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公務員申論范文
甘肅公務員申論范文一
工匠精神是一種嚴謹認真、精益求精的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工匠精神,大至“格物致知”的理念,小如“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藝在身”的意識,都與工匠精神有著密切聯系。回顧歷史,從古代的魯班、庖丁,到新中國成立后的八級工,我國一直不缺乏對工匠精神的推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流傳的一句歇后語“八級工拜師——精益求精”,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對工匠精神的崇尚。但近些年來,“速度為王”成為一些地方和企業的時髦用語,工匠精神逐漸被忽視,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如果說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升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水平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硬件”,那么,工匠精神則是制造業轉型升級必不可少的“軟件”。缺少“軟件”支撐的“硬件”,難以充分發揮作用。建設制造強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精益求精、注重細節的工匠精神。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將產品的每個細節盡可能做到極致,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在建設制造強國的進程中,現代產業工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價值。具有工匠精神的產業工人不僅是現代化大生產中的“螺絲釘”,更是具有“匠心”的工業藝術品大師,是現代制造業的棟梁。
當今世界,凡擁有發達制造業的國家,無不重視工匠精神的培育。德國人素以嚴謹的工作態度著稱。德國的現代化之路,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條技術興國、制造強國的道路;從內涵看,支撐這條道路的則是工匠精神。當歐盟其他國家經濟處于衰退中時,德國經濟卻能一枝獨秀、表現搶眼,這與德國人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在日本,制造者認為制作出一件優良的產品是自己的榮耀;如果由于自身疏漏而導致產品缺陷,即是恥辱。這種“榮譽法則”推動很多日本企業數十年如一日專攻一種產品、一門技藝,使其工業制造能力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改善社會文化環境、完善激勵制度。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應具備“四個崇尚”,即崇尚勞動,尊重生產一線勞動者的勞動;崇尚技能,讓技能型人才有地位、有較高收入、有發展前途;崇尚創造,真正的工匠應富有強烈的創新和創造精神;崇尚“十年磨一劍”的理念,摒棄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時,合理的激勵制度能夠促使產業工人養成精益求精的習慣,最終形成體現工匠精神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念。為此,應圍繞產業工人的培訓、獎勵、社會保障等建立完善的制度體系,轉變“重裝備、輕技工,重學歷、輕能力,重理論、輕操作”的觀念,逐漸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土壤。
甘肅公務員申論范文二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
——以好政策滋養公民修養
無論是“全面二孩”政策定音實現的安享天倫之愿,還是“八項規定”正黨風政策緊鑼密鼓出臺樹立的正確行為標桿,都彰顯了“好政策”在滿足群眾需求的同時亦能激濁揚清、懲惡揚善的價值導向作用。黨國“政策好”是“社會好”的標桿和準繩,是“生活好”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證,只要把黨國“好政策”貫徹好、執行好,生活就會更加幸福,社會就會更加和諧。故而,積極出臺針對各個領域具體有彰的“好政策”既是民心所向,更是民生之需。
好政策需解民之憂,滿足公民生活需求/利益訴求。強調:“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一項政策能否滿足大多數公民的意愿和需求是衡量一個政策好壞的重要標準?;仡櫄v史,無論是“耕者有其田”政策所滿足的擁有基本生產資料的愿望,抑或是“恢復高考”政策所滿足的追求知識的愿景,這些廣受肯定的政策,都是以民生福祉為出發點,以群眾訴求為指揮棒。因此政策制定者應有“以人為本”意識,讓政策能解民憂、遂民愿。
好政策需開化民智,培養公民理性思維。處于社會轉型期的中國,非理性行為隨處可見,從網絡世界里的“人肉”搜索和“鍵盤俠”群體的惡意抨擊帶來的心悸,到現實社會中的群體性打砸行為及“路怒”現象留下的警示,處處都充斥著轉型期的浮躁。而好的政策會促進公民養成理性精神、規范其行事方式,如“酒駕入刑”及一系列交通規章制度的出臺,促使公民在駕駛過程中主動約束自身行為,培育其養成不妨礙和危害他人的理性觀念。
好政策需滋養德性,提升公民道德修養。“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政策作為黨國執政的直接意志體現,關乎民風、社風,好的政策能激發人性中至美至善的部分,推動社風向上、向善。因此,在政策制定過程中應以崇德向善理念為指引,鼓勵社會善念、善行,懲治社會惡念、惡行,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廣泛弘揚,讓“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理念真正融入公民精神血脈。
當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階段,政策的好壞不僅關系物質生活水平的改善,更關系精神文明建設的進程,政策制定既要有公共利益立場,也要有文明素養理想,如此定能讓“好政策”福照公民的同時涵養出中華民族的正氣精魂。
甘肅公務員申論范文三
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文化發展
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這些重要論述把文化自信提到了極為重要的地位,彰顯了當前堅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義。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發展,是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責任與擔當。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可貴的精神品質。堅定文化自信,對于高揚國家、民族和人民思想精神上的旗幟,對于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進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堅定文化自信是匯聚中國力量的源泉。文化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人民構建精神家園、增進思想認同的基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動力。今天,社會思想文化越來越多元多樣多變,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更加繁重艱巨,迫切需要發揮文化的重要作用,為廣大干部群眾提供堅定的信心、進取的勇氣和創新的活力,最大限度統一不同社會群體的思想和行動,匯聚起書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篇章的強大力量。
堅定文化自信是做好價值引領的根本。文化是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基礎,沒有文化自信就不可能有價值觀自信,就不可能做好價值引領。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基,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普遍認同的基礎。當前,面對價值觀念日益多元的新形勢,面對西方所謂“普世價值”不斷滲透的新情況,如果我們喪失了文化自信,就很容易失去方向、失去自我,就無法對人民群眾做好價值引領,無法打牢人民群眾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構建好人民群眾的精神家園。
堅定文化自信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基礎。在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心的過程中,需要積極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特別是要把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主流展示出來,把中國人民蓬勃向上的風貌展示出來,把中國老百姓真實、生動、鮮活的形象展示出來。講好中國故事,文化自信是基礎。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創新中華文化元素、文化形象、文化符號的表達方式,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中國的良好形象。
看過“甘肅公務員申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