除外傷性致死和機械性窒息死亡,尸檢結果顯示為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據死者陶沖和陶波的父親陶元伍介紹,5個孩子中有4個處于輟學狀態,盡管老師屢次動員,但他們都以“成績不好,不想讀書”為由拒絕上學。5名男孩時常相約出去玩耍,有時幾天不回家,當地派出所曾多次將孩子送回家。
畢節市位于貴州省西北部,境內多山,距離省會貴陽市約200公里,事發當夜,當地低氣溫為7℃左右。在這個并不算非常寒冷的天氣里,卻發生這樣的悲劇,實屬人禍而非天災。有目擊者稱,孩子們曾在邊上拆遷工地滯留,住在用塑料篷布、水泥磚和三合板簡單圍起來的窩棚里。
2011年年末,曾有過一份給流浪兒的溫暖的“紅包”——民政部、公安部等八部委聯合通知,開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專項行動,提出到2012年底,我國城市街面力爭基本實現無流浪的未成年人。那么,畢節這5個“街面上”的流浪兒,怎么就沒有進入有關部門的救助視線?5個孩子“抱團”流浪在外,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來去無蹤,有目擊者注意到,孩子們在事發垃圾箱旁邊“居留”好幾天,而且街道辦事處就在附近,難道沒有一位工作人員留意到這幾個孩子嗎?兒童是特殊群體,國家和社會有責任對兒童給予特別保護。
這起悲劇暴露出不少問題,值得引起反思與追問。《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保護未成年人是整個社會的共同責任,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權勸阻、制止或檢舉控告。但從實際情況看,“共同責任”儼然變成了“共同缺失”,進而埋下了隱患。
《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實施以來,這部應時而生的部門規章已經走過近十個年頭。這部法規一舉改變城市流浪乞討人員和其他公民的權利遭受隨意侵犯的狀況,贏得了公眾廣泛認同。但在實際運作中,仍然存在流浪人員不愿去救助站、救助站主動實施救助力度不夠大,以及法規若干條款本身存在缺漏等問題。
從國家審計署的《全國社會保障審計結果》看:2011年,社會保障財政支出為7555億元,而救助管理的經費連個零頭都不到,用于流浪兒童救助的就更不用提了。未來福利院院長說道:“我們現在大的愿望就是讓這些可憐的孩子吃飽穿暖”,可是……。據了解,我國現在大部分兒童福利機構都是“艱難度日”,救助款的來源問題成為扎在他們心頭的一根刺。
社會的正常有序運作,還離不開民間公益組織的積極參與。特別是在對弱勢人群救助方面,民間組織的參與可彌補政府反應緩慢、程序復雜等諸多不足。每年冬天,許多城市都有愛心組織和人士為流浪人員送棉被、冬衣等生活必需品。如有民間組織關心這群流浪少年,勸說他們回家或給予照顧,悲劇也可能不會發生。
9.事情的發生再次對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護敲響了警鐘。2012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的意見》發布,表示要對流浪未成年人現象較重地區的相關負責人問責,并確保讓每一個流浪孩子回家。這也成為民政部門、社會救助機構的行動目標。
電影《刮痧》中曾有一個橋段,男主角告訴其父親,把小孩一個人丟在家里就已經是違法行為了,而這可不是為了烘托劇情而瞎編出來的。
美國人常說,想讓孩子避免傷害,根本的是整個社會對孩子的觀念是否正確——孩子不是某個家庭的私有財產,而是整個社會的未來和希望,要保障孩子們不受虐待和厄運,必須依靠健全的兒童權益保障機制。
在美國,保護兒童權益的機構是國家兒童與家庭局,它隸屬于美國衛生和公共服務部,其下設有各州政府的社會服務廳、縣級政府的人力資源部,在體系末端還有兒童看護中心、兒童保護委員會等各類政府和非政府組織。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非政府組織在對兒童免遭虐待和忽視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目前美國絕大多數州都成立了兒童信托基金,部分附加稅和優惠政策鼓勵人們自愿捐贈來籌集資金,專門用于防止兒童遭受虐待。由超過1100家公共機構和非營利組織組成的美國兒童福利聯盟,也在從事兒童虐待和忽視的預防與救助工作。
