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蘇公務員申論范文精選
2017江蘇公務員申論范文精選一
關于這“兩個事件四個案例”,此前媒體都做了大量的報道,人們也都比較熟悉了,無需再細講案情。這里想說的是,這四個案子宣判以后,輿論界對司法給予了高度的贊揚。輿論盛贊的主要理由倒不是法院對案件的法律分析如何精當,而是司法判決維護了英雄人物的榮譽、維護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整個社會傳遞了正面的精神力量。
這樣的判決對一些依舊死守著法律專業主義和司法被動主義的人來說,可能沒什么意義,因為在他們看來,司法必須高居神壇,遠離社會、遠離生活,不食人間煙火。但這種抱殘守缺的司法理念早已被我們這個時代所拋棄。事實上,司法必須融入社會生活,必須引領社會道德風尚,必須弘揚主流價值觀,必須傳遞正能量,否則司法必然失去民心。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是沒有走過彎路,當年的彭宇案給整個社會心理造成的裂痕直到今天也沒有完全愈合。雖然彭宇案的背景很復雜,但它畢竟給了人們一個非常糟糕的直觀感受。正是這個案子,讓我們的司法開始全面矯正自己,不僅強調法律責任,而且更強調社會責任。所以我們看到這四個案子的共同特點都體現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力維護上。正如在新聞發布會上,最高法相關負責人所說的,法院認識到英雄人物的事跡、形象和精神價值,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共同記憶和民族感情的一部分,對現代中國具有不可替代的偉大意義,審理此類案件不僅要依法保護英雄人物的個人權益,而且也要強調判決的公共價值。
事實上,司法能動主義不僅體現在中國的司法活動之中,而且也為當前世界各國的司法所采納和接受。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心中的法律。沒有一個國家的司法敢于挑戰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敢于突破道德的底線,所以司法絕不可能是神一樣的孤立存在,它也是有傾向、有立場、有道德的,背離了人類的基本道德感、價值觀的司法終將走向死路。
同時,我們從這四個案例中也看到了司法能動的邊界感。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固然是司法的目標,但司法也有司法的原則,司法也要堅守應有的謙抑性。這四個案例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涉及了言論自由與學術自由。言論自由與學術自由是公民的合法權利,也是社會活力與創造力的源泉,維護公民的合法權利同樣是司法的職責。那么在此類案件中如何依法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權利的邊界又在哪里?司法必須作出判斷,并在兩種價值之間找到平衡點。
在新聞發布會上,最高法的相關負責人也談到,此類案件涉及的利益更為復雜,涉及言論自由、學術自由和個人權益的關系,人民法院應在個案中慎重把握,既要保護個人權益,也要防止司法對學術自由、言論自由作出不當干預,要在多個利益之間合理界分。
客觀地說,對大多數法院和法官來講,要做到兩者之間的平衡并不容易,在實踐中,我們在強調一種價值的時候,往往會用力過猛、矯枉過正,而忽視了另一種價值的意義。在網絡信息時代,英雄人物名譽權之爭會不斷出現,如何使每一個案件的判決都能達到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的統一,考驗著司法的功力。
而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典型案例的意義也就在于此,以典型案例進行司法指導,解除司法難題、統一法律適用、統一司法標準。相信這四個案例對未來相關案件的司法審判會起到重要的積極作用。
2017江蘇公務員申論范文精選二
“護士沒吃飯”暖人心
陜西咸陽一位7旬老人在延安大學咸陽醫院經歷6小時的搶救蘇醒后,用顫抖的雙手在紙上寫下了“護士沒吃飯“五個字,患者家屬隨后為護士買來了食品。10月22日至23日,《一則搶救蘇醒后七旬老人顫抖寫下五個字,溫暖了醫務工作者內心的嚴冬》的文章在社交平臺上引發熱議,眾多網友被醫護人員和患者之間的相互理解所感動。
據報道,七十多歲的郭姓患者檢查時突發急性缺血缺氧性腦病致意識喪失,經過13名醫護人員6個小時的奮力搶救,終于把老人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老人蘇醒之后,感動于醫護人員的救助與艱辛,示意護士拿來紙筆,用顫顫巍巍的手寫出了“護士沒吃飯”五個字。而據郭姓老人的老伴介紹,老人患病已有一些時間,醫院的醫護人員一直很細心、耐心,“檢查的時候老人昏倒了,多虧醫生馬上抱住了他,醫生護士也經常顧不上吃飯”。
近些年來,盡管在相關部門的強力打擊下,醫鬧現象有所減少,但在部分地方部分醫院,醫患關系依然表現得較為緊張。而醫患關系較為緊張,拋卻各方面的具體原因不說,說到底都可歸結為醫患之間缺乏相互理解,不能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出現問題只知將矛頭指向對方,單純看到對方的不足,而看不到對方的艱辛與付出,因而“針尖對麥芒”,互不相讓,最終導致醫患關系緊張,甚至引發沖突,影響社會和諧與穩定。
