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
浙江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一
科技影響深遠,效應多重,許多議題有待實踐,不可貿然對科技給定斷然判斷,貼標簽。霍金的警世通言:“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到極致程度時,我們將面臨著人類歷史上的最好或者最壞的事情”。我們歡呼科技革命,但也當清醒地拒絕科技至上的膜拜,像塑料的發明曾給人們帶來了便利,但也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像互聯網在金融領域撬動起全面的創新,但一個個P2P平臺魚龍混雜,惡意競爭,非法集資、金融欺詐等案例確屢屢出現。
探究真理、知識、規律不可設定界限,但對于科技的運用應有所為有所不為。真理,規律是新科技產生的土壤,如果對于真理的探究停滯不前,那科技將也會被消耗殆盡。當然對于科技使用要有所取舍,像是核能如果使用得當可建成核電站,造福人類,如果用于戰爭,那將會成為人類一大禍害;像是克隆,如果使用得當可用于挽救生命,如果不當,將會引發倫理混亂。
防范科技風險,當未雨綢繆,關注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方可從容應對沖擊,化解風險。科幻的魅力會蒙蔽我們的雙眼,科技行業應該更多地把關注的焦點放在未雨綢繆上面。機器換人熱潮對就業還未見明顯的負面影響。但是,那種決然否認機器換人和充分就業并不矛盾的說法未免過于樂觀。在當下,從事重復性、常規性、高危性工作的員工,最有可能在人機競賽中先被替代出局。需要加快發展有利于吸納就業人口的現代服務業,并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網絡,防范技術集中更迭產生的就業沖擊。
科技的力量是強大的,創新的事物是美好的,只有在科技與人文,安全與效率的平衡中,我們才真正把握了新科技革命的精髓和真諦,才能讓科技更好地造福人類。
浙江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二
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探尋幸福真諦
幸福是人們孜孜以求的生活狀態。早在我國先秦時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對幸福作了大量論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觀。2000多年來,先秦諸子的幸福觀被許許多多中國人奉為立身準則和處世圭臬。今天,先秦諸子的幸福觀對我們認識什么是幸福、怎樣實現幸福仍然有著重要啟示意義。
不沉溺于物質享受,追求精神快樂。幸福在《論語》《道德經》等諸子典籍中也被稱為“樂”。那么,在先秦諸子看來,幸福有著怎樣的內涵呢?先秦諸子認為,物質財富對幸福來說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較而言,精神快樂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們主張對物質財富、生死壽夭、貴賤達窮、外在環境持淡泊態度,應該更加注重心靈的知足,關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來自于內心的幸福。老子認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順性無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認為,“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他對安貧樂道的弟子高度贊賞。孟子認為,人生幸福的真諦是“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莊子認為,幸福并非享樂的感覺,而是心靈的頓悟與超越,“與天合者,謂之人樂”“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在先秦諸子看來,真正認清了幸福的本質、領略了精神的高貴,就不會沉溺于物質享受,而會自覺修身行道。今天,這些觀點對于豐富人的心靈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將自身幸福與他人幸福、社會福祉結合起來考量。《禮記·大學》明確提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將個人發展放在“平天下”這樣一個宏闊的視野里來看待。孟子提出“與民同樂”的幸福觀,強調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認為,“圣也者,盡倫者也;王也者,盡制者也;兩盡者,足以為天下極矣。”“盡倫”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實現個體幸福,“盡制”就是心懷天下為社會謀福利。老子認為,“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強調與別人分享快樂可以使自己更快樂,為別人奉獻才能體現自己的幸福。墨子認為,造成社會動蕩不安的根源是“眾人之不愛”,實現幸福的根本途徑是 “兼愛”,也就是將愛無私地散播于全社會。這種反對自私自利,主張將自身幸福與他人幸福、社會福祉結合起來的幸福觀,對當下社會形成和弘揚正確的幸福觀具有重要意義。
以堅守志向為快樂,以責任擔當為幸福。孟子主張“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諸子看來,一個人即使生計維艱也不能見利忘義、喪失操守,不能因為外在誘惑而喪失氣節,不能因為外在壓力而改變主見。只有這樣,才有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幸福。先秦許多思想家始終以心中的幸福標準要求自己,即使時運不濟、屢遭困頓也不改志向,而是堅忍不拔去努力實現自己的抱負,因為他們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這實際上體現了一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正因為有著強烈的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他們才會苦讀圣賢之書、深究經世濟民之道,積極為百姓的幸福謀利解難、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盡職盡責,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種為天下人幸福勇于擔當奉獻的責任意識,今天仍值得大力傳承與弘揚。
浙江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三
打造貧困地區改革發展升級版
黨的以來,中央高度重視貴州畢節試驗區的改革發展。2014年5月,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希望試驗區進一步深化改革,銳意創新,埋頭苦干,同心攻堅,努力實現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為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闖出一條新路子,同時也在多黨合作服務改革發展實踐中探索新經驗。”新形勢下,畢節試驗區要闖出新路子、探索新經驗、打造升級版,必須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著力推進轉變、轉型、轉移、轉化。
以“轉變”為先導,凝聚升級共識。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打造貧困地區改革發展升級版,必須注重轉變思想觀念,以建設“實干作風、奮斗精神高地”為統領,著力破除固步自封、怨天尤人的思想,摒棄消極依賴、坐等靠要的行為,消除怕擔風險、為官不為的作風,真抓實干,匯聚起推動改革發展的強大正能量。注重轉變發展理念,以創新發展解決動力不足問題,以協調發展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以綠色發展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以開放發展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以共享發展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注重轉變政府職能,管好公共資源、公共資金、公共權力、公職人員,堅持以行政權力“瘦身”為市場主體“強身”,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以“轉型”為關鍵,明確升級目標。畢節作為全國“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必須努力實現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為此,要推動經濟增長轉型,以建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高地”為目標,守住增長速度、人民收入、貧困人口脫貧、社會安全四條底線,堅持把科技含量調高、把行業龍頭調強、把新興產業調好、把單位投入產出比調優,既盤活經濟存量,又做大經濟增量。推動產業發展轉型,推進“煤、電、煙”轉型升級,突出水、火、風、光“四電并舉”,促進傳統產業生態化、特色產業規模化、新興產業高端化。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轉型,以建設“生態保護、綠色發展高地”為引領,念好“山字經”、種好“搖錢樹”、打好“生態牌”,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以“轉移”為突破,筑牢升級平臺。近年來,交通事業快速發展為資源要素集聚和優化配置創造了良好條件。要抓好產業轉移,主動承接東部沿海地區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生態新興產業轉移。抓好人力資源轉移,深入開展“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十百千”人才評選工作,緊扣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精準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以畢節職教城為龍頭,發展壯大職業教育體系。抓好創業就業轉移,發揮180多萬人常年在外務工的優勢,推進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引導返鄉農民工創辦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
以“轉化”為支撐,增強升級動能。外部支持是貧困地區改革發展的有利條件,用好這些條件必須善于抓好轉化。要抓好機遇轉化,圍繞建設“對口幫扶、多黨合作高地”,擦亮試驗區這塊“金字招牌”,把發展機遇轉化為具體項目和內生動力。抓實項目轉化,正確處理“多爭取”與“善落實”的關系,善于把中央、國家部委、各民主黨派以及、省政府的支持措施轉化為引領發展的項目和資金。抓緊動能轉化,充分發揮引進博士、碩士及發達地區優秀人才和鄉鎮“第一書記”的作用,暢通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流動渠道,形成改革發展的強大動能。
看過“浙江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