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
天津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一
內外兼修 鑄就制造強國之夢
雖然我國被譽為“世界加工廠”,堪稱世界制造大國,但是近年來所涌現出的國人“海外淘”現象也暴露出我們仍與制造大國相去甚遠。而這主要在于我國的產品質量缺乏競爭力,“山寨中國”形象根深蒂固,也在于缺乏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品牌,更在于制造人才的匱乏。因此,我們需通過弘揚對內注重產品靈魂、對外強調品牌影響力的工匠精神,進而實現制造業強國之夢。
弘揚內外兼修的工匠精神,需將對產品精益求精的理念作為中國制造升級的“航向標”。無論是儀表制造領域的翹楚虹潤集團,還是家電領域的行業領袖海爾氣團,都是我國制造業走出海外的成功典范。雖然生產領域不同,但他們成功的原因都在于對產品質量精益求精、對產品工藝精雕細琢、對產品藝術精心精心精深。相反,一些中小企業為了短期利益,不注重產品質量,而是一味的抄襲模仿或者偷工減料,不僅沒有獲取豐厚利益,更使企業走向衰落和破產。因此,打造制造業強國,我們必須立足產品工藝,以質量贏得市場。
弘揚內外兼修的工匠精神,需將創新型人才隊伍的建設多為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助力源”。虹潤集團通過內培、外引的人才培養模式,激發了企業的創新活力,更促進了企業的產品優化和結構調整;無獨有偶,格力集團也通過培育和引進優秀的創新型人才,更通過創新機制激發企業員工的創新精神,促進了產品的更新換代,更是取得了百項專利技術科研成果,使企業實現了由大變強的轉型戰略。因此,中國制造業的強大需立足于強大的創新型人才隊伍,更需立足于人才的創新能力。
弘揚內外兼修的工匠精神,需將品牌影響力的提升作為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金鑰匙”。品牌是一個企業信譽、實力的綜合體現,但是我國的企業在品牌建設方面仍然存在理念缺失、市場環境不佳、管理專業化欠缺等問題。而這不僅影響企業的產品質量,更會制約企業市場空間的拓展,進而影響企業的發展壯大。正如大家所知,“品牌是企業的生命所在、靈魂所系”,品牌是中國制造亮相國際舞臺的通行名片,更是贏得國際市場的有利法寶。因此,我們需強化品牌意識,打造民族特色品牌,進而擴大中國制造的影響力、增強其國際認可度。
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邁進,實踐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型,既是社會轉型的需要,更是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要想實現這一宏偉愿景,我們必須不斷弘揚和踐行工匠精神,以此推動民族工業的發展壯大。也惟有如此,我們才能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宏偉規劃愿景,占據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導先機。
天津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二
禮之所存,立世之所需
春秋戰國,克己復禮,樹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西漢武帝,三綱五常,建立封建君主禮儀之制;北宋南宋,天理天道,強化東方帝國倫理道德之位……歷史的洪流從不曾停息,大國的傳統禮儀源遠流長。孔孟等思想大家宣揚的立身行事之本即為“禮”:孝德之心曰禮、仁愛之心曰禮、規矩之心曰禮……禮之所存,立世之所需。
禮之所存,人立世之所需。每個個體都是社會中的一員,脫離于社會之外既不能生存,而個體利于社會之必備條件即為個人的禮儀文明。“瓜子男鳳爪女”類的新聞常見諸報端:某某在地鐵上嗑瓜子,瓜子皮隨意丟放引人白眼,某某在公交上啃鳳爪,散落在地的骨頭絆倒老人……縱觀這些事件總能引發罵聲一片,觀眾們抨擊這種公共意識缺失的行為、諷刺這些沒有禮儀的路人。而立于社會之必需即為被社會需求,與其他個體形成和諧互助關系。由此可見,不學禮之人則與之相悖,所以,安身立命、行身立世之本在于每一個國民都能學習禮儀、踐行禮儀、倡導禮儀。
禮之所存,文立世之所需。中華民族的禮儀傳統自古就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系民族獨特性之保障。隨著新大陸的發現,世界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我國的改革開放在迎來國外資金、技術的同時,西方的文化價值隨之涌入,半睡半醒的民族接受它,當代年輕人喜愛它,傳統孝德、傳統仁愛等禮儀與此同時收到實用、利益等資本思想的腐蝕,這些沖擊了我國文化的獨特性,消解著民族文化的鮮明性。所以,發展我國社會主義特色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亦為學禮之所需。