比如,部分患者排隊候診時間較長、接受問診時間較短,就責怪醫院與醫生服務態度不好,對患者不負責任,而不能想到這是由于到醫院看病的患者數量多所致,醫院與醫生也一時拿不出好的解決方法。有的患者疾病一時沒有治好,就責怪醫生“耽誤病情”,而不能想到醫院與醫生已經盡力了,但是鑒于當前醫療現狀,有些疾病確實不容易根治,乃至難以取得好的治療效果。同時,也有一些醫務人員不能理解患者渴望盡快治好疾病的迫切心情,不能理解患者花了血汗錢病卻未治好的心情。這樣一來,也就難免相互指責,乃至引發醫患糾紛與沖突。
而像這位郭姓老人這樣理解醫護人員的艱辛,表達對于醫護人員的關心,醫務人員也將心比心,對其給予細致、耐心的照顧,在其突發危險時廢寢忘食地奮力搶救,則有助于醫患關系和諧。其實,像這樣服務與被服務雙方相互理解、的“正能量”,不單應在醫患關系領域,且應在所有的服務與被服務領域,都得到體現。如此,再輔之以嚴格的制度管理,才會有利于各領域關系和諧與社會和諧得到維護與促進。
2017江蘇公務員申論范文精選三
互聯網是人類的共同家園
即使是世界上最偏僻的一角,只要接入互聯網,就接入了人類這個大家庭。互聯網是人類的共同家園,讓這個家園更美麗、更干凈、更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
“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促進交流互鑒;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保障網絡安全,促進有序發展;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促進公平正義”,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提出的“五點主張”,是各國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為世界攜手呵護互聯網這個人類共同家園貢獻了中國智慧。
互聯網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性,使全世界幾十億人同乘一艘網絡之舟,讓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世界各國既面臨著相似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共同的風險挑戰。只有同心協力、同舟共濟,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才能讓這艘網絡之舟駛向造福全人類的勝利彼岸。
我們所要構建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應該是一個信息上互聯互通、文明上交流互鑒、經濟上共同繁榮、發展上安全有序、治理上公平正義的共同體。這五個方面,共同構成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大支柱”。其中,互聯互通是前提,網絡的本質在于互聯,信息的價值在于互通;交流互鑒是要求,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共同繁榮是目標,互聯網可以也應當成為攜手合作互利共贏的平臺,各國可以也能夠創造更多利益契合點、合作增長點、共贏新亮點;安全有序是基礎,網絡安全是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公平正義是保障,凡事應當由大家商量著辦,不搞一方主導或由幾方湊在一起說了算。構建這樣的命運共同體,世界各國才能從互聯網發展中最大程度地獲益。
“聯,連也;通,達也”。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就要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鋪就信息暢通之路,不斷縮小不同國家、地區、人群間的信息鴻溝,讓信息資源充分涌流;就要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讓互聯網真正成為傳播人類優秀文化、弘揚正能量的重要載體,推動世界優秀文化交流互鑒,推動各國人民情感交流、心靈溝通;就要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讓互聯網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風口”;就要保障網絡安全,共同遏制信息技術濫用,反對網絡監聽和網絡攻擊,反對網絡空間軍備競賽,共同維護網絡空間和平安全;就要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加強溝通交流,完善網絡空間對話協商機制,研究制定全球互聯網治理規則,使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更加公正合理,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意愿和利益。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網絡空間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共同推動網絡空間互聯互通、共享共治,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互聯網的未來就是屬于我們的,人類的未來也會更加美好。
看過“2017江蘇公務員申論范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