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
遼寧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一)
為官,要“會”喝“群眾茶”。馮師傅對劉干部“‘會’喝我家的茶”的贊譽,讓我們看到群眾是多么期盼能與領導干部深入接觸。俗話說“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府工作質量優劣,群眾生活水平高低,都只有問需群眾才能有所了解。清代“第一廉吏”于成龍任職廣西羅城時,常常深入田間訪問疾苦,在他的努力下,飽經戰亂、民生凋敝的貧困地區居然得到迅猛發展。反觀當前,我國部分領導干部高高在上,不問疾苦,使得群眾問題得不到解決,服務型政府建設成為空談。對比可見,要做好群眾服務工作,就要會喝“群眾茶”,深入群眾了解需求,才能做好服務工作。
為官,要“能”喝“群眾茶”。領導干部會喝“群眾茶”只是基礎,能喝“群眾茶”才是關鍵,這里的“能”便是指領導干部要具備相應的工作能力,如同劉干部一樣,為群眾出謀劃策。畢竟“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察民疾苦只是工作基礎,幫助群眾解決問題,才兌現服務承諾。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了解到百姓因西湖雜草叢生,容量減少而淡水不足。面對問題,他動用勞力修堤建景,開墾湖泊,一方面鼓勵農民種植增收,另一方面要求農民按期除草。如此一來,西湖面積擴大、雜草清除,農民收入增加,獲得朝野一致好評。如今,我國社會發展問題叢生,領導干部不僅要問需于民,更要落實服務,有能力喝上這杯“群眾茶”。
為官,要“只”喝“群眾茶”。劉干部拜訪群眾,只喝茶不吃飯,群眾為他清廉自守的作風叫好。也許在一些人眼中,一頓飯花費無幾,但很多官員腐敗墮落都是從小事開始。清代嘉慶年間,工部書吏貪污案發,幾名部曹小吏三年時間竟然貪污公款五萬兩白銀。案發后,嘉慶皇帝震驚不已,而查究后卻發現,最初幾名小吏只是利用職務之便“貪圖小利”,只是無人問津才膽子變大。俗話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對點滴小事不加約束,難免導致問題愈演愈烈。對領導干部來說,只有將將一頓價值不高的飯菜視為一道不可逾越的紅線,只喝茶不吃飯,才能保持清廉為民的良好作風。
“君子之交淡如水,為政之道清似茶。”深入群眾,服務群眾,只飲清茶,是對當前領導干部的要求,也是廣大群眾的期望。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樹立“茶作風”,“會”喝茶、“能”喝茶、“只”喝茶,幫助群眾排憂解難,助力服務型政府最終建成。
遼寧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二)
創新需要合理運用習慣
在胡蘭成的《禪是一枝花》一書里面,一句話至今記憶猶新。“我們失落和挫敗,是我們沖動得想扮演不屬于我們的角色”。革新和創造成就了一個時代的榮耀、夢想,也伴隨著坎坷和無常。但也是只有革新才讓我們知曉“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但也只有革新才讓我們知曉“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而革新,與習慣又彼此依存,相互聯系。
不執著存量以創造增量。創新需要的要素,不僅只是擁有創新思維,或是充裕的人力物力財力。更加的重要的是打破習慣,只有“破舊”才能“立新”,習慣其實就是存量,是我們已經擁有的東西,包括已有的思維,已有的做事方式,已有的物質條件,存量一方面給帶來滿足感,來消除對于未知的恐懼,但是這些習慣也會將我們束縛其中,左右每個人的思想行為。所以,面對當前萬眾創新的格局,倡導打破常規,形成創新的機制和氛圍,改變習慣非常重要,打破了以往的行政審批制度,才能促成政治體制革新;打破了關系社會,才能促成法治社會建成;打破了市場準入圍籬,才能激發創業創新熱情。
要創造增量來形成存量。革新需要破舊,改變習慣,而革新的目的則是為了建立新的更好的習慣,也就是創造新的存量。社會是需要穩定的,革新意味著打破了以往民眾視為安全感來源的生活方式,從而陷入到不穩定之中。深陷拉美陷阱的國家總是軍政府和革命派輪番上臺,相較而言,革命黨更有理想,但是弊端在于革命之后難以形成新的穩定的新局面,往往又使社會陷入危機,所以革新最終也要形成習慣,變成新的穩定的局面。因而,我們需要創新,更需要健康的創新型社會,我們需要改革,更需要改革帶來穩定的局面,我們需要創業,更需要創業帶來經濟的繁榮。創新不僅是創新本身,而是新的更有希望的局面。