禮之所存,國立世之所需。國家這個實體自產生就是由每個國民共同構成,所以一個國家的風評就取決于國民禮儀文明之體現,每一個國民在內體現國民素質,在外體現大國風范。在21世紀激烈的世界競爭中,比拼的不僅是一國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更有一個國家的文明素質,試想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只注重燒殺掠奪,那么只能如一戰二戰中的侵略者一樣會被世界人民所痛恨、被歷史所懲罰。以史為鑒,在新一輪的世界競爭中,注重國民禮儀意識、提升民族文明素質從而樹立文明禮儀大國之形象勢在必行。
《論語》有云:“不學禮,無以禮。”流傳至今,則演繹出禮儀乃立人、立文、立國之所需。有鑒于此,當前國家應大力借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禮儀風尚;學校、家庭教育都應將禮納入教育過程、言傳身教;每一個國民也應樹立正確的恥辱觀、努力提升自身禮儀文明底蘊。借此良機,讓文明社會的建設搭乘學禮之風,讓風范國家的樹立借助學禮之帆!
天津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三
論“網絡反腐”
近來,“網絡反腐”一詞成為社會熱點。“網絡反腐”頻頻使官員落馬,劉鐵男、雷政富、楊達才等公職人員相繼因網絡舉報和曝光被立案調查或被免職。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人人參與的“網絡反腐”已經成為令貪官聞風喪膽的“利器”。“網絡反腐”力量不可小覷,但在其高漲的勢頭背后也折射出正規反腐制度的缺失。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網絡的開放性、公開性和透明性使其形成一個人人可以參與的扁平化的輿論場,以聲勢浩大的“圍觀”倒逼問題官員被查。但我們也應看到,“網絡反腐”所提供的往往是“蛛絲馬跡”,而反腐敗取得成效的關鍵,仍在于權威部門及時介入、調查處理。同時,網絡的虛擬性也易產生一些不實信息,造成“誤傷”,給當事人帶來很大傷害。因此,有關部門亟須健全反腐制度,規范網絡舉報反腐。
“網絡反腐”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工作機制。作為一種新興的反腐倡廉手段,“網絡反腐”必須在法律制度層面上進行完善。立法機關應及時制定和完善關于網絡監督、網絡舉報人安全和網絡管理等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使“網絡反腐”做到有法可依。只有加強“網絡反腐”的法律制度建設才能使其成為反腐倡廉的重要渠道。另外,還需建立對網絡輿論的快速反應機制,形成系統的處理“網絡反腐”信息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同時對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嚴格培訓,建立一支政治立場堅定、政策理論水平高、專業技術強的“網絡反腐”隊伍。
“網絡反腐”需引導規范網民的舉報素質。隨著互聯網的日益發達,我國網民群體也越發壯大,但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知識水平、認知程度都參差不齊。為進一步加強“網絡反腐”的作用,減少誹謗、污蔑、盲目跟風等現象的發生,就要加強廣大網民的道德和法律意識教育,引導廣大網民逐漸成長為有理性、有認知能力、有責任感的反腐“新戰士”。只有網民在法律和道德的約束范圍內正確行使網絡言論自由的權力,才能建立一個良性發展的“網絡反腐”環境。
“網絡反腐”還需進一步與反腐制度相銜接。溫家寶同志曾言要“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網絡只是反映社情民意的一個重要窗口,只有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健全反腐敗法律體系,與制度化相銜接,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才能確保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才能促進“網絡反腐”持續健康發展。
“網絡反腐”是對傳統反腐手段的補充和完善,是民眾參政的重要手段,是反腐敗斗爭的重要信息源。但歸根結底,網絡并不是反腐的根本之道,曇花一現的“網絡狂歡”亟須制度反腐的跟進。只有建立、完善暢通而透明的反腐渠道,才能打破腐敗的溫床。
看過“天津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