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
海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一)
練就洞悉真情的火眼金睛
想了解一個縣派出所的工作情況。暗訪的時候,老百姓都在罵。鎮黨委出面,召集村干部、黨員、政協委員、村民代表開座談會。會上,大家卻對派出所大加稱贊。在4月19日舉行的某省省直部門聯席會議上,該省紀委書記透露了這樣一件事。
暗訪的時候人人唾罵,座談會卻無不稱頌,兩者之間別如天壤,這給上級考核部門提了個醒:搞調研也好,為政一方也罷,要跟做學問一樣,有點懷疑精神,遇事的時候問一問“真與假”以及“為什么”,否則,就可能作出錯誤的決策。
熟知情況是正確決策的前提,如果了解的情況都是虛假的、片面的,這樣的決策無異于“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淵”。當然,想了解到真情,不是件容易的事。比如,為了個人私利,有的地方報喜不報憂,獻寶不獻丑,只說好的,不說壞的,甚至為了隱瞞家丑不惜弄虛作假,對領導調研的路線、地點事先精心“設計”“導演”。身為領導干部,必須具備一點“懷疑精神”,遇到情況多打幾個問號,以免知情不周。
千難萬難,求真最難?!秴问洗呵铩酚涊d:在斷糧七天好不容易搞到點糧食煮熟的情況下,孔子看到顏回偷偷地用手抓鍋里的飯吃,以為他偷食,仔細一問才知道,是因為炭灰掉進鍋里,不撈起來肯定不行,丟掉又可惜,于是顏回把它偷偷吃了。網絡時代,各種技術快速發展,眼見未必為實,有圖也未必有真相。對領導干部來說,樹立“求真不易”意識,在腦中繃一根“懷疑之弦”,遇事喜歡較真,愿意尋根究底,不僅很有必要,而且是頭腦冷靜、作風扎實、為人明睿的表現。
有消息報道,廣西賀州市原副毛紹烈經常以節儉示人,皮帶裂成四五段也不換,外出調研總喜歡穿一件舊衣裳,平時“廉政”掛在嘴上,背地里卻大肆斂財,受賄超千萬元。這樣一個腐敗分子一直未被發現,固然與其善于偽裝有關,但有關方面考察不深也是重要原因。
一些領導干部之所以經常被下級“忽悠”,有的是因為作風不實,調研蜻蜓點水,未沉到基層;有的是因為缺乏擔當,喜歡做老好人,慣于“看破而不說破”;有的是好大喜功,明知有水分,但下級的政績也是自己的成績,因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樣的領導干部身上,不是有沒有“懷疑精神”的問題,而是政績觀正不正、作風實不實、取向對不對的問題。只有這些問題得到較好解決,才能具備一雙洞悉真情的“火眼金睛”。
海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二)
德莫高于愛民,行莫賤于害民
在《之江新語:主仆關系不容顛倒》講話中引用《晏子春秋》的典故:德莫高于愛民,行莫賤于害民。這句話的釋義為,最高尚的道德,莫過于愛民;最低賤的行為,莫過于戕害百姓。
這句話是對每一位國家公職人員的警示,“愛民”是為官的立場,更是要求。立場上,必須要破除官本位、官僚主義的思想,認識到“權為民所賦”,不是為一己私利服務,而應該“權為民所用”,權力歸屬于人民;要求上,就是在考慮和解決問題時,時刻從民眾的角度出發,而不是搞形象工程,為“政績”而做出損害百姓利益的事情。
德莫高于愛民,這就要求國家公職人員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時刻把人民冷暖放在心中,及時準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站在百姓的角度做決策,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這段講話,樸實親切、飽含深情,溫暖了億萬人的心。黨的以來,黨中央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會治理工作作為社會建設的兩個重大任務,高度重視、大力推進,改革發展成果正更多更公正惠及全體人民。
行莫賤于害民,這就要求國家公職人員必須對人民賦予的權力保持敬畏之心,秉公用權才能獲得人民的滿意和尊重。對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行為,我們應當嚴厲打擊,堅決查處。多年來,個別政府部門、少數國家公職人員侵犯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事件屢有發生,有的在食品藥品質量、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方面瀆職失職,嚴重侵害群眾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有的侵占各種惠民補貼、土地補償、扶貧救災、移民安置等專項資金,有的擅自處置集體資產資源、侵吞集體收益,有的違規征地拆遷、嚴重侵害群眾人身權利。凡此種種,都必須嚴肅查處。因為,群眾的切身利益,與群眾的生活生計息息相關,是實實在在的,看得見、摸得著、能夠直接感受得到的。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群眾首先看的就是自己的切身利益是否得到保障。損害了群眾的切身利益,就談不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