美國國會先后于1982年和1984年了《失蹤兒童法案》和《失蹤兒童援助法案》。美國全國失蹤和受剝削兒童保護中心就是依法建立起來的獨立機構,成為全美失蹤未成年人信息的匯總中心,開設24小時免費尋人熱線,并與美國聯邦到地方各級執法部門緊密合作尋人。
10.韓國男孩瑀基6歲時,母親離家出走,13歲那年,承受不住巨大經濟壓力和家庭壓力的父親也不知所蹤。從那天起,家里就剩下瑀基一個人。沒了父母管的瑀基開始頻繁曠課,與小區里的“古惑仔們”混在一起,餓了就用冰箱里儲存已久發了霉的泡菜拌飯吃。
沒多久,瑀基的處境被社區事務所負責社會工作事務的公務員調查了解到,并向當地兒童專門保護機構舉報。該機構接到舉報后,立即前往瑀基家進行現場調查。在現場調查中,負責人們觀察到瑀基的家中遍地都是凌亂的垃圾和亂扔的衣物,證實孩子長時間生活在無人照料的環境中。隨后,機構負責人員在交談中了解到瑀基是3年前和父親搬來這里的,除父親以外沒有其他的親戚,父親出走后處于無人監管狀態,亟需社會組織介入保證其安穩正常地生活。
為保護瑀基合法權益及避免他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走上犯罪的道路,機構負責人和瑀基本人進行了一次談話,確保瑀基接受社會組織介入他的生活,并愿意去兒童保育所生活,兒童保育所是韓國當地專為無人監管兒童提供住宿、食宿、看護、學習輔導等服務的兒童保護中心。
在韓國,像瑀基這樣的孩子并不少,但他們都會受到社會組織力量及時、專業的救助。因為在韓國,平均每個社區至少會有一個綜合型社會福利中心,而每個這樣的機構里都會有1至2名取得國家等級資格證的專業社會工作者。除了有專業的社會工作者外,每年都會有源源不斷的社會工作專業的實習生在這里實習。這些社會工作者重要的工作莫過于每周對社區內需要重點關注的家庭進行家訪并提供相應的服務。
韓國民眾的舉報意識很強,且社區內的告示板上都會在醒目的地方張貼舉報電話號碼,網絡上也很容易搜索到這類舉報的方法途徑,所以,社會工作者們可以從民眾自發舉報中及時獲得有效信息。這對社區社會工作的開展是非常重要的。
社會工作這一職業在韓國備受尊重,每年參加國家社工等級考試的人數差不多在1萬名左右,占韓國人口總數的1.96%。一位新入職的普通社工月工資為150萬韓元左右(折合人民幣8061元)。這樣看起來社會福利機構的負擔似乎很重,僅靠從社會上籌募善款幾乎不可能承擔。實際上韓國政府對社會福利事業的扶持非常大,社會福利機構的主要資金來源是政府,僅有小部分是來自社會募捐。
作答要求
一、當前社會保障制度的工作重點是做到“三解除”,請根據給定資料1~3,各用一句話概括“三解除”內容,并做具體闡釋。(15分)
要求:概況準確、全面、語言簡潔。不超過250字。
二、2013年7月1日起,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實施。將“常回家看看”入法,一石激起千層浪,結合給定資料,談談你對“常回家看看入法”的看法。(20分)
要求:觀點鮮明,說理充分,語言簡潔流暢。不超過400字。
三、“流浪兒童凍死”、“南京女童餓死”等問題或事件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獨有的“風景”,請結合給定資料,分析兒童權益頻遭侵害的原因,以及該如何“牽手”才能解決他們的生存危機?(25分)
要求:對策合情合理、有針對性、條理清晰。不超過600字。
四、請結合給定資料,請以“讓_______撐起民生幸福”為題,寫一篇見解深刻的文章。(40分)
要求:將題目補充完整,觀點明確,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語言流暢。1000~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