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務員申論備考技巧
浙江公務員申論備考技巧:走出閱讀誤區 把握申論基礎
作答申論試卷,很多考生的習慣是抓起卷子,一頭扎進材料中先看半天,那么長的材料,而且每則之間相互獨立,當然是邊讀邊忘了。讀完材料去看問題,然后又回到材料重新看一遍材料,看完沒找著答案,再來一遍,這么下來后果可想而知。
正確的閱讀習慣首先是審題,審題干和要求,搞清楚題型、作答對象、作答對象、字數、問數以及一些特殊要求。仔細審題,形成作答思路,這樣我們就能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進入給定資料,一次性找出材料中與作答對象相關的要點,在這個過程閱讀過程中最好養成做標記和標注的習慣,考生們不妨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標記方式,這要做的目的還是為了省時間,找到要點,標注出來,一則材料看完,沒必要再回頭尋覓,直接羅列作答要點,明確直觀,直奔主題。而且在最后的大作文書寫中,也可根據之前在各則材料中標注出來的要點總結出材料的核心主旨,這樣文章才不至于偏離主題。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申論試卷的材料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帶有故事性質的材料,這種材料我們通常稱之為案例型材料,考生在閱讀這類材料時往往容易被材料內容所吸引,深深陷入故事中無法自拔,甚至忘了考試任務,這是相當搞笑但也相當悲劇的事情。因此考生在面對案例型材料時,一定要淡定,直接找材料主體、處境、做法、結果以及所得啟示就好,其他一概不理。當然,這五要素也不一定都能找全,最終目的還是得出相應啟示,這往往是作答的核心。
只有走出這些閱讀的誤區,把握好申論作答的基礎,才能在其他題型中做到游刃有余。
浙江公務員申論備考技巧:貫徹執行題文寫作答題框架點撥
在公務員申論的題型考察中,貫徹執行題常常是受命題人青睞的一類題型。而公文寫作則是這一題型的基本考法,如報告、倡議書、公開信、指導意見、宣傳稿等等都是公文寫作中涉及的考察內容,這一類型的特點往往是寫作內容相對固定,考生掌握起來相對容易。
公文寫作的正文內容主要包括了開頭、主體內容、結尾三個部分。
一、開頭:主要交代發文事由:即包括了關于文種主題的背景、更需要交代寫作目的
二、主體內容:結合申論已出現過公文寫作的文種,根據發文的目的,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調查類:如調查報告、報告、情況說明
現狀+原因+影響
2)建議類:具體建議
3)宣傳類:倡議如何去做(做法)
4)通知類:具體的事項
三、結尾:1)調查類:提出對策(直接或間接)
2)建議類:一般沒有結尾
3)宣傳類:呼吁號召
4)通知類:較固定:特此通知
浙江公務員申論備考技巧:文章立意之題干點睛方法
1、抓準關鍵詞
題干點睛的靈魂是分析題干中關鍵詞形成作答思路。何為關鍵詞,它代指的就是題干中的高檔詞匯、高頻詞匯等。
例如: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市地級試卷中所言:“好的政策不僅僅能滿足公民意愿,更是對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養”。
在這句話中的關鍵詞第一個是“好政策”,第二個是“公民意愿”,第三個是“公民理性”,第四個是“公民德性”,這四個詞匯在這一句話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實質性內容,因此它是題干中的關鍵詞。
2、分析關鍵詞性質
找到關鍵詞還不夠,我們還要分析關鍵詞的含義以及性質。在題干關鍵詞中常見的有以下幾種類型。
1、主題詞。所謂主題即全文的核心議題也是全文的主要問題。例如在“好的政策不僅僅能滿足公民意愿,更是對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養”中,“好政策”一詞便是全文的主題詞。
2、角度詞。所謂文章的切入角度即為作者的寫作觀點、思路、解決方案,換言之就是考試要從哪一個方面去展開論證。例如在“好的政策不僅僅能滿足公民意愿,更是對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養”中,“公民意愿”“理性”“德性”三個詞便是文章的切入角度,也就是我們的寫作方向。
3、分析關聯詞
關鍵詞之間是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的,并且經常由關聯詞引領。分析關鍵詞的邏輯關系是作答申論的關鍵。例如在“好的政策不僅僅能滿足公民意愿,更是對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養”中,“不僅僅”“更是”“乃至”三個詞便是表示邏輯的關聯詞,它向我們說明了好正的三個作用中是一種遞進關系,其中滋養公民理性德性是更為重要的。如此我們便可以得出文章的總論點為:好政策滋養公民理性德性。
文章的分論點為:
好政策不僅僅能滿足公民意愿。
好政策更能滋養公民理性。
好政策甚至能滋養公民德性。
4、優化主旨句
文章立意的主旨句提煉出后我們還要對其進行適當的加工優化,使其更加優美,更加對稱,更加精準。因此我們可以將文章的分論點段旨句優化為:
滿足公民意愿是好政策的直接目標。
滋養公民理性是好政策的深層追求。
涵養公民德性是好政策的根本宗旨。
至此,文章的規范立意便已經得出。相信考生們通過不斷練習再結合材料致勝方法定能得到高分。
看過“浙江公務員申論備考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