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
福建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一)
“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創新是文藝的生命。康有為在《萬木草堂藏畫目》中就曾寫到,“如仍守舊不變,則中國畫學應遂滅絕。”文藝“日新”,既是傳統文化走向未來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必要前提。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文藝創新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
抱殘守缺和故步自封,急功近利和浮躁喧囂,都不是繁榮文藝應有的態度。文藝創新需要獨辟蹊徑、不拘一格,但這和盲目的標新立異、追求怪誕是兩回事。當前,我國文藝創作有“高原”缺“高峰”,有“數量”缺“質量”,迎合市場的低俗創作、缺乏創意的跟風創作、追求形式的空心創作等浮躁傾向依然存在。這些都是創新能力不足的表征。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偉大事業呼喚偉大文藝,偉大文藝呼喚廣大文藝工作者創作無愧于時代的藝術作品,感國運之變化、發時代之先聲、興民族之偉業。“精湛”藝術之“精”,就在于思想精深、藝術精心、制作精良。古往今來,那些文藝巨制、傳世經典無一不是來自情感的錘煉、智慧的釀造、心血的灌注。聚焦時代主題、大膽推動創新,提高創作質量、打造藝術精品,文藝工作者當有這樣的文化自覺與創作意識。
推動文藝創新,“守正”為先,“開新”為要。中國文藝星漢燦爛,太多的傳統精粹有待我們挖掘與闡發,太多的優秀傳統有待我們庚續和發揚。創新不是全盤否定、推倒重來,恰恰相反,是在新的時代語境下,從文化源頭重新出發,反本開新。原創是文藝發展的引擎,原創能力與水平高低,將直接關系到我們能不能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波瀾壯闊的時代發展與生動活潑的社會實踐,是文藝創新的源頭活水;互聯互通的網絡與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為文藝創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消除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隔膜,打通藝術與技術之間的關節,讓文學與生活連接,讓藝術與時代共振。
文藝創新需要堅持和專注。“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不俯下身來真誠體悟、不沉下心去反復雕琢,就難以在生活中收獲文化的真諦和藝術的饋贈。不為人民只為人民幣,花拳繡腿炒作概念,不可能穿透歷史、打動人心。賈島“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執著、《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篤定……都為我們提供了歷史的啟示,彰顯了專注和堅持對于文藝創作的基礎性意義。
“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關鍵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用精湛的藝術推動文化創新發展,創造我們時代的經典作品,當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堅持創新精神、秉承精品意識,銳意進取、篤定恒心,我們就一定能筑就文藝創新的高峰,實現百舸爭流、百花齊放的美好愿景。
福建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二)
垃圾分類需創新治理思維
一段時間以來,類似垃圾偷倒入江、跨地區偷倒等事件不時見諸報端,某種程度反映了一些地方在垃圾處理問題上面臨的窘境。事實上,垃圾處理已經不單單是環境問題,更是治理問題,措置不當會引發“鄰避困境”。在提高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的同時,做好垃圾分類已經成為必然要求。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系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并提出要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保護好人民群眾賴以生存的環境既是“暖心工程”,更關乎人類的生命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相較城市,在鄉村,垃圾圍村、垃圾圍鎮的現象也在加劇。筆者在武陵山區等地的調查發現,鄉村地區的工業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激增,原有的垃圾處理能力嚴重滯后。有的縣一年需要處理的生活固體垃圾為7.66萬噸,垃圾廠處理能力卻只有3.65萬噸,處理率僅為47.65%。大量垃圾不經處理直接進入到自然環境當中,露天垃圾場比鄰居民生活區和農田,破壞了居民居住環境、土壤環境、污染地下水。有的鄉村盡管設置了垃圾轉運點、建了固定的垃圾存放設施,但是由于后續處理環節缺失,一到傍晚就“家家點火、戶戶冒煙”,每家每戶都變成了“垃圾焚化場”,嚴重污染空氣。
