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精選
河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一)
執家庭幸福之筆 繪中國夢想藍圖
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國家》這首歌,朗朗上口,情感真摯,余音繞梁,連綿不絕,傳遞出來家國并重情懷。
幸福,是民之所求,民之所盼,民之所想。環顧當下,隨遷子女異地求學不在受歧視,耄耋老人老有所養不在被困擾,醫療改革病有所醫不在懼貧困,民眾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家庭幸福指數不斷增長。但是,幸福始終充滿著缺陷,當房價節節攀升居高不下時,當食品安全為禍四方甚囂塵上時,霧霾天氣干擾生活危害環境時……凡此種種,傷害的不僅是群眾的心,威脅的更是中國夢的基。故此,亟需保障“小家”幸福,方成“大家”夢想。
家庭幸福,可以催人奮進、向上進取。家庭幸福,可以催人奮進、向上進取。從電影明星鄧超,才華橫溢事業有成;到騰訊總裁馬化騰,戮力拼搏碩果累累;再到主席,深化改革惠及民生,百姓無不交口稱贊。歷史和現實中,大凡是取得豐功偉業、千古留名的人物,無不是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家庭美滿,能夠讓人充滿斗志,昂揚向上,渾身擁有力量;能夠讓人無所畏懼,敢于面對困難挑戰;能夠激發人們潛力,實現各種不可能。家庭,就是每個人的大后方,只有家庭幸福穩固,走出家門,才更加接近自己的夢想;回到家里,才能卸下一身疲憊。
家庭幸福,可以增添社會和諧氛圍。家庭幸福,可以增添社會和諧氛圍。社會穩定和諧,有助于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有助于推動政府管理,有益于讓中國夢照進現實。無論是邪教成員在麥當勞毆打婦女,還是在公交車點火自焚報復社會,或者是留守兒童在家集體自殺。這都極大地影響了社會穩定,產生了嚴重負能量。究其根源,在于家庭的不和睦,夫妻反目,子女不孝,小家支離破碎,成員關系緊張等。由此可見,唯有闔家幸福,方能為社會和諧添磚加瓦、保駕護航。
家庭幸福,可以實現國家富強,促進民族復興。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無數個小家在一起,就會演變為大家。國家夢想的實現,就是每個家庭要擁抱幸福。只有個體幸福,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匯溪成流,實現國家夢想才有動力來源。反之,個人的幸福缺乏,實現中國夢必將成為空喊口號,流于形式。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攻堅戰正在打響,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地區,仍有部分群眾生活在貧困邊緣,生存環境惡劣,更遑論一個家庭的幸福。國家走向強大,民族踏上復興,每個家庭就如同一個分子,家庭幸福了方能鑄就分母的強大。
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固其生不窮。個體幸福是根,民族復興是表。家庭幸福,是實現國家夢想的題中之意。只有明確家庭幸福價值,認清家庭幸福意義,政府時刻加大民生改善,個人不斷釋放正能量。唯有如此,方能擁抱中國夢的春天,讓幸福流入每個民眾的心中,讓陽光照亮每個家庭的笑臉。
河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二)
學會感知那些貧困者的痛感
廣西都安縣隆福鄉葛家村,一對小兄妹,男孩12歲,女孩10歲,身高只有一米出頭,非常瘦小,穿著沾滿泥垢的棉衣、涼鞋,背著裝滿牛糞的背簍,弓著腰,一步步向山坳走去。他們的父親每日都要為孩子的讀書發愁:“學費不收了,還有書本費,雜費和生活費。”他家還有個初中生,每周從鄉中學往返就要車費40元,不坐車就只能步行幾小時山路,還得爬過陡峭的懸崖。
而這只是中國仍然生存在貧困線以下的7000多萬人的一個縮影。很多人貧困落后的現狀,已經難以為我們所感知。當中國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30多年的大規模開發式扶貧把貧困趕在了“角落”,我們關注房價的瘋長、股市的興衰,滿足于中國繁榮昌盛的進步中,沒想到仍然有很多人上不起學、吃不起飯、住不起房、坐不起車……又或者我們一次次漠然地看著貧困地區的新聞,或者習慣性地滑動鼠標,或者分享于朋友圈與朋友們感慨一番,最終讓它們淹沒于信息的茫茫大海。我們正在失去對貧困者痛感的真正感知。
