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公務員申論參考范文
廣東公務員申論參考范文(一)
黃河,這條素有中華民族“母親河”之稱的蜿蜒長河,繁衍生息出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她不僅哺育了中華兒女,創造了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更給我們后世子孫留下了經久不衰的黃河精神,引領我們不斷開拓進取。振興中華,不僅是時代的要求,更是我們這一代中華兒女肩負的歷史重任。為此,我們必須傳承民族經典,弘揚黃河精神,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弘揚黃河精神,振興中華,必須堅持以實事求是為核心的求真務實精神。千百年來,黃河兒女在治黃用黃的過程中不斷發揮聰明才智,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堅持按照黃河特有的自然規律治理和開發黃河,實現了大河與人的和諧共生。由此出現了大禹治水重在疏導等符合黃河自身規律的科學利用、合理改造自然的例子。今天,我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面前,必須實事求是,認清時代發展的規律,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我們對待發展既不能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能脫離實際、急于求成,必須堅持求真務實的精神,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深化改革開放,實現科學發展。
弘揚黃河精神,振興中華,必須堅持以自強不息為核心的民族自強精神。幾千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不斷發展、經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自強不息的民族自強精神。正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因為有了自強不息的精神,每當有外敵入侵的時候,我們聽到的是黃河母親的怒吼,看見的是華夏兒女用血肉筑起的鋼鐵長城。今天,回首歷史,放眼未來,我們必須自強不息,不斷開拓進取,這是時代的呼喚、民族振興的要求。我們必須把自強進取的無限拼搏精神同愚公移山的不懈奮斗精神結合起來,既心懷凌云之志,又腳踏實地,用辛勞和汗水將這種民族精神鐫刻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上。
弘揚黃河精神,振興中華,必須堅持以自信、毅力和智慧為核心的改革攻堅精神。中國改革步入深水區,意味著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在這個階段,任何一個改革都是一塊“硬骨頭”。如果沒有自信,缺乏實現目標的勇氣,或者缺乏毅力,知難而退,或者缺乏智慧,不善聰明應對各種困難、挑戰和阻力,就很難把這些“硬骨頭”一一啃下來。因此,我們必須以破釜沉舟、壯士斷腕的決心,以改革者大無畏的精神引領未來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大發展、大繁榮。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哺育了中華民族的成長,孕育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同時,它也體現出了我們偉大而又堅強的民族精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在敬仰與圖強中傳承歷史,在擔當與奮斗中開創未來,傳承民族經典,弘揚黃河精神,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貢獻力量!
廣東公務員申論參考范文(二)
霧霾問題難解 還需政府主導
“山青,水秀,天明”是中國的曾經,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中國的山瘡痍遍身,中國的水烏黑惡臭,尤其是中國的天,霧蒙蒙的一片,猶如一口大鍋罩在整個城市上空。北京,一百五十多天霧霾,天津、河北、沈陽同樣污染嚴重,而這只是中國眾多城市中的一部分。中國的霧霾問題越來越成為制約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絆腳石,解決霧霾問題已迫在眉睫。
中國的霧霾之所以嚴重,根本原因在于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中國的經濟發展是數量龐大的化石能源所支撐起來的,且工業過于集中,廢氣處理技術又不到位,導致了大量的廢氣排放且無法有效處理。與此同時,龐大且迅速增長的汽車保有量也“貢獻”了巨大的力量,無論是維持幾天的APEC藍,還是早晚高峰狂飆的空氣污染指數,都在告訴我們汽車是解決霧霾問題必須考慮的重中之重。當然,霧霾的產生還有城鎮化帶來的能源消耗過高等的原因,要想持續、健康、長久的發展下去,就必須解決霧霾問題,而政府應承擔主要的責任。
逐步推進經濟結構轉型,改變過分依賴化石能源格局,從根源上減少廢氣來源。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化石能源堆積起來的竭澤而漁。中國有豐富的化石能源,這也為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提供了支持,甚至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與此同時到來的是嚴重的霧霾問題,要想解決這一問題,讓中國的經濟長久發展,就必須推動中國的經濟機構轉型,當然,這個轉型并不是一步到位的,我們需要把過分依賴耗能工業轉向使用清潔能源,節約型的發展模式,從而是廢氣從源頭上減少。
