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
貴州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一)
落實惠民政策 提升幸福指數
為讓全體人民享受改革發展紅利,提高民生福祉,近年來,我國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亮點閃現: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進改革一步深化、城鄉大病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但是,隨著民眾權利意識的增強,民眾在各個領域有更多的希望,更多的訴求。多次在基層走訪和考察中強調,惠民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做到為民服務。因此,各級政府必須將落實惠民政策的作為一項重大工程,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通過羅列案例引出惠民政策,開頭結束引出中心論點】
但是,當前的惠民政策不惠民、難惠民。“治國有常,利民為本”,惠民政策本是得民心、利天下的好事,中央政府制定惠民政策的初衷是為改善和保障民生。然而,部分惠民政策手續繁雜、門檻高、關卡多;基層政府在落實惠民政策中缺乏變通、形式主義甚囂塵上;更為嚴重的是,地方政府在受利益驅動,置民生于不顧,惠民政策成為一紙空文。這不僅損害了群眾的利益,干群關系日益緊張,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重重困難。激濁揚清、革故鼎新、勵精圖治之策在于落實好惠民政策,讓民生“幸福提速”。【段旨句點明文段中心意思,多處排比增強論證力度】
落實惠民政策需要政府轉變職能。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政府的職能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然而,在社會治理過程中,政府頻頻出現越位、缺位、錯位的情況,使民生工程、惠民政策難以落到實處。因此轉變政府職能:首要“定好位”,理清政府和市場之間關系,重視社會力量,通過引入社會力量解決公共問題;其次要“防越位”,把該放的堅決放開,明確明確權利邊界,認真履行政府的公共職責。最后是“補缺位”,把該管而沒有管好的事管好,做好公共服務、社會治理。【使用政治術語凸顯政治素養】
落實惠民政策需要加強權力監督。權力不受監督,就像失去了韁繩的野馬,最終害人害己。由于內部管理機制失之于寬、失之于松,外部監督形同虛設、毫無實效,導致惠民政策面臨“最后一公里”的困境。例如:云南省出臺對中小學代課老師的補助政策,但因為基層政府在執行中不懂變通、不夠靈活,導致這項惠民政策“流產”。中央政策是否能有效落實,考驗著執政者的智慧和良心。加強權力監督制約,既要完善內部監管,嚴查瀆職公務人員,又要通過充分征求、仔細研究群眾的意見和所思所想,改進惠民政策,還要發揮媒體監督職能,倒逼惠民政策改進提高。總而言之,政府部門在惠民政策的落實上一定要做到“嚴”和“實”。【巧用比喻增強文章靈動性】
落實惠民政策需要加大宣傳力度。一些領導干部抓經濟有模有樣,頭頭是道,但是談到意識形態工作就枯燥無味、照搬照抄。在黨的惠民政策上也同樣如此,一些惠民政策因為宣傳力度不足,宣傳方式陳舊、宣傳渠道單一,導致地方政府、人民群眾無從知曉、難以理解、無緣得益。現今人們對公開政務信息的呼聲越來越高,各地政府若不加快信息公開步伐、提高政策宣傳能力,不僅是在損害群眾權益,更為嚴重的是讓謠言走在真相前面,政府會將會陷入被動、尷尬的局面。把重大決策宣傳到位,把設計群眾利益的政策解釋到位,把群眾關注的熱點引導到位,才能真正做到解疑釋惑、活血化瘀、疏導情緒,平衡心理。【多處排比增強論證力度】
在政治局見面會上的說到:“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因此,面對群眾的殷切期盼,我們既要有只爭朝夕的緊迫感,也要有如履薄冰的危機感,科學規劃、全盤考慮、協調推進各領域的改革,切實落實惠民政策,改善百姓生活!【展望未來,升華主題】
AAA(二)
以創新、創業來贏取個人的發展和社會的公平
“成長的煩惱”困擾著中國。無論是相伴城市化和工業化推進而相生的公平問題,還是以資源和人口推動的經濟增長問題,都讓我們步伐沉重。如何打破凝滯和沉寂,找到新的發展動力,不僅影響著當代中國,更關乎國家民族的發展和未來。
創新就是對現狀的重新思考,對命運的重新選擇。創業,就是通過對資源的整合,對價值的重新評估和構建。面對當前發展的問題,鼓勵創新和創業,就是謀新篇開新路,就是培養未來的發展動力,是在追求公民個體的夢想。同時,創新和創業精神還意味著顛覆,意味著整個社會公平正義的回歸。
創新和創業意味著政治治理常態的回歸。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社會創造價值,滿足民眾的需求,而“唯GDP”的政績觀,以凱恩斯主義為主導的經濟刺激觀,帶來的卻是價值的迷失和扭曲。創新,首先就意味著回歸常態,回到價值創造的原始起點。作為政府部門,解放思想的第一步,就是推倒舊有的思維套路,撥開種種價值判斷迷霧,回歸常識和常態。跳出原有利益格局,以長遠眼光制定政策、配置資源。十八屆三中全會意味著治理思想常態的回歸,這是政治治理的創新和創業。作為管理者,政府科學治理是創新創業形成社會潮流的前提,是中國社會步入真正發展大門的關鍵。
創新和創業是顛覆原有價值結構,建立富于生機活力的價值秩序和體系。作為新經濟的引擎,互聯網在催生一個個新產業的同時,也在顛覆和改造傳統產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互聯網+”,強調的就是這種顛覆和改造。真正的創新并非源于少數精英和自上而下的推動,而是一個基于大眾的、草根的、自下而上的全民創造進程。萬眾創新,就是生活在基層的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尋找產生變革發展的要素,激發出最活躍的思考力;大眾創業則是激發