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公務員考試申論參考范文
吉林公務員考試申論參考范文(一)
說話作為思想的口頭表達,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優(yōu)勢。很多看似零碎、不經意的談話,往往蘊含著深刻的道理。談話之間你來我往的互動,往往能夠在偶然中碰撞出新的經驗和智慧,這正是說話的魅力所在。“鍵對鍵”替代不了“面對面”,古人所說的“面授機宜”“耳提面命”,強調的也是當面交流的重要性。黨員干部坐下來和群眾交流,了解他們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不僅可以更好地服務群眾的所需所盼,也能夠獲得群眾真心實意的認可和擁護。
言語是心靈的窗戶,話風是作風的影子。黨的以來,黨風政風有了明顯好轉,文風中的一些惡習也大為改觀。相較而言,“正話風”卻還有待加強。話風關乎長期形成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一些不良話風更加根深蒂固。一些黨員干部要么說話不分場合、不看對象,要么無話可說、不會說話,影響了工作開展。更有甚者,口無遮攔,出口便是“你是準備為黨說話,還是為老百姓說話”“老百姓就是事兒多,是吃飽了撐的”這樣的雷人言語,違背黨的宗旨,更傷害群眾感情。
信息化時代,指尖一點,世界觸手可及。自不必說“好話不出門,惡語傳千里”,個別媒體斷章取義,一些傳播者信手轉發(fā),足以讓一段講話在不同的語境下產生不同的解讀甚至曲解。有的領導干部擔心言多必失,因而在應該說話時也三緘其口。“雷言雷語”不行,緘口不言、噤若寒蟬也不行,敢說話、能說話、善說話,是時代提出的群眾工作和宣傳工作的新課題。正視說話、重視說話、提高說話能力,理應成為領導干部的必修課。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哪些話應該說到什么程度,基本的就在于,既要拉近和群眾的距離,又要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尊重新聞傳播規(guī)律。
古人有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會說話并不是信口雌黃、左右狡辯,而是要吃透文件、觀照基層、打動人心。“說不上去,說不下去,說不進去,給頂回去”的情況,表面上是個說話的問題,深層來看,在于黨員干部不能很好地堅持群眾路線,對相應領域和群眾困難不了解、不熟悉。虔誠地當小學生,扎實地深入基層,話風問題才會迎刃而解。結合實際、深入淺出地闡釋,用群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語言表達,說話才能得到群眾的理解、擁護和贊成。
“打鐵還須自身硬”“‘老虎’‘蒼蠅’一起打”“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來中央的新提法、新表述,既通俗又深刻,展示出高超的語言藝術和震撼人心的語言力量。言為心聲,話風從根本上說是思想的體現,是綜合素質的外露。不斷提升道德修養(yǎng)和文化修養(yǎng),不斷拓展胸懷、氣度和視野,不斷強化實踐能力和執(zhí)行能力,我們就一定可以從容表達、善于說話,讓話風成為自身的“軟實力”。
吉林公務員考試申論參考范文(二)
讓“春運拼車”一路順風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春節(jié)臨近,交通運輸部表示,鼓勵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拼車出行。隨著私家車增多、高速路延伸,如何讓“拼車”成為春運的有益補充,正是管理部門可以思考的問題。
對于拼車回家,公眾有著較強的訴求。一個網絡約租車平臺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跨城拼車預約訂單已經超過58萬,數量還在激增。的確,火車票難搶,飛機票太貴,拼車回家雖非最優(yōu)選擇,但方便、便宜,應該會受到歡迎。交通運輸部的表態(tài),體現了對社會關切的回應,對社會力量參與春運分流的肯定,是管理理念、服務手段的與時俱進。
春運拼車回家,并非新鮮事。從上網發(fā)帖邀拼車、求拼車,到在公益平臺上共享拼車信息,這幾年春運,拼車都是一種“自發(fā)形成的運力”,滿足了不少人的出行需求。不過,由于對司機個人品質、駕駛技術、車輛狀況等方面的顧慮,以及明確相關責權的法律法規(guī)的空缺,不少人對于拼車回家的方式,仍抱持觀望、懷疑態(tài)度。如何讓順風車更“順風”,需要的不僅是鼓勵。
其實,去年交通運輸部關于網絡約租車的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就明確了“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拼車、順風車可以存在。地方層面,北京市交通委2014年發(fā)布了《關于小客車合乘出行的意見》,規(guī)定市民簽協議拼車,將不會被認定為非法運營的“黑車”,同時可以合理分攤費用。這些都是拼車取得“合法身份”的一個標志。