源頭上限制汽車所有數量,改變過分依賴汽車代步,從生活中減少廢氣排放。清晨、夜晚,猶如大霧般的透明度,讓眾多上班族不得不戴上口罩,在迷霧中困難的呼吸。車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中國公眾淪為了霧霾的奴隸。政府應起到宏觀把控的作用,引導人們有正確的用車觀念,同時對汽車數量進行嚴格把控,限制汽車購買資格和數量等,使我國汽車數量保持在可控范圍內,減少霧霾來源。
中國的未來是每個中國人的未來,在肺癌發病率飆升,兒童老人面臨呼吸道類疾病困擾的今天,霧霾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需要作為華夏子孫的我們共同面對的。解決霧霾問題必須提上日程,而政府、每個人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政府起到主導作用,從大方向來改變,我們每個人就需要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真正為中國的藍天貢獻一份力量。
廣東公務員申論參考范文(三)
以能舍為榮,以辭讓為德
以前讀《晏子春秋》,只是折服于晏子的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近期再讀,又領略了晏子勤懇廉潔從政、清白公正做人的魅力。特別是他的辭讓精神,對于今天公務員職業素養的形成頗有啟示。
首先,“舍”和“讓”是崇高理想信念的體現。公務員作為依法履行公職、并由國家財政供養的工作人員,必須忠誠于黨和國家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來,提出并深刻闡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我們勾畫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實現中國夢,要靠全體中國人民勠力同心、不懈追求、接力奮斗,也要靠全體公職人員堅定理想信念,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在三年經濟困難時期,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帶頭降級降薪,與全國人民共渡難關。現在,我國人民物質生活已經有了顯著改善,公務員更應克己奉公、恪盡職守,少爭名奪利、多奉獻付出。
其次,“舍”和“讓”是嚴明組織紀律的要求。“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當前,我們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時期。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不啻于又一場革命。全體公務員必須聽黨話、跟黨走,堅決服從和執行上級依法作出的決定和命令,確保政令暢通,做到令行禁止。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許多改革不可避免地要觸動一些人的“奶酪”。這個時候,公務員必須嚴明政治紀律、嚴守政治規矩,該舍就要舍,該讓就要讓,決不能出于部門主義和個人利益的小算盤和上級討價還價。
再次,“舍”和“讓”有助于錘煉高尚的道德品質。古人云:良田千頃,每天只吃三餐飯;廣廈萬間,睡覺只需一張床。魯迅先生也曾說,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一個公務員如果沒有昂揚向上的精神,沒有使命般的激情,職業和生命就失去了意義;一個公務員如果真正地把黨和人民的事業放在心上,是不會有私心雜念斤斤計較個人待遇的。古人認為,只有先做到“修身”,而后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新時代的國家公職人員,更應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
最后,“舍”和“讓”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公務員不同于一般的職業,也不同于一般的群體,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社會風氣有著不小的影響。中央明確提出,要以良好黨風帶動政風民風,并提出了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但是,現在有少數領導干部,喜歡講排場比闊氣,或者嫌辦公室裝修不夠豪華,或者嫌公務用車不夠高檔,或者嫌基層接待不夠到位……凡此種種,都是思想深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表現。糾正“四風”,要從點滴做起,要從公務員群體做起,堅持不懈、循序漸進,切實引領改善社會風氣,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中央強調,在用人標準上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在我看來,公務員是否能像晏子那樣做到“舍”、做到“辭讓”,正是“德”的一個方面。應大力倡導這種精神,不斷促進全體公務員職業素養的形成、提升與完善。
看過“廣東公務員申論參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