增量與存量共生。兩者之間并非恒定不變的,增量和存量在不斷演進變化,增量由于時代的洗禮而變成存量,存量由于某種特殊因素又變成了增量。一方面,某一時期新的思想時過境遷便已過時,就如改革初期我們只需要發展經濟,“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當下社會我們還需要發展與保護并重,以往的改革存量變成深化改革的絆腳石。另一方面,存量也會為創新提供啟發,創新往往不是一蹴而就,沒有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依托互聯網的創新就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沒有多年治國理政的經驗,深化改革落到實處只會紙上談兵。就如老莊的自然無為,在以往看來是消極回避,在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今天,卻變成與萬物以生息,順應自然規律最好的論證。所以,增量與存量缺一不可,需要革新也需要習慣。
在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創新成為我們經常聽到的話,我們要打破常規,改變積習,也要利用好已有的積極因素促成新的更好的局面。創新沒有止境,創新是永恒的主題,希望能以之改變觀念,改變社會,改變我們。
遼寧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三)
統籌實施網絡扶貧 大力助推脫貧攻堅
2016年11月29日,《網絡扶貧行動計劃》發布,計劃要求貫徹落實關于要實施網絡扶貧行動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互聯網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網絡扶貧作為精準扶貧新抓手已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實施電商網絡扶貧,落實精準扶貧。電商扶貧是指將互聯網時代日益主流化的電子商務納入扶貧開發工作體系,作用于幫扶對象,創新扶貧開發方式,改進扶貧開發績效的理念與實踐。通過發展貧困地區的電子商務,提高貧困家庭的實際收入,使貧困地區對接電商大市場。通過“互聯網+扶貧”的推進,建立電商產業園、電商創業孵化基地,以此帶動農民就業創業、貧困戶脫貧致富。貧困地區脫貧致富之路將越走越廣。真正達到扶貧精準化,貧戶小康化。
實施健康網絡扶貧,杜絕因病致貧。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當下我國社會治理難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一直是脫貧目標下的一道難題。貧困地區群眾的醫療保障問題,很大程度上與醫療衛生資源不足有關。健康扶貧千頭萬緒,需要分出輕重緩急,抓住關鍵點,集中火力點,打好殲滅戰。利用互聯網+智慧醫療探索健康扶貧新模式,實現互聯網與健康扶貧相結合,讓貧困對象住院、報銷及補償領取更加方便。有效改變貧困群體費用結算繁雜,報銷費用拖延現象,有效杜絕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再發生。
實施網絡信息扶貧,實現以智脫貧。扶貧必扶智,強調:“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但能否實現‘先飛’、‘先富’,首先要看我們頭腦里有無這種意識,貧困地區完全可能依靠自身努力、政策、長處、優勢在特定領域‘先飛’,以彌補貧困帶來的劣勢。如果扶貧不扶志,扶貧的目的就難以達到,即使一度脫貧,也可能會再度返貧。”實施信息網絡扶貧戰略,以互聯網信息優勢帶動貧困人群意識,從源頭改變貧困現象,實現以智脫貧、源頭脫貧。
十三五以來,全面脫貧已入規劃,全面小康踏入征程。在科技高速發展的當下,網絡扶貧用科技手段促政策推進,以網絡道路改貧困現狀。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既是全國人民的殷切期盼,也是廣大黨員干部不容推卸的重要使命。以“但愿蒼生俱飽暖”的情懷為民造福,以愚公移山之志苦干實干,以網絡扶貧重點攻堅,就決不會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就能夠交上一份讓人民滿意、讓世界矚目的完美答卷。
看過“遼寧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