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務員申論備考技巧
安徽公務員申論備考技巧:作文分論點的選擇
策論文的主體以提對策為主,在考試中,每個考生都能提出不同的對策來解決問題,那到底何種對策才能獲取高分的?眾多考生一頭霧水,換一種思維方式,如果我們把策論文換成作一個對策題來作答?分論點就一目了然了,即你的幾個分論點要能覆蓋材料中提到的所有對策,如果材料中提到了三個對策解決某個問題,而你的分論點只寫了兩個,就是要點不全,舉例來說,材料中提到了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有三個對策-提高思想安全意識、完善制度、加強監管,而我們的作文中只寫了提高思想安全意識、完善制度來解決這個問題,就屬于要點缺失的情況,文章的整體評判就會受到影響。
當然,在真正考試過程中,整篇文章也可以只寫一個小的切入點,而不是面面俱到。當然這種寫法要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文章中要論述清楚為什么只寫這一個小角度而其他的不寫,分論點就變成遞進式的寫法了,考生們一定要掌握行文邏輯。
二、政論文的分論點如何選擇?
如上所述,政論文的分論點選取理論上與策論文一致,也要能夠把材料中論證這個問題的角度都能覆蓋,否則就屬于要點不足,至于分論點的書寫邏輯,我們一般按照從小到大或者從微觀到宏觀等諸多方式去寫,當然,按何種邏輯進行書寫,更多地要靠自身把握,但核心一定要有邏輯性。
安徽公務員申論備考技巧:公文寫作之講話稿
講話稿,簡而言之,即人們在特定場合發表講話的文稿。由其名稱可見其特點在于:內容要有針對性--針對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聽眾,所講的主題、內容和語言便有所不同。常見類型有:開幕詞、閉幕詞、會議感想、動員發言、總結發言、紀念性發言等。
通常講話稿的格式與普通文章不同,一般包括標題、稱呼和正文。在國考申論考試中,2014年副省級試卷和2016年地市級試卷均出現了講話稿的考查。現將其具體寫法總結如下:
1、標題
標題應簡潔意賅。一般來說居中書寫,且不宜過長,最好保持在一行以內。
2、稱呼
稱呼應得體、準確。一般稱呼不會太多太長。
3、正文
正文在稱呼下一行開始書寫,段首空兩格。一般來講,正文會包括以下內容:問候;開場白;講話/發言內容;結語。
【真題鏈接】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副省級試卷:
某區一所中學舉辦“文明素養教育主題宣傳周”活動,假如你是該區文明辦的負責人,校方請你在這次活動的開幕式上講話。請結合“給定資料5”,寫一篇題為“素質養成,從學會道謝和應對致謝開始”的講話稿。(20分)
要求:內容具體,符合實際;對象明確,切合題意;語言生動,有感染力;不超過500字。
【范文模板舉例】
素質養成,從學會道謝和應對致謝開始
尊敬的學校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很榮幸受邀為貴校的“文明素養教育主題宣傳周”作開幕辭。在我看來,文明素質是青少年成長中的必修課,它的養成應從學會道謝和應對致謝開始!
文明素養體現在點滴小事,道謝和應對致謝是生活中最常碰到的,雖是小事,但意義重大:首先,可以體現友善,化解矛盾,獲得諒解;其次,可以表達感激,體現感恩,獲得愉悅的心情。
文明素養缺失的原因之一就是傳統文化被漠視,比如,孩子的禮貌言行遇冷;再如媒體報道的教師無視、漠視學生的問候,都反映了我們對文明素養的漠視。
為此,建議大家:一、用平和的心態和理性的思考善待周圍的人和事,積極傳播正能量;二、自覺做文明的表率,監督家人的行為;三、學會微笑,用溫柔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摩擦,主動道歉、道謝,友善待人;四、家長和老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溫暖互動,及時溝通。
提升文明素養意義重大,讓我們從學會道謝和正確應對“謝謝”開始,從每一個小我做起,從每一天的點點滴滴做起。我相信,只要我們自覺行動,文明素養的提升指日可待!謝謝大家!
安徽公務員申論備考技巧:評論型綜合分析解答技巧
綜合分析是申論小題目中最難的一類題型,歷年來得分率都不高,是招考部門用以區分人才的題目,有一定難度。所以,各位考生在學習綜合分析題時,切不可急于求成,要掌握其作答方法,尤其是作答邏輯,方可找到制勝之法。
今天,我們先學習其中的一個類型,評論分析。所謂評論分析,就是要求考生針對一個社會現象或社會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和看法,主要考察大家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維能力。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評論分析的作答思路。
結合真題,下面給大家介紹作答方法:
【真題鏈接】新技術的使用能否突破社會結構的屏障,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根據“給定資料”,談談你的看法。一是從題干中提取評論對象,進行明確表態。
要求:1、觀點明確,有理有據;2、論述全面,語言簡明;3、不超過250字。
第一步: 指出評論對象,提出觀點
對于評論分析而言,提出觀點就是要針對一個社會現象或社會問題進行態度判斷,即好不好、對不對、積極還是消極。因此,準確把握觀點對于整個作答方向都至關重要。
在該題目中,并沒有對新技術使用對社會結構屏障所產生的影響形成明確判斷,這就需要我們回到材料中去分析其觀點,接下來考生就要理解整篇材料之后,回答“新技術的使用能不能突破社會結構的屏障”,做到觀點明確不能含糊不清。
第二步:結合材料,進行辯證分析
回到材料中,我們要先尋找出題人對所需評論的對象的態度傾向,進而結合材料展開原因分析、影響分析或合理性分析。同時我們還要保障多角度的呈現分析內容,做到分析全面、透徹,切不可以偏概全。新技術的使用能突破以及不能突破社會結構的屏障的理由都要歸納出來,最后進行比較,在表達時要有所側重。
第三步:總結升華,提出對策
根據前面的分析內容,最后形成總結意見或提出宏觀建議。社會弱勢群體應如何認識和使用新技術。
結合上述作答思路,形成作答內容如下:
【參考答案】
新技術的使用,現階段并沒有穿透社會結構的屏障,但它仍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改變。(提出觀點,表明態度)
雖然,新技術給社會底層的農民工帶來一些改變:給他們的生活、交往、就業求職帶來便利;使他們拓寬了視野,轉變了意識,有了表達的渠道;使他們可以通過自媒體技術維權。(分析新技術給農民工帶來的好處)但是,新技術的使用會產生“馬太效應”,強勢群體更容易從新技術的使用中獲益,而且新技術要發揮作用須線上線下結合起來。(新技術不能突破社會結構屏障的重要理由,進行辯證分析)
因此,國家應引導和扶持弱勢群體普遍掌握新技術,改變弱勢群體的狀況,但不可過度地夸大新技術的作用。(提出宏觀對策)
看過“安徽公務員申論備考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