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務員申論熱點時評
湖北公務員申論熱點時評(一)
近日,大理州文明辦發出通知,整治不文明鬧婚行為;并列詳細禁止清單,扔雞蛋、裸露身體、著猥褻性奇裝異服均上榜。
有必要先交待一下,前不久發生正在云南大理某5A級景區外“裸體鬧婚”事件。鬧婚地點位于大理市崇圣寺三塔景區外,新郎、伴郎一起裸身被綁在樹上,遭潑墨、砸雞蛋,引發不少市民和游客圍觀,這種在公共場所故意裸露身體的低俗鬧婚行為在社會上造成惡劣影響。這也是催生此次通知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大理州發布的通知看,對不文明鬧婚行為的整治可謂嚴格,不僅新聞媒體開設專欄宣傳,宣傳文明婚嫁新風尚;在新婚夫婦領取結婚證時,民政婚姻登記部門也會加強婚前教育,發放《倡議書》,宣傳和講解不文明鬧婚行為對社會及家庭的影響和危害;甚至要求公安、交警、城管都積極參與,對不文明鬧婚進行集中整治,此外,還在鬧婚集中的地點和區域公布不文明鬧婚舉報電話。可以說,形成了一個多渠道、全方位、覆蓋全州的不文明鬧婚整治格局。
其實不文明鬧婚現象并非云南獨有,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存在這些低俗的鬧婚習俗。新婚大喜,熱熱鬧鬧無可厚非,也無傷大雅,不僅可以增加喜慶氣氛,也是一種禮儀和習俗。但是鬧婚也要適可而止,也應遵守道德,尊重文明,采取一些文明健康的方式進行慶賀,烘托氣氛。
在一些地方,新人結婚,不僅要對新娘新郎進行鬧婚,甚至還波及到男方父母身上,對男方父母進行“折騰”,比如在結婚當天,對新郎父母游街示眾,要求新郎父親穿上女性服裝,這些習俗不僅嚴重傷害社會文明,也是對當事人的侮辱。可是對于這些行為,一些人卻樂此不疲,主要因為,一些人迷信“習俗大于法律”、“結婚當天無大小”等,一些人錯誤地認為,在結婚當天,是可以不分老幼,無視法規和文明的。殊不知,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任何時候,法律都是一種約束,都能起到懲戒的作用。結婚當天也不例外,一旦發生意外,鬧婚者必定會承擔法律責任,受到法律的嚴懲。
因此,不文明鬧婚不僅傷害社會文明,還屬于違法行為。再者,對于不文明鬧婚,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受害者,今天你鬧了別人,改日也會被別人鬧婚,長此下去,必將形成不文明的惡性循環。對于這種行為必須嚴格約束、嚴厲整治、嚴肅處理。
只是,整治不文明鬧婚單靠一份通知難以奏效,除了嚴厲整治還需要加強宣傳教育和引導,讓公眾意識到不文明鬧婚帶來的危害,給社會造成的影響。唯有認識到其危害,整治不文明鬧婚才能得到公眾的理解和支持。
湖北公務員申論熱點時評(二)
垃圾埋沙漠,算哪路“英雄”
近日,有網友微博爆料,騰格里沙漠舉辦某“英雄會”后,來自全國各地的“英雄”們為逃避帶走生活垃圾的麻煩,將垃圾埋入沙漠中。網友提供的圖片中,多人正在將埋在沙漠里的垃圾刨出。當地環保局一名工作人員稱,網友所說的英雄會是國慶期間在阿拉善左旗舉行的汽車越野會。
騰格里沙漠張開懷抱歡迎各路“英雄”,一些所謂的“英雄”卻在她的胸口插上一根根“刺”,以怨報德。礦泉水瓶、泡面盒、塑料袋等垃圾深埋沙漠,哪怕過了一百年,它們依然默默地見證著今天的不文明。檢索這個“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會”,出現垃圾問題已不是第一次。去年10月5日,《旅游商報》一記者曾在朋友圈發布“阿拉善盟舉辦越野e族英雄會,生活垃圾就地掩埋”的消息。今年4月,越野e族延安分隊在這里組織過沙漠穿越活動,事后也曝出垃圾遺留問題。越野e族CEO辛華曾表示,要謹記“環保、禮讓、安全”。垃圾問題頻發,“環保”從何談起?
誰都知道,礦泉水瓶、塑料袋之類難以降解的垃圾會對環境造成極大傷害,而沙漠又是生態脆弱的地區,兩者疊加,對沙漠的不良影響可想而知。能開著價格不菲的越野車參加“英雄會”的人,應該有一定的成就與見地,不可能不知道亂扔垃圾對環境的影響。而且,將垃圾埋在沙漠里,而不是隨手丟棄,至少說明他們對亂扔垃圾行為本身有正確的認知,那么,他們為何還干出這種低素質的事?
