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方法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方法(一)
1、要有完整性
結構的完整性是內容的完整性的必然要求。文章有一個主題,這一主題借必需的材料來支持,因此須有完整的結構形式。
關于結構的完整,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在《詩學》里有這樣的闡釋:“我所謂完整是指一件事物有頭,有中段。有尾。頭無須有任何事物在前面覆蓋著,而后面卻必須有事物承接著。中段要前面既有事物籠蓋著,后面又有事物承接著。尾須有事物在前面籠蓋著,卻不須有事物在后面承接著。”他指出了作為完整有機體的文章,必須有頭有尾有中段并互相聯系,每一部分各在必然的地位。
此外,文章的層次、段落也各有其相對完整性。構思與寫作時務必作通盤的考慮才能真正達到結構的完整。
2、要有嚴密性
文章結構完整而不殘缺,這可以說是基本的要求。在這個基礎上,還要求文章結構嚴密,即要求文章各層次、段落融為一體,相互之間有內在的必然聯系,沒有互相矛盾或互不相干的情況。
寫作中,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等原則,可以對材料作這樣那樣的安排、調度,但結構要反映材料之間的聯系。
文章各層次、段落要相互協同而不能相互矛盾,這也是結構嚴密性的標志。
3、要有連貫性
文章結構完整、嚴密,可以保證內容的完整、嚴密,而結構連貫性的要求,則可進一步加強文章的整體性,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系統。
連貫性同樣首先是個內容問題。占人講文章義法。有所謂“起承轉臺”、“起伏呼應”之說。這些說法有其合理的方面,只是后來脫離內容而蛻變為單純結掏形式的要求,成了禁錮思想、束縛手腳的枷鎖。今天應該從內容。j形式統一的角度來認識“起承轉合”·說與文章連貫性的關系。其實,所謂“起”,就是啟下,好的開頭應能帶起下文;“承”就是承上,與開頭部分互相聯系;“轉”就是轉換,接上文后轉而展開。或生發、或闡述、或對比、或鋪陳,等等;“合”就是收束,歸結上文而使全篇首尾圓合。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方法(二)
材料選擇四大原則
1、圍繞中心思想選材
主要是看材料是否符合表現中心思想的需要。在一篇文章中,材料是有其獨特的功能的。因為材料與中心思想的關系極為密切,所以鑒別材料的標準只能是材料和中心思想的關系。中心思想是不能憑空產生的,它只能在分析、研究、消化有關材料的過程中提煉出來。所以,對于文章寫作來說。材料總是第一性的,是文章的基礎,而中心思想是第二性的,是在材料的基礎上產生的觀點、意念或感受;另一方面還應看到,材料又是表現和深化中心思想的基礎。
因此。材料的鑒別和取舍都要受中心思想的制約。中心思想未形成或正在形成時,材料對中心思想起決定作用;中心思想形成后,又反過來成為鑒別取舍材料的最主要依據。這是一種矛盾統一運動的辯證關系。
2、選取真實確鑿的材料
材料的真實一是指嚴格意義上的“生活真實”,也即指文章中的事實性材料要嚴格地符合客珊B事物的原貌或實際情況。二是指本質意義上反映生活真實的“藝術真實”、這是指文章中的事實性材料要能從本質上反映生活的真實面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可以允許對于作為生活素材的事件、細節、環境、人物特征進行某種組合、改造,也即藝術加工或藝術虛構:
材料的確鑿一般是指文章中使用的材料既要準確無誤,經得住核實,又要用得恰當貼切。在引用別人的話時,不能有差錯。要做到與原文完全一致。在用自己的話引用別人的話時,不能斷章取義。在使用個別或概括性的事實材料時,應尊重其原貌,不可夸大或縮小事實,即使引用一個數字也要精確無誤。
3、選取典型意義的材料
所滑典型材料就是某一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或材料。它既是具體的、個別的,又是富有鮮明獨特的個性的,同時又能體現同一類事物的本質特征和普遍意義的。它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特殊性與普遍性的統一,能“以一斑窺全豹”、“以一目傳精神”、典型材料不是輕易可得到的,需要在許多可用的材料中進行精選。
4、選擇新穎生動的材料
新穎的材料首先當然是指別人沒有用過或不常用的材料,這種鮮為人知的材料自然能給人一種新鮮感。生動的材料是指材料本身以及作者對材料的表述的新鮮活潑、富有感染力,因而能增加讀者閱讀興趣和作品的可讀性的材料。這種材料一是指具體、具有形象性的材料。具體的材料帶有感性特征,容易通過聯想喚起讀者沉睡的表象。由于表象是有形象性的,所以沒有直接的形象的語言文字也具有了形象性;二是指帶有情節和懸念的材料,這類材料不但曲折生動,而且能喚起讀者期待心理,有很強的吸引力,還能給讀者帶來驚奇、確信、懷疑等心理反應;三是指能使讀者感到親切的材料。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方法(三)
申論寫作文章結構一、一般結構——五段三分式
所謂“五段三分式”是指作文共有五個自然段,除去開頭引出總論點、結尾回扣主旨外,中間有三個分論點來支撐總論點。這種五段三分式結構從議論方向來看,又分為意義型分論點和對策型分論點。
意義型分論點是指分論點是從意義層面來論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人才戰略落實須念好“順”字經》,三個分論點寫成:“人才強國戰略,是培養人才的孵化器;人才強國戰略,是激勵人才的沖鋒號;人才強國戰略,是延攬人才的集結號。”
而對策型分論點是以提出解決對策為支撐全文的分論點,例如同樣是《人才戰略落實須念好“順”字經》,如果三個分論點寫成:“做好政策法規的宣講員,做好信訪難題解除的前期準備工作;當好矛盾糾紛的調解員,為克服信訪難題鋪平道路;做好公共事務的服務員,發展經濟惠民生是解除解除難題的根本。”在這樣的架構中文章就屬于對策型的分論點。
二、特殊結構——思辨型結構
所謂思辨式,是指當題目出現A、B兩個主題時,分論點主要是進行兩者關系的思考辨析。具體來說,開頭第一段引出A與B,第二段分析A與B的整體關系,三、四段分別闡述A對B的重要性,B對A的重要性,最后總結關系回扣主題。例如針對“海洋的保護與開發”,涉及到兩個主題:海洋保護和海洋開發,那么分論點可以寫“海洋的保護是海洋開發的前提和基礎;海洋的開發是海洋保護的目的和歸宿。”諸如此類二者關系的思辨分析,比較容易掌握,也是近些年來出題的熱點,如2015國考申論為“科技”與“人文”兩大主題,就可以運用思辨式來架構文章。
看過“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