不過,和平常出行不同,春運期間,拼車有很大一部分是跨城市、跨省份的。遠距離、長時間的駕駛,讓拼車面臨的各種“老問題”,更加凸顯。如何最大程度確保不出意外,是乘客最為關心的問題。如何分攤行駛成本、能否收取駕駛費用等,也需要有明確標準。而各地管理拼車的態(tài)度尚不明朗,執(zhí)法標準和尺度也不統一,拼車上路會不會有汽車被查扣的可能?從這個角度來說,保障好拼車雙方的合法權益,主管部門有必要盡快拿出具體、可行的管理方案,明確執(zhí)法底線,為非盈利性質的拼車出行提供準確的規(guī)范參照。
今年春運討論拼車,網絡約租車平臺是個繞不開的話題。春節(jié)前,已有多款打車軟件推出“跨城拼車”業(yè)務。毋庸諱言,利用打車軟件拼車回家,今年肯定會大量存在。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于這些平臺提供的拼車服務,更需要做好規(guī)范和管理。應該規(guī)范和約束打車軟件運營商,在司機資質審核、準入門檻設定、車輛安全性能、交通保險保障等方面,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防止他們?yōu)榱藫屨汲鲂惺袌觯鲆暳俗钇鸫a的保障司乘安全的社會責任。
客觀地說,面對短期陡增的人流、形態(tài)各異的需求,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拿出十全十美的交通解決方案。無論是以“大數據”研判旅客出行規(guī)律提前做好部署,還是給企業(yè)、社會優(yōu)化出行方式的探索更大空間,應對不斷變化的春運形勢,相關部門的治理“工具庫”里,完全可以添加幾樣“新物件”,結合“互聯網+交通”的發(fā)展情況,在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提供有針對性服務、完善法治保障等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實現新的突破。鼓勵拼車出行開了個好頭,期待有進一步的法規(guī)、意見來保障政策善意的落地。
“分享,帶來溫暖”,愛“拼”才會贏……當春節(jié)拼車回家這一互助型出行方案成為越來越多人的交通選擇,明確司乘雙方的權責,才能打通拼車之路的“堵點”,使之能夠更有效率地公眾出行,減輕交通壓力。而這,恰恰是群眾期盼和交通部門工作的交集所在。
吉林公務員考試申論參考范文(三)
讓新發(fā)展理念落地生根
“落地生根”“深學篤用”的要求,正是要在認識到新發(fā)展理念“真理力量”的基礎上,使之成為改造客觀世界的力量
這幾天,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齊聚中央黨校,在“實事求是”石碑下,研討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與前幾年一樣,在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今年聚焦的是創(chuàng)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fā)展理念。“重磅級”講話、“高規(guī)格”研討,正是為了把新的發(fā)展理念,貫穿于中國今后的發(fā)展之路。
似乎是為新發(fā)展理念提供注腳,國家統計局19日公布了2015年中國經濟數據,從國內生產總值6.9%的增長,到服務業(yè)稅收占比達到54.8%,引來廣泛關注。在我們身邊,人們關注著中關村的創(chuàng)業(yè)咖啡館,關注著股票市場的紅綠漲跌,關注著中國的高鐵、核電大步“走出去”……“發(fā)展理念是發(fā)展行動的先導”,在這些宏觀經濟數據、微觀經濟場景背后,中國正以一種與時俱進的新發(fā)展理念,引領著這艘大航船、主導這盤大棋局。
耐人尋味的是,在今年地方調研的第一站,就來到“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qū)、大庫區(qū)于一體”的重慶,考察了沿江港口、科技企業(yè),體現著對新發(fā)展理念的重視與思考。有媒體統計,黨的以來,36次國內考察中,50多次論及五大發(fā)展理念的內容。新發(fā)展理念,正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fā)展經驗教訓、深入分析國內外發(fā)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凝聚著對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深入思考,體現了“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fā)展思路、發(fā)展方向、發(fā)展著力點。