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
云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一)
國家重典整治環境違法犯罪的高壓之下,依然有人鋌而走險。湖南人彭壽保,在沒有任何危險廢物處置資質的前提下,與湖南岳陽兩家化工企業非法交易,向湖南、江西兩省六市、縣的偏僻農村、廢棄工廠,非法傾倒、焚燒危險廢液累計達240余噸。對這起特大跨省、區環境污染案,湖南省環保和公安機關進行了聯合督辦。
汽車下鄉、家電下鄉……人們通常聽到的各種“下鄉”之舉都飽含正面意義,如今卻出現一種必須引起高度警惕的另類“下鄉”,那就是危廢下鄉。顧名思義,危廢下鄉就是把危險廢物向農村傾倒。根據2013年“兩高”《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3噸以上即構成污染環境罪,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縱觀近年來被公開曝光的類似事件,動輒就將幾十噸甚至數百噸的危險廢物向農村傾倒,令人觸目驚心。
有媒體曾經總結過危廢下鄉的一些特征,“時不時見諸報端的危險廢物異地傾倒致污事件,顯現出明顯的區域性特征:一般從發達地區向不發達地區轉移,最后傾倒在農村地區,有的運輸距離甚至遠達數千公里。”難道不發達地區、農村地區的自然環境就可以隨便污染嗎?須知,人們腳下是同一片土地,頭頂上也是同一片天空,不惜大動干戈把垃圾倒在數千公里之外的農村,其始作俑者或許能夠保得自己一畝三分地的片刻寧靜,卻讓更多的青山綠水遭了殃。
從具體的流程看,危廢下鄉還是一件比較復雜的事情。有媒體報道曾指出:“企業每年產生多少危廢、有何危害、如何處理,均要向環保部門申報登記;如果要送到外地處理則要有轉移聯單,且需經過轉出地和轉入地環保部門批準;處理危廢的企業要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既然有如此嚴格明確的規定,那些負責處理危險廢物的第三方又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將危險廢物長途運輸至偏遠的農村地區”?
對于危廢下鄉這樣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之舉,僅僅是將直接當事人繩之以法遠遠不夠。危廢下鄉充分說明當前在一些地方環保工作出現某種異化。以污染不發達地區、農村地區為代價,換來自己所在地區表面上的無污染,這是在切實開展環保工作嗎?危廢下鄉的危害性根本就不亞于就地排污,甚至可能更大。因為不發達地區、農村地區,很可能也是環保工作相對滯后、環保意識相對薄弱的地區。危廢下鄉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深層次癥結的集中體現,凸顯出極其錯誤、十分狹隘的地域觀,長期被政績和面子所左右的發展理念以及法治建設中存在的若干短板。
黨的以來,環保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環保工作要注重均衡開展、表里如一,不能呈現出兩張皮,在發達地區、城市的顯眼處看上去搞得如火如荼,在不發達地區、農村的犄角旮旯里卻是一塌糊涂。對于諸如危廢下鄉這樣違法、荒誕且影響惡劣的現象,必須嚴查徹查。曾經指出:“農村要留得住綠水青山,系得住鄉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農村更應該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農村環保工作應該與其他領域的相關工作如新型城鎮化、扶貧、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等共同推進,全方位改變農村面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云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二)
讓和諧社會永沐公平正義的陽光
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進步的標志,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和關鍵環節。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又是矛盾多發期,社會生活的某些領域還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公現象,如收入差距過大、城鄉差距、就業歧視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和諧。因此,要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社會公平,歸根結底就是把發展的成果惠及全民。“足寒傷心,民寒傷國。”公平作為一種社會理想和原則,反映了人們對現實社會權利關系的道義追求,它是圍繞尊重和實現每個人的生存和發展權利而形成的一個多維的社會范疇,主要包括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和分配公平。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中應著力構筑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使公平正義具體體現在人們從事各項活動的起點、過程和結果之中,使全體社會成員公平地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果實,和諧社會方可實現。
實現社會公平,要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公共財政制度。健全公共財政體制,調整財政收支結構,把更多財政資金投向公共服務領域。完善財政獎勵補助政策,健全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著力解決縣鄉財政困難,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能力。逐步擴大國家財政投資規模,不斷增強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
實現社會公平,要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不斷完善分配制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需要通過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把社會成員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避免收入差距的過分擴大。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此外,還應重視第三次分配,倡導先富幫后富,鼓勵發展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
實現社會公平,要完善政治、社會、文化、教育等各項民生制度。制度具有長期性、規范性,因此,各項制度的公正合理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社會公平正義的內容絕不只是合理的財富分配,還包括切實保障公民的政治權利、社會地位、文化教育、司法公正、社會救助、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等。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需要進一步完善教育、文化、醫療、就業、福利、法律等各種制度。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要按照報告提出的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如此,和諧社會的大好局面指日可待!
云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三)
文化的修內功與走出去
經過改革開放的艱苦奮斗, 中國人民在政治、經濟多方領域上不斷前進, 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然而, 在我們不斷取得成績的同時, 中華文化發展也逐漸曝露出種種問題:對傳統文化的不信奉, 片面化的“英語熱”, 不對等的文化輸出……面對日益凸顯的文化缺失, 驚人的文化傳播失衡, 我們不得不認清現狀:只有加強文化修煉, 推動文化傳播, 將文化修內功與走出去緊密結合, 弘揚中華文化, 中國才能真正完成“大國崛起”之路。
弘揚中華文化, 加強文化修煉是第一步。眾所周知, ‘修內功’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中國文化的傳播發展離不開他的根源——輝煌燦爛的五千年華夏文明, 缺乏“故土”的文化是不可能走得遠的。只有從國內基礎文化建設開始, 建立國人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自信心, 不自慚形穢, 不崇洋媚外, 才能使本國文化精神不迷失發展的方向。也只有這樣的文化, 才能有吸引力, 影響力。
弘揚中華文化, 推動文化傳播是必由之路。一位文化官員無不感慨的說:“作為一個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文化發源地, 只出口電視機, 不出口電視機播放的內容, 也就是不出口中國的思想觀念, 就成了一個‘硬件加工廠’。”中華文化絕不能只是“硬件加工廠”!2004年, 標榜“非排他、非競爭、非暴力”的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揭牌, 隨著學院的不斷 發展, 孔子學院很快受到了外國人民的熱烈歡迎, 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漢語熱”。設想, 如果能有千千萬萬座孔子學院向外傳播, 那國外友人對中國的印象就絕不會只停留在長城、故宮等少數文化古跡上, 中國特色的電影也不會僅僅只是一年出口幾十部的慘淡局面。走向世界的中華文化也必將受到更多的認同, 更深的理解, 更好的關注。
弘揚中華文化, 必須將“修內功”與“走出去”緊密結合。所謂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 這正是修內功與走出去相互促進, 取長補短的優良典型。中華文化絕不能固步自封, 只有走出去, 接受多元化思想的洗禮與考驗, 才能茁壯成長。當然, 走出去也必須以中華文化為根基, 絕不能盲目崇洋媚外, 貶低自己, 迎合他人, 只有充滿自信, 不卑不亢, 才能獲得尊重, 取得進步。當然, 也只有兩者相互促進, 才能使中華文化更加強壯, 更富有生命力!
“要著眼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對稱的文化軟實力, 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這不僅僅是一種期許, 更是一種預見!可以堅信, 只要我們努力修煉文化內功, 推動文化走向世界, 將加強文化修煉與推動文化傳播緊密結合, 相互促進, 中華文化定能再創輝煌, 中國的崛起, 定能登上新的高峰!
看過“云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