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務員考試申論參考范文
湖北公務員考試申論參考范文(一)
“寧德模式”啟示我們,以精準扶貧提升群眾獲得感,既要有“滴水穿石”的韌勁、久久為功的精神,又要有時不我待、機不可失的緊迫感。
在寧德地區工作過的曾指出,脫貧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要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1984年6月,人民日報頭版上一封反映赤溪村下山溪畬族群眾貧困狀況的來信,拉開了全國性扶貧攻堅工作的序幕。30多年的扶貧實踐提醒我們,幻想畢其功于一役,寄希望上重大項目一下子抱個“金娃娃”,往往是不負責任的脫離實際,是好大喜功的政績心理作祟。只有實事求是地篤定“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拿出敢為總體成功犧牲的“滴水穿石”的韌勁,一茬接著一茬干,才能扎實推進扶貧工作向前走。
我們也要看到,按照我國現行扶貧標準衡量,農村貧困人口比例從1990年的73.5%,下降到2014年的7.2%。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飛速發展,持續30多年的扶貧攻堅工作大格局,已漸具備由量變到質變的基礎,進入啃硬骨頭的精準決戰階段。“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深刻認識,“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全部脫貧”的莊嚴承諾,時刻敦促我們緊抓戰略機遇期,把扶貧攻堅工作推向新的起點。
“寧德模式”啟示我們,以精準扶貧提升群眾獲得感,既要靠讓弱鳥“豐滿羽翼”的發展路子、政策機制,又要靠奮戰扶貧一線的“核心力量”。
在《弱鳥何以先飛》中談到,“要使弱鳥先飛,飛得快,飛得高,必須探討一條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路子”。從連江船民上岸、邊遠貧困村整村搬遷,到大念“山海田經”、發展特色生態產業,寧德扶貧一直在探索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的發展路子。加之各種務實的政策設計、高效的機制配套,一條體制活、產業優、百姓福、生態美的脫貧路徑被生動演繹。
在扶貧過程中,廣大優秀的基層黨員干部這股“核心力量”,在推動政策科學落地、帶動群眾精準脫貧上發揮著關鍵作用。有群眾面對駐村第一書記,發出“他走了,我們怎么辦”的感嘆,這背后是對干部的信任信賴,也是對工作成果的肯定。不少普通青年由個人脫貧到帶頭致富,成長為村干,有的連任多屆支部書記、村民主任,頗受群眾認可。越是干群關系和諧穩定的地方,越是黨員干部沖在一線的村莊,扶貧工作越是搞得有聲有色、卓有成效。
“寧德模式”啟示我們,以精準扶貧提升群眾獲得感,既要著力于當下“扶志”、“扶智”,又要立足長遠,徹底擺脫物質貧困、精神貧瘠。
在《擺脫貧困》一書的跋中,指出,“全書的題目叫做擺脫貧困,其意義首先在于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作為昔日全國18個連片貧困區之一,寧德的扶貧開發是甩掉等靠要、窮自在等落后思想的“扶志”過程,也是從輸血到造血的“扶智”過程。幸福不會從天而降,美好的生活最終要靠勤勞的雙手創造。充分調動貧困群眾主觀能動性,堅決“扶志”精準“扶智”,扶貧舉措才更有威力,扶貧成效才更加持久。
同時,精準扶貧要立足長遠,除了加強對貧困人口進行動態管理,對因災因病等致貧返貧人員重點定向扶持等;還要解決部分脫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足的現象,注重對脫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涵養與引導。脫貧不僅要擺脫物質上的貧困,讓群眾腰包切實鼓起來;更要擺脫精神上的貧瘠,讓群眾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3億人要攜手前進。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掛。”的2016年新年賀詞猶在耳邊回響。面向2020的扶貧攻堅戰已經打響,讓我們踏實精準扶貧的節奏,帶領貧困群眾在脫貧奔小康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
湖北公務員考試申論參考范文(二)
弘揚英雄鑄就的抗戰精神
2015年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莊嚴時刻,天安門廣場上,抗戰老兵、英烈子女、抗戰支前模范的乘車方隊在摩托車護衛下最先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敬禮;向抗戰老戰士、老同志、抗戰將領等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舉國上下,人們緬懷浴血奮戰的抗戰英烈,謳歌偉大的抗戰精神,凝聚起邁向民族復興的偉大力量。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回望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追溯鴉片戰爭以后中國人民的不懈抗爭和持續奮斗,道出了中華民族從黑暗走向光明、從屈辱走向富強的力量所在,鼓舞起億萬人民沿著英雄足跡前進、實現中國夢的必勝信心。
人民崇尚自己的英雄,祖國需要自己的英雄。以樹皮棉花果腹的楊靖宇面對敵人的勸降,凜然回答:“不必多說,開槍吧。”張自忠戰斗到最后一刻,“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四行倉庫八百壯士“沒有命令,死也不退”,新四軍“劉老莊連”82名官兵血戰到底,全部壯烈殉國……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千千萬萬抗戰英雄拋頭顱、灑熱血,書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喚起了萬眾一心、共御外侮的民族覺醒。他們的英雄事跡永載史冊,他們的浩然正氣光照千秋。