垃圾分類既可以減輕環境壓力,也是治理能力升級的體現。然而,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試行垃圾分類制度的效果來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十多年來進展不大。各地廣泛設置的分類垃圾桶,也大都成了擺設。垃圾分類是文明進步、公民意識提升的結果,很難想象在環保意識不強、習慣于胡亂丟棄的環境中,垃圾分類能夠推行下去。因此,提升人們的垃圾分類意識,需要進課堂、進校園,從娃娃抓起,這對習慣養成十分重要;在社區,也有必要讓環保志愿者等群體參與進來,督導人們垃圾分類。這也是日本、韓國、德國以及我國臺灣地區在推動垃圾分類方面的經驗。
垃圾分類還需要環境行政管理體制的改善。擺放分類垃圾桶僅僅是最表層的工作,還要根據人們日常的行為習慣設計可行的政策制度。比如,臺北市在世紀之初實施“垃圾費隨袋征收”政策,就是考慮到人們承擔垃圾處理費時的“節約心理”,制定了詳細的垃圾分類標準,清潔隊每天下午5點或者晚上9點到固定地點運輸垃圾。同時,亂丟垃圾者往往會被處以重罰,遍布街頭的攝像頭以及鼓勵市民舉報的政策,讓亂丟垃圾者無所遁形。浙江省金華市把垃圾分為“會爛的”和“不會爛的”,把會爛的垃圾丟進去轉化為有機肥,不會爛的則由保潔員分揀后集中處理。一些城市小區,居民們還可以將可回收的垃圾用來抵繳物業費,這也有效提高了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引入社會力量,調動其積極性,成為參與垃圾分類的重要主體。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每一代人都是后代人地球權益的托管人,必須以負責任的心態更加積極地推進垃圾分類工作。要基于人們的行為動機和現有的社會環境,構建全過程、多環節的垃圾分類工作體制,形成政府、社會與市場合作互動的工作機制。
福建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三)
共同努力,為了我們暢快的呼吸
由于氣象條件的變化,持續籠罩華北等地9天多的霧霾,從1月8日早上起開始自北向南陸續消散。新的一年,藍天和霧霾的較量不會停止,群眾對于治霾的關注也不會降低。1月6日,環保陳吉寧向媒體介紹霧霾治理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7日,北京市代蔡奇就霧霾治理與媒體、企業和市民代表交流;國家衛生計生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霧霾健康防護知識;中央氣象臺就近期霧霾天氣氣象成因召開媒體通氣會。來自各方面的信息量幾天來集中釋放,傳達了黨和政府治理霧霾的決心,也擺出了治霾難點和今后思路、舉措,回應了公眾的關切。
應對以霧霾為代表的環境生態問題,中央早已在戰略上作出部署。“向環境污染宣戰”“消除人民群眾‘心肺之患’”是本屆政府對百姓作出的鄭重承諾。2013年9月,國家啟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十個方面的35項措施,執行3年多之后,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的大氣環境質量總體上有明顯改善。在全國層面,與2013年相比,74個重點城市PM2.5濃度降低了30%左右。雖然改善速度還趕不上群眾的期待,但堅定的決心與果斷的行動毋庸置疑。
現在的主要問題,是大氣環境質量在冬季改善的幅度非常小,甚至沒有改善,給人們生產生活造成一定影響。究其原因,是一些治霾措施在冬季之前管用,進入冬季特別是供暖期,這些措施就不夠了;極端天氣引起的冬季氣象條件變化,使治霾比預想的要復雜和困難。當此之際,提振信心非常重要。天不幫忙時,人更要努力。不能因為冬季治霾效果不理想,就懷疑國家治理大氣污染的方向和技術路線,而應該檢視在執行《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哪些措施還沒有落到實處,哪些措施還存在跑冒滴漏,盡快補上短板。環保部提出下一步強化冬季污染治理的六方面措施,就是對癥下藥之舉,只要各地照方抓藥,扎扎實實行動起來,必然能夠緩解冬季的霧霾局面。
治霾沒有捷徑可走,沒有特效藥,不可能一招制敵,一蹴而就。治理霧霾,既要打好減少重污染天氣的攻堅戰,也要打好不斷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的持久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每個人都需要有點耐心和恒心。治霾,是在負重前行。這個重,表現在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多種污染物交織在一起。其根源在于偏重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高消耗、高廢棄的生活方式。以霧霾多發的華北地區為例,京、津、冀、晉、魯、豫六省市,國土面積占全國7.2%,卻消耗了全國33%的煤炭,單位面積排放強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國排放總量的30%左右,這些數字足以說明問題。何時能夠減輕重負,取決于各地轉方式、調結構的力度有多大。
治理霧霾,決心信心必不可少,責任心更是不可或缺。各級政府的責任,是狠抓落實;各類企業的責任,是達標排放;每個人的責任,是支持環保、參與環保。重霾之下,一時焦慮、抱怨,可以理解,調侃、自嘲一下,未嘗不可。但也要看到,照明、燃油、采暖、制冷等現代生活方式創造了便利,同時也會付出代價,會大量消耗資源、能源,導致污染物排放。環保的每一分進步,都離不開生活方式的轉變,在這方面得到群眾的支持,跟在治理霧霾上取得共識同等重要。
天上不會掉餡餅,好日子是干出來的,治霾也一樣。刮風不由我們做主,行動卻取決于我們自己。只有齊心協力,擼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多見藍天,在全面發展的道路上暢快呼吸。
看過“福建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