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的一個基本思維方式,就是從“長程歷史”想問題,以“世界視野”看問題。用這樣的思維方式,才能更好地認識新發(fā)展理念。幾百年來技術的發(fā)展推動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信息化的產業(yè)革命,“結合歷史學”,才能理解“創(chuàng)新是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有發(fā)展徘徊不前的“中等收入陷阱”,有人口紅利消失的“劉易斯拐點”“多維比較學”,才能理解“協調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內在要求”;我們還有6000多萬貧困人口,“做大蛋糕”后“分好蛋糕”更能體現獲得感,“聯系實際學”,才能理解“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新發(fā)展理念之新,正在于它會促成一次頭腦中的革命。要求“落地生根”“深學篤用”,正是要在認識到新發(fā)展理念“真理力量”的基礎上,使之成為改造客觀世界的力量。
讓新發(fā)展理念落地生根,就要全面把握“新常態(tài)”這個大邏輯。對于新常態(tài),仍有人視之為“萬能筐”,什么都往里面裝,濫用了新常態(tài)概念,甚至把一些不好的現象都歸入其中;還有人視之為“避風港”,把不好的、難做好的工作,都歸結于新常態(tài),似乎這樣就有不去解決的理由了。要知道,新常態(tài)是一種客觀狀態(tài),是一種內在必然性,沒有好壞之分。新常態(tài)下不是不能干事,不是不要發(fā)展,不是不要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而是要更好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更有創(chuàng)造精神地推動發(fā)展,因勢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進。
讓新發(fā)展理念落地生根,就要深刻理解“五大發(fā)展理念”這個總引領。如何解決發(fā)展動力不足的問題?這就需要抓住創(chuàng)新這個“牛鼻子”。如何增強發(fā)展的整體性協調性?這就需要善于在各種關系中“彈鋼琴”。同樣的道理,沒有經歷過對環(huán)境污染的痛徹反思,就不會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共識;沒有“引進來、走出去”的寶貴實踐,就不會有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自覺;沒有“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共享發(fā)展也不會成為時代強音。五大發(fā)展理念,正是為了應對挑戰(zhàn),更好地把握中國的現在、創(chuàng)造中國的未來。
讓新發(fā)展理念落地生根,就要準確認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總抓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fā)展面臨的問題,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主要方面在供給側。一些行業(yè)產能過剩,但一些關鍵裝備、核心技術、高端產品卻還依賴進口;很多消費者把錢花在出境購物、“海淘”上,甚至連馬桶蓋都要在國外搶購。供給側改革正是要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這同西方經濟學的供給學派不是一回事,更不是西方供給學派的翻版。
“非知之難,行之惟難。”理念是先導是引領,但“關鍵在落實”。在當前環(huán)境下,領導發(fā)展已經越來越不容易了,需要有專業(yè)思維、專業(yè)素養(yǎng)、專業(yè)方法。把握新發(fā)展理念,不僅是政治性要求,而且是知識性、專業(yè)性要求,領導干部要成為經濟社會管理的行家里手。一次國際論壇中,科學家選出2015年十大新興科技榜單,燃料電池汽車、新一代機器人、精確基因工程技術等入選,如果沒有開闊的眼界、活躍的思維、專業(yè)的判斷以及不斷學習的能力,怎么能“弄潮兒向潮頭立”?提出“深學篤用”“用好辯證法”“創(chuàng)新手段”“守住底線”,正是從認識論和方法論兩個層面,給出了新發(fā)展理念成為普遍實踐的路徑。
有人曾說,誰能解除中國經濟發(fā)展之謎,誰就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中國發(fā)展的領導者們,不需要用諾貝爾獎來證明自己。把握好新發(fā)展理念,在知行合一中開拓發(fā)展新境界,就能將最好的答案寫在中國大地,寫在人民心里。
看過“吉林公務員考試申論參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