英雄來自人民,人民哺育英雄。十四年抗戰,多少母親送兒上戰場,多少百姓毀家紓難御敵寇,是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陷敵于滅頂之災,是千千萬萬的英雄兒女以血肉之軀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的鋼鐵長城,譜寫下驚天地、泣鬼神的愛國主義篇章。“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后戰場,無論是直接參戰還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人們,都是抗戰英雄,都是民族英雄。”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為的是傳承英雄身上展現的偉大精神。當年,無數抗戰英雄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鑄就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今天,我們崇尚英雄、學習英雄,就是要弘揚這種精神,在新的歷史征程上守衛和平、開創未來,實現無數先賢英烈振興中華的未竟夙愿。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精神引領。追憶八路軍擊潰日軍的黃土嶺之戰,作家魏巍曾這樣寫道:“在戰場上看得很清楚,這是兩種精神在較量:一種是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一種是老紅軍的革命意志,看看究竟誰更頑強,誰壓倒誰。”在同侵略者殊死搏斗的血火淬煉中,抗戰精神百煉成鋼,激勵中國人民取得了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今天,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同樣需要英雄,需要新時代的英雄精神。
銘記一切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們,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我們就一定能筑牢信仰的基石、振奮精神的力量,戮力同心為民族復興而奮斗,創造中華民族的新輝煌。
湖北公務員考試申論參考范文(三)
警惕“軟政績”釀成“硬錯誤”
當前,對那種熱衷于抓大項目、修大馬路、建大廣場的“硬政績工程”,群眾已經比較了解,大部分領導干部也都“心存顧慮”,不敢率性而為了。但也有一些領導干部開始熱衷于打造“軟政績工程”,如搞所謂“某某模式”“某某經驗”等。“軟政績工程”具有投入成本低、監管難等特點,更具隱蔽性和迷惑性,人們對其表現形式、主要危害、解除之道尚缺乏關注。因此,我們要警惕“軟政績工程”,防止“軟政績”演變成“硬錯誤”。
現實生活中,“軟政績工程”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的領導干部熱衷于制造典型經驗、培育典型模式,而實際工作并無太多亮點;有的領導干部熱衷于把“小典型”做大,目的是制造轟動效應,以引起上級部門注意;有的領導干部熱衷于借助專家學者和媒體,把自己的一些做法總結成所謂“典型經驗”進行宣傳,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撈取“政治資本”;有的領導干部熱衷于參加上級部門、單位的調研成果評選,為此不惜大做表面文章,借以獲得上級領導的認可、社會公眾的關注。諸如此類的“軟政績工程”,與真正形成工作亮點、總結工作經驗背道而馳,其實質是為領導干部自己的升遷“造勢”。
“軟政績工程”泛濫,無疑會造成巨大危害。“軟政績工程”助長了形式主義。事實上,“軟政績工程”就是一種形象工程,熱衷于此的領導干部必然喜歡做表面文章、嘩眾取寵,其結果就是導致形式主義泛濫。如果不堅決反對和糾正這種形式主義,任其發展下去,就會腐蝕黨的干部隊伍,妨礙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執行,敗壞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軟政績工程”還勞民傷財。為模式而造模式、為典型而造典型,不可避免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更嚴重的是,一些脫離實際的“典型經驗”“某某模式”一旦大范圍推廣,勢必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軟政績工程”更影響黨群干群關系。領導干部是體現我們黨形象的“窗口”。一些領導干部熱衷于制造“軟政績工程”,不真抓實干為群眾謀利益,勢必影響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破壞黨的形象;勢必使我們黨與群眾之間形成隔閡,影響黨群干群關系。
同志一再強調,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政績觀。這就要求我們高度警惕“軟政績工程”。消除“軟政績工程”,需要多方面協同努力。領導干部應深刻認識到,真正的政績是為人民群眾謀福利,是干出來的,不是吹出來、造出來的。只有經得起歷史、實踐、人民檢驗的政績,才是真正的政績。領導干部的政績如何,應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與評判。這就需要進一步暢通渠道和路徑,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加強群眾對領導干部政績的監督和評判,防止領導干部“自說自話”,避免上級部門“一錘定音”。同時,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領導干部政績考評體系,從制度上削弱領導干部大興“軟政績工程”的沖動。在選人用人上尤其要樹立尊重實干、鼓勵實干、崇尚實干的導向,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的良好風尚,讓那些只會說不會做、只會“制造政績”不會創造政績的投機取巧之人沒有市場。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如何才能不被喧囂的輿論左右。應該懂得,真正的觀察必須尊重事實的完整與準確,而不是腦補真相輕易做出價值判斷。
看過“湖北公務員考試申論參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