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公務員考試申論高分范文
江蘇公務員考試申論高分范文一
以敬老之心打造幸福養老機構。企業的本質是服務客戶,做養老服務既不能只靠情感,單純去做公益;也不能當作地產銷售,追求利潤最大化。在選址上,應充分考慮老年人吃、住、醫、養、娛等全方位的需求,健全各種配套設施,共筑老人宜居之所。還要順應現代社會機構養老服務需求,推行政府為主導、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的新模式,堅持醫養結合、精細護理、規范運作,讓老人住著安心、舒心、放心。從事養老服務的企業,應瞄準養老服務的短板,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化養老機構模式。
以愛老之心打造幸福養老社區。關愛老人的今天,就是關愛自己的明天。截至2015年底,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已超過7億,這部分人口大都生活在社區,社區成為幸福養老的重要依托。在這塊領域,無論是國有資本還是民間資本,都大有可為。幸福養老社區,不妨以家庭為核心、社區為依托,以專業化服務隊伍為保障,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務。根據老年人經濟狀況和養老意愿的不同,推行不同層次的養老服務,讓他們享受到理療、養生、娛樂、日常生活照料等個性化優質服務,構建文明、健康、和諧的理想養老宜居生態社區。
以孝老之心打造幸福養老居家。在我們這樣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地區,老年人養老基本上還是要依賴自己的子女,采用居家養老的模式。而子女的經濟狀況、家庭變故和道德修養等都制約著老人能否擁有幸福的晚年。因此,必須加強孝老宣傳教育和引導,使每一個子女心存感恩,學會孝敬,為父母營造一個金色的晚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可以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打造社區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整合各行各業提供的服務,從而有效改善老年人居家養老環境,不斷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幸福指數。
養老是“夕陽工程”,但屬“國家事業”,為長者提供有尊嚴、有溫度、體面的日常生活服務,構筑幸福養老家園,離不開全社會的積極參與。“常懷敬老之心,常揚尊老之德,常興助老之風,常做為老之事”,才能共同把養老變成一件幸福的事。
江蘇公務員考試申論高分范文二
建設新農村 弘揚鄉土文化
2016年8月28日,在徐玉玉被騙猝死后的第十天,六名嫌犯全部歸案。據公安部介紹,6名犯罪嫌疑人中,有5名來自福建。5名福建人,有3名來自安溪縣,另有兩人,來自永春縣,兩縣相鄰。福建省安溪縣,這個之前被媒體成為“詐騙之鄉”的小縣城,再一次陷入輿論漩渦之中。究其原因是因為村名以騙不到錢為恥,被抓不丟人的思想作祟,所以,要根除這一亂象,簡單的懲治手段是不夠的,要從思想上著手,弘揚優秀的鄉土文化。
孟子提出了“四端”的思想,在其看來,“羞惡之心,義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認為,此“四端”是仁義禮智的萌芽。而在當下社會,很多人都混淆了羞惡之心和是非之心,這種混淆往往比失去更可怕,因為它的危害更大,徐玉玉就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我們不能每次都要在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后才得以驚醒,所以,正視鄉村的現狀,改變鄉村風氣,弘揚鄉村文化是必不可少的。
鄉土文化的利用與傳承有利于改善農村環境氛圍。隨著經濟全球化對傳統文化價值體系的沖擊和過度商業化操作,鄉土文化多樣性存在和原生性受到極大的威脅,加上中國城鎮化建設導致農村人口結構、生存方式的改變,無疑消解了鄉土文化生存的土壤,導致當前農村文化大多數存在文化的衰落和農民文化生活的單調頻發的局面。因此,才會出現扎堆詐騙,思想道德滑坡的現象。所以,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新農村文化建過程,必須注重鄉土文化的保護,營造良好的氛圍,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改變。
鄉土文化的發展與完善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黨的報告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而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鄉土文化的發展是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文化強縣”戰略的推進,因文化經濟發展的模式逐漸被很多鄉村接受,一方面村落可以整理出自己的文化,追根溯源,另一方面,村民可以利用鄉土文化吸引外地游客,帶動當地產業發展。防止陷入貧困,走向極端。
挖掘鄉土文化,幫助村民找尋遺失的文明,讓他們不僅可以在道德水平上有所提升,也可以在經濟上擺脫“詐騙發家”的枷鎖,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所探尋的一直都是思想上根除和物質上幫扶的道路。
江蘇公務員考試申論高分范文三
用“綠色”之梳 理招商“亂發”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地方政府嘗到了招商引資的甜頭,不少地方政府在招商審批過程中片面強調行政程序簡化,不論項目是否引發污染,只要來投資,一來就大筆一揮。這種以犧牲環境利益和群眾健康為代價的“帶病招商”屢屢引發群體事件,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政府為了“金山銀山”舍棄“綠水青山”的招商手段不僅增加了環保支出,更違背了胡錦濤同志在報告中提出的“綠色發展”這一基本國策。因此地方政府應充分把握招商引資和環境保護二者平衡,充分發展綠色科技,以“綠色環保”之梳,理順招商引資“亂發”,避免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政府在招商引資過程中要堅持“良性對接”。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路徑顯然不通,經濟建設也勢在必行,因此尋求二者平衡是地區發展的當務之急。有關部門需進一步解放思想,推進科學發展,挖掘資源優勢,在招商引資中堅持走產業發展之路,注重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加快建設步伐。通過出臺合理合法的招商優惠和鼓勵措施,激發投資熱情。同時強化服務意識,成立項目跟進服務小組,明確班子成員掛鉤負責,及時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環保問題,由主要負責人嚴格把好項目“綠色”關,對嚴重破壞環境的項目堅決叫停。
政府要重視環保技術開發,推動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減排工作。政府應主動開展環保工作,把“綠色GDP”作為評價標準積極引入。在循環經濟發展階段,有關部門需大力支持環保科技開發,研究環保生產資料,制造環保生活消費品,提供環保服務,為社會生產生活提供綠色環保的技術支持和設備供給,從而實現生產、生活和消費各個環節的循環經濟聯合發展模式。
只有用“綠色環保”之梳,理順招商引資“亂發”,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既有金山銀山,更有綠水青山,實現招商引資與環境保護的“雙贏”,打造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美好未來。
看過“江蘇公務員考試申論高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