將自己制造的垃圾帶出沙漠是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想想那些珠穆朗瑪峰的攀登者,靠人力都要把垃圾從數千米高山上背下來,而這些人可是開著性能卓越的越野車。況且,從照片來看,被埋沙漠的都是一些輕質的垃圾,比如飲料瓶、塑料袋、紙箱、隊旗、胸卡等。將這些垃圾壓縮之后裝袋,車載帶離沙漠,并不需要費多大的勁。一些人舉手之勞不愿為,把自己制造的麻煩留給別人——環衛工人大面積搜尋填埋點,把垃圾挖出來再帶走,多花不少工夫——也留給自然環境,除了公德缺乏,還有什么原因?
對此,必須疏堵結合,雙管齊下。疏導之策,在盛會召開之際,增加露營地垃圾收集箱、環保專用袋、環衛力量的投入,最大程度滿足現場需要。截堵之策,在加大懲處力度。對這種行為,光靠曝光、譴責還不夠,不足以讓他們長記性,明年的“英雄會”上,還會有人這么干。最好的辦法就是設立“黑名單”制度,將那些在沙漠里埋垃圾的人拉入“黑名單”,騰格里對他們禁入,以儆效尤。當然,這需要地方建章立制,以制度之名治理亂象。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如此,方不負“英雄”之名。
湖北公務員申論熱點時評(三)
以創新下好社會治理“先手棋”
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主動出擊,杜微慎防,應該成為今后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進一步提升群眾安全感的必然趨勢和重要任務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是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的重要途徑。日前,就此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這一指示將推動社會治安綜治領域從“后置”變為“前置”,從“被動”轉為“主動”,有效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近年來,各地政法綜治部門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努力確保社會和諧有序。但與此同時,我國仍然處于高風險社會,突發事件、安全事故等易發多發,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復雜,一些新業態在興起發展的同時,也給公共生活帶來新風險。不論是傳統的社會治安,還是食品藥品安全,以及隨著網絡社會的到來而出現的新型犯罪,都給社會治理工作帶來了挑戰。比如,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如能更加細致,有些事故就不會發生;多一些應急處置的預演和預案,有些損失或許就可以避免。大量案例提示人們,如果將原本“后置”的環節提到前面,將會減少很多風險。
未雨綢繆,有些地方已經走在前面。以征地拆遷為例,很多人的感覺是“天下第一難”,筆者近日在江西南昌卻看到,這里的征地拆遷規模不小,總體進度卻平穩有序。之所以如此,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地有關部門在拆遷工作尚未啟動時,就組織專門力量調研社情民意,做足風險評估,并有針對性地開展群眾工作,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又如,針對電信網絡詐騙,上海、吉林、湖北、深圳等地建立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實行防范、打擊、治理一體化,頗見成效。一系列社會治理成功經驗表明:下好社會治理“先手棋”,防患于未然,平安就會越來越多。
實際上,當前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也為下好社會治理“先手棋”提供了可能,為社會風險系數、群眾安全感的“一降一升”提供了條件。以往,公安機關流傳著一句話,“打擊犯罪永遠比不上犯罪的速度”。如今,隨著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建立健全,互聯網技術的嵌入運用,一些過去“想到做不到”的事情逐漸變成了現實。比如,公安機關不僅可以借助視頻監控系統精準定位犯罪嫌疑人,快速將其繩之以法,還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大數據分析,科學預測違法犯罪的多發區域、高發類型等,有針對性地發出預警提示。又如,針對非法集資案件多發的情況,山東等地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加強對可疑資金和人員的監測和預警,避免群眾財產安全蒙受損失。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實踐證明,事發后的及時處置是社會治理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主動出擊,杜微慎防,應該成為今后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進一步提升群眾安全感的重要任務。這就要求各地政法綜治部門進一步增強工作主動性,既要審時度勢,精準把握新形勢下各種風險,又要改革創新,豐富完善風險防范、平安建設的體制機制。如今很多地方不斷加大科技投入,“互聯網+社會治理”漸成風氣,下一步應該進一步加強智能開發、深度應用,拿出更多的科技“殺手锏”,使其對社會亂象的判斷力、威懾力越來越強。
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在社會治理這項系統工程中,預測預警預防機制相當于風險的“瞭望塔”。對風險的識別和預警越精確及時,平安中國建設的主動性就會越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也將隨之不斷提升。
看過“湖北公務員申論熱點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