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申論題含答案(2)
公務員考試申論題答案
一、處理好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關系,一直是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根據“給定資料2~3”,分析二者之間的關系。(10分)
要求:
(1)分析深入,條理清楚;
(2)論述全面,語言簡明;
(3)不超過200字。
【參考答案】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關系。一方面,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礎,物質文明的發展使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有能力去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精神文明對物質文明有能動的反作用,只重物質文明極易導致精神荒蕪、生活混亂,而精神文明可為物質文明提供思想保證和精神指引。因此,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缺一不可,要辯證、全面、均衡地正確處理二者關系,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二、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根據“給定資料5”,談談我國精神文明建設能從中獲得哪些啟示。(15分)
要求:
(1)緊扣材料,重點突出;
(2)觀點明確,語言簡明;
(3)不超過300字。
【參考答案】
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可從中得到以下啟示:
一是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自覺把精神文明擺到與物質文明同等重要的位置,并樹立二者并重發展的長遠目標。
二是政府職能部門各負其責、高效工作。精神文明建設中,政府各職能部門規范權力、厘清職責、落實管理。
三是重視基層組織建設。發展基層組織,使之成為溝通政府和國民之間關系的橋梁,提高人民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
四是完善法律制度。完善法律法規,全面規范精神文明,采取監控、監督、管理等手段來提高執法效率。
五是重建“共同價值觀”。通過重建“共同價值觀”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思想基礎,并采取配套措施來培育共同價值觀,增強社會凝聚力。
三、為了正確引導輿論,樹立文明新風,某報特邀市文明辦工作人員為該報“時評”欄目撰文。假如你是這位工作人員,請根據“給定資料1”,為該報寫一篇題為“理性思考 文明更進一步”的短評。(15分)
要求:
(1)觀點明確,條理清楚;
(2)緊扣材料,層次分明;
(3)語言流暢,有邏輯性;
(4)不超過350字。
【參考答案】
理性思考 文明更進一步
女司機被逼停遭暴打、導游大罵游客、武侯祠石碑遭人刻字幾起事件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幾件事情出現的輿情反轉也引發了人們對于文明的理性思考。
現實不是非黑即白的文明判斷題,揭示出“文明”一詞背后復雜的現實語境。這些新聞事件的輿情反轉本身就是一種道德迷失。人們在沒有深刻體會他人處境、分析事件背景、思考道德要求的前提下匆忙下結論失之偏頗,繼而引發道德迷失,走向另一個不文明的極端。
不管有沒有理,打人是不對的,不論團價高低,導游做好服務是應該的,這是應有的共識。因此,每個人面對此類事件,不管是旁觀者還是當事者,可以多看一面、深想一點。從支持一方,到詰問雙方;從看到結果,到關注原因。有了思考“遞進一層”,文明才會“更進一步”。
四、深圳市以“大愛筑城”的理念進行城市文明建設取得驕人成績。假如你是該市宣傳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要在經驗交流會上向其他市介紹經驗,請根據“給定資料6”,寫一篇在經驗交流會上的發言稿。(20分)
要求:
(1)觀點明確,符合實際;
(2)語言得體,有感染力;
(3)格式正確,不超過500字。
【參考答案】
城市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上的發言稿
各位領導、同志:
大家好!非常榮幸參加這個經驗交流會。近年來,我市以“大愛筑城”的理念進行城市文明建設,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取得了一定成績。下面將我市城市文明建設經驗向大家介紹一下:
一、倡導“愛”的城市理念。深圳自立市以來,對“愛”的城市理念非常重視,使其成為深圳觀念中的重要內容,城市發展中對這種觀念加以貫徹和實踐。
二、開展關愛行動,踐行“大愛筑城”。每年在全市組織開展“深圳關愛行動”,開展針對各界的關愛項目,動員各界人士以各種方式奉獻愛心。關愛行動成為深圳“大愛筑城”的生動載體。
三、多方合力,凝聚愛心之城。關愛行動中,政府引導新聞媒體宣傳、策劃、組織、推動愛心活動,以此帶領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投身公益事業,進而引導人民群眾廣泛參與,養成文明習慣;帶動公益組織積極發揮專業資源優勢,策劃實施公益項目。
四、關愛行動與制度建設良性循環。關愛行動、善行義舉推動了制度和法律建設,而這些制度和法律反過來又促進了善行義舉的產生,形成良好文明風尚。
以上就是我市“大愛筑城”推動城市文明建設的理念和實踐,也許還有很多不足,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五、“給定資料4”中劃線句子寫道:“有些學者以文化或文明的時代性為由,否定優秀傳統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他們認為‘傳統文化已過時’。”請結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聯系社會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選角度,見解明確、深刻;
(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
(3)思路明晰,語言流暢;
(4)總字數1000~1200字。
【參考例文】
用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精神文明
當前,我國正在進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正確認識傳統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具有現實意義。然而,有些學者以文化或文明的時代性為由,否定傳統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他們認為“傳統文化已過時”。
毋庸置疑,有些傳統觀念已經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和潮流,如三綱五常違背人格平等,重農抑商否定市場經濟,這些都是不符合現代生活和社會發展規律的陳腐觀點。中國傳統文化資源豐富、內涵深厚,不只有以上過時的觀念,它仍然蘊藏著超越時代限制的豐富營養,能為新時期精神文明提供滋養。
中國處于社會轉型期,不同道德觀、多元價值觀交流碰撞,社會的各個方面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誠信缺失、道德滑坡、重利輕義、過分追求極端個人自由等不良現象。擺攤老人收到百元假鈔悲情自殺、遭遇不文明駕駛暴力相加、旅游陋習屢遭曝光等,這些現象的產生正是我們對優秀傳統文化持摒棄態度的結果。摒棄優秀傳統文化使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互騙互害;使社會產生不和諧因素,增加暴戾氛圍;使國家蒙羞,損害國際形象。因此,進行精神文明建設應該以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基礎和出發點,讓傳統文化為其提供豐富滋養。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座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的寶藏,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民族凝聚力,開發這個資源,對于當前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特別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濃厚的愛國情感,昭示忠誠堅貞的理想信念;“自強為天下健,志剛為大君之道”,堅韌的意志品質,寫照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坦蕩的情懷胸襟,彰顯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不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看不到跨越時空的精神傳承,就無法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如果對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富有時代特點的詮釋和闡發,可以使其成為現代道德的重要元素。這對于培養人們的思想德行、匡正人格心靈、提高精神境界,促進社會和諧和文明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豐富的經典文籍、百花齊放的思想流派、獨特的文學藝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能像中華民族一樣,經歷過巨大的心靈沖擊與精神變革之后仍能鍛造屬于自己的價值理念與精神圖景。優秀的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仍有突出的價值,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沒有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看過“公務員考試申論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