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
遼寧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一)
— —涵養公共意識 從我做起
在《詩經》中就有這樣的詩句:“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意思是說,天上下雨了,祈求上天先將雨水流到公田里去,那些多余的水啊,再流到我的私田里去。這就是對公共利益的重視。現在,我們又看到多少這種做法呢?早在100多年前,美國傳教士在接觸中國社會各階層后,得出了中國人缺乏公共意識的論斷。種種違背公共精神的行為,頻頻觸動國人神經。唯有從自我做起,主動涵養公共意識,才能充分維護國家形象,從根本上提升國民素養。
公共意識的核心是公共性,當公共生活是面向全體民眾開放的、民眾可自由參與的,民眾在互動中才能形成一種維護公共利益的共識。亞里士多德式的共和主義認為,真正的好公民是一個能同時做好統治者與被統治者角色的人,換言之,既能治理國家,又能同時服從國家的律法。公民意識的涵養并非依靠政府便能成事,還需依賴一國之內的民眾主動提升自我認識、主動研習傳統文化以及自覺捍衛公民意識等,才是公民意識快速提升的根本之策。
涵養公共意識,需提升規則認識。由于熟人社會的逐漸瓦解,陌生人社會的不斷強化,導致許多人不得不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加之資源又匱乏等歷史和生活原因,出現了如中國游客盧浮宮前泡腳、泰姬陵內露肩的事件。然而,每次一出現此類現象,公眾率先想到的是為何別人行,輪到自己卻不行。錯誤地將與他人有關的個人選擇被認為是所謂的“不可侵犯的權利”,其實,這均是源于民眾自身對權利義務的認識不清造成,為此,我們應主動積極樹立和提升認識,不隨意僭越和違背規矩,從而培育起基本的公共意識。
涵養公共意識,需學習傳統文化。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可謂是包羅萬象,是前人生活和思想智慧的結晶。可是,我國禮儀之邦的形象漸漸在我們隨處刻字、隨地吐痰、馬路上的“組團式闖紅燈”到地鐵里的不文明,“蘿卜招聘”到山寨成風等幾乎毀之殆。盡背后無不是規則意識的淡薄提升青少年的藝術品位和藝術修養,只有藝術得到最好的尊重與詮釋,才是一個文明古國、文化大國所應具備的氣質。
涵養公共意識,需行使監督權力。深夜“大合唱”擾民,廣場舞擾民引發矛盾等問題,如果長期監督與自我監督,人們便會更加無所忌憚,公共意識則更加無從談起。如果讓守法者吃虧,違法者卻能獲益,這將讓劣幣驅逐良幣,優汰劣勝,勢必讓人價值混亂,讓人無所適從。因此,充分行使監督權力,營造監督與自我監督相結合的良好氛圍,方能形成良性法治局面。
說要想重新樹立中國“禮儀之邦”的新形象,需將提升規則意識、研習傳統文化、自覺監督相結合,才能獲得幾代國人夢寐以求的“現代性”,重塑一個文明古國的時代尊嚴。
遼寧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二)
以探索精神關注身體健康 回歸生命本真
從《詩經》名句“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到“菊水人皆壽,桃源境是仙”“鶴算千年壽,松齡萬古春”等諸多民間對聯,從古至今,祈愿健康長壽,一直是國人對于生命的期許;通過堅持不懈地鍛煉,為下半生做積極準備,也是人們的健康追求。
然而,生活質量在不斷提高,醫療技術在不斷進步,很多人對于健康的理解和感悟,卻并沒有因此而更上層樓。一個值得注意的社會現象是,身體亞健康或者不健康人群,容易陷入“房間里的大象”這一怪圈之中:有一些真相如同闖進房間的大象,巨大到不可能被無視,卻偏偏經常被集體忽略。誰都明白,健康不僅重要,而且必需;但在生活中,往往會忽視和否定健康正在受到的侵害,并且長時間沒人來打破這種看似默契的“合謀性沉默”.
放眼當下,年輕人連續工作幾十個小時“過勞死”的新聞時有所聞,因為熬夜看球、長時間宅在家中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而致命的報道也不鮮見。“說起來重要,玩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當生命一次又一次上演不能承受之輕,正在揮霍健康的你,可曾認真想過,如果連健康都沒了,又如何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社會價值?“健康是責任,鍛煉是義務”,追求健康或許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但因為種種借口延遲、因為各種原因忽視,是難以承擔這種責任、履行這種義務的。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遍尋美景需要不斷探索的進取精神,追求健康更應尤勝于此。“__”期間,鄧小平在南昌勞動,每天走5000步,休養生息、保持健康,“我還會出來工作的,我還能為黨工作10年”.如果沒有這3年從精神到身體的調整,怎會有再次出山的一飛沖天?古人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道的運行以剛健為尚,對人而言,“自強不息”同樣既是健康的狀態,也是追求健康的不二法門。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是最好的投資。從現在開始,把健康當作一項畢生的事業好好經營,讓健康重回生命的價值體系,用健康的思維來引領自己的人生,這是對個人的負責,對家庭的負責,對工作的負責。
遼寧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三)
創新科學管理服務 保障流動人口權益
早在2000多年前的《管子》一書中便指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的思想,強調人是一國之根本,并指出“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當前,中國正在經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流動,流動成為了廣大國人獲得財富和改變命運的機會。然而,盆地聚集效應、城鄉融合度缺失、公共服務的不完善等問題也一再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瓶頸。這些舊有的管理模式,不僅不利于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更不利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權益。故此,創新科學管理服務,保障流動人口的基本權益,還需服下三味良藥。
創新科學管理,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是前提。戶籍制度是我國重要的人口管理制度。人在區域間流動,然而戶口不流動,許多人因此造成人戶分離現象。故此,必須加快戶籍制度改革,保障流動人口的根本權益,守住公平這條生命線。這不但會造成管理不便和利益不平等,更損害了民眾的切身利益,影響經濟社會的發展。故此,必須加快戶籍制度改革,保障流動人口的根本權益,守住社會公平這條生命線。中央國務院出臺了多項戶籍改革的辦法,鼓勵農村人口向小城鎮流動,地方各級政府也制定了不少戶籍制度改革的新政策,如“藍印戶口”,取消“農轉非”的指標,對高質量人才采取放寬政策,各相關職能部門要落到實處。
創新科學管理,完善公共基本服務是基礎。公共基本服務是維護公民基本權益,保障公共生活的公平與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然而,眼下我國流動人口的生存發展面臨諸多問題,流動人口社保參保率低,醫療衛生服務供給不足,隨遷子女教育問題,大城市“盆地聚集效應”現象不斷涌現。公共基本服務的缺乏,嚴重影響著流動人口的根本權益,更直接威脅著經濟社會的安定。因此,必須完善公共基本服務,保障流動人口的權益,為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夯實基礎。一方面,國家要革除社保雙軌制弊病,積極推進社會并軌制;另一方面,要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注重教育資源和機會的公平性。
創新科學管理,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是保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當前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一體化的主要障礙。必須健全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同志也指出,當前,發展最大的差距是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這是現代化建設最大的難題。城鄉二元結構,不僅影響著農民最根本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制約著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故此,必須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天下興行在民趨于正。”群眾是一國治國之根本,是一國興旺之源泉,是一國發展之不竭動力。只有創新科學管理服務,保障流動人口的基本權益,才能走出一條經濟升級的擴張路,一條小康升級的高速路,才能不斷譜寫出經濟發展的歷史新篇章。
看過“遼寧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