缺乏感知貧困者的痛感,我們就難以由內而外找到貧困者的痛點,扶貧工作就難以找到切實的重點,扶貧就流于表面,或者扶錯重點,甚至戳破貧困者的尊嚴。扶貧工作不深入、“表錯情”、甚至效果相反,都是難以接受的結果。學會感知貧困者的痛感,公眾關注點才會傾向人性的同情和關懷,扶貧行動才能更加積極有效,貧困者才能體會到關愛與尊重。
找到貧困者的痛點的確也是挺難的事。我們的權力主體在城市,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難以避免以城市為參照,市場資源和表達平臺也都聚集于城市中心。底層人群的身影和聲音散落于偏遠地區,大多數人看到的和聽到的都是模糊的和細微的,自然難以找到痛點。
所幸中央有嚴令,公眾有先驅。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中有明確要求,要采取超常規舉措,拿出過硬辦法,逐級立下軍令狀,層層落實脫貧攻堅責任。未來5年,中央確定了5大舉措,逐步實現7000萬貧困人口精準脫貧。同時,我們也該看到,公眾中不乏令人敬佩的先驅。有的人不遠萬里跋山涉水,只為把貧困者的面貌展示給公眾,喚起人們的悲憫;更有人燃盡生命,只為照亮一所希望小學……
我們感激、敬佩他們,也學會他們感知貧困者的痛感。營造起濃濃的社會關懷,才能讓政府由上而下,公眾由內而外,共同努力幫助尚處于貧困中的人們走出陰暗的角落,共沐改革發展成果照出的溫暖陽光。
河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三)
豈能“不做一萬,以防萬一”
眼下,規矩多了,要求嚴了,盯得緊了,一些干部便把紀律規矩當成了從政風險,遂有了這樣的邏輯:多做事,難保“萬一”出事;為防“萬一”,寧可萬事不做。名之曰“不做一萬,以防萬一”。于是,在一些地方一些干部那里,許多本職工作都停留在了口號階段,招商不做了,項目不上了,改革停頓了,企業生產艱難坐視不理,結構轉型無心推動。
紀律規矩是要求、是邊界,更是防止權力任性的制度性保護。按紀律要求辦事何談風險?反倒是不守紀律不講規矩,不僅有風險而且很危險。正風肅紀是治黨必需、社會共識,從哪個角度看都構不成不作為的“理由”。無論是八項規定、各項禁令,還是廉潔自律準則、紀律處分條例,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要求清晰明確,一看就懂,沒有難以拿捏把握、容易失足誤闖的模糊地帶。把紀律規矩當成風險,當作不敢干事的借口,如果不是一種誤讀與臆想,便是對紀律規矩的消極抵抗。那些曾經破底線、踩紅線的人,那些習慣不按規矩出牌的人,倒是應該好好想一想,如何適應在紀律規矩下干事。
當然,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全沒有過失,這跟“只有犯規踩線才能干成事”完全是兩回事。“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當干部就是要干事,在干事過程中必然會面臨這樣那樣的矛盾、困難和挑戰,有的甚至可能是“燙手的山芋”。如果繞著矛盾走,“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但求無過”,當“太平官”,看似能安逸一時,但終究難逃問責。我們在干部任用上正在形成的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機制,目的正是讓干凈干事者有為有位,讓為官不正、為官不為、為官亂為者靠邊。
人非圣賢,往往是做事越多,出錯受挫的幾率就更大,這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客觀現實。對于黨組織而言,應當為干凈干事者緩解壓力,正如所言:“既要嚴格管理,又要熱情關心”。在紀律規矩上要嚴格要求,劃紅線、設底線,不能“牛欄關貓”。在干事創業上則要關心愛護,保護作風正派、銳意進取的干部,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擔當、善作為的優秀干部用起來。同時建立一些試錯、容錯機制,既不違背從政原則性要求、黨紀國法的相關規定,又保護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為官無為平生恥,干事無成終生憾,做一個勇于任事、敢于擔當的好干部,方能無愧于心。
看過“河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