對于我們的政府和國家公職人員來說,沒有比愛護百姓更高尚的品德,沒有比讓百姓快樂更寬厚的行為;沒有比苛待百姓更低劣的品德,沒有比禍害百姓更卑賤的行為。當前,國家公職人員尤其是領導干部,必須破除“官本位”思想,克服和糾正那種“當官做老爺”的封建習氣,始終堅持黨的根本宗旨和群眾工作路線,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把智慧奉獻于人民、力量根植于人民、情感融匯于人民,把解決民生問題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盡心盡力地為群眾出主意、想辦法、謀利益,真正做到正己愛民。
海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三)
應對校園暴力要依法綜合施策
據報道,近日,教育部正會同中央綜治辦等八部門,研究制定《關于防治中小學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擬于11月底前出臺。同時,根據相關要求,還將對欺凌問題突出的地區和單位,進行不同程度的責任追究。
來自教育部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5月至8月共發生68起欺凌事件,這不僅嚴重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而且極大影響了平安校園的建設。校園暴力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方面的因素,如校園暴力的施暴者,往往既是家庭暴力的受侵害者,又是校園暴力的施害者;也有學校教育的缺位,現行教育體制的功利性,學校教職人員對校園暴力行為的回避態度等。除此之外,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也不能忽視。因此,解決校園暴力現象,必須從創新社會治理的角度出發,協調各方面力量,統籌各類資源,依法綜合施策。
政府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引領者,對制止校園暴力應發揮主要作用。政府要建立完備的校園安全管理機構,整治學校周邊環境,明確安全主體,為創建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保駕護航。各級政府還應加大對中小學校安全事故的監督和檢查力度。據了解,教育部門將把防治學生欺凌納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工作體系,督導各地學校制訂防治欺凌工作制度,建立早期預警及事后干預機制。
學校要建立完整的校園保護體系。要結合實際情況,構建完善的校園安全責任制度,校長作為校園安全的第一責任人,要對安全管理實行目標責任管理,將學校每個崗位的安全責任逐條細化,分解落實到人,切實做到“誰主管、誰負責、誰主辦、誰負責”。規章制度之外,還要建立校園暴力的應急機制,科學采用技術手段,建立人防和技防相結合的校園暴力預防機制。對于學生的不良行為也要進行預測和評估,通過校園暴力行為心理預示機制、校園暴力危機的心理防范機制等,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與此同時,還要切實把法治教育納入教學中,創新形式,增強學生法治觀念、提高法治意識,堅持法治教育和德育熏陶有機結合。
家庭是根治校園暴力的重要環節。家庭環境是青少年成長的關鍵,父母要改進家庭管教方式,學習科學的教育方法,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使學生樹立積極、健康向上的人生觀。
此外,要完善青少年保護法律法規。目前,我國對校園暴力沒有具體的法律規定,只能適用刑法中的故意傷害罪或者侵權責任法中對人身權利侵害的相關規定來解決,這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可以考慮借鑒他國經驗,制定針對校園暴力的專項法律,如美國早在2002年,就有加州等15州通過了禁止校園欺凌的法案,實踐證明取得了很好的預防效果。具體來說,可以對現有有關法律進行細化,將毆打他人、向他人吐口水、故意推搡他人、拍裸照、恐嚇泄露他人隱私等行為定性為校園暴力行為,并設定與之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要依法加大對校園施暴者的懲處力度和對監護人的問責力度,充分利用法治手段整治校園暴力行為,從根本上解決校園暴力問題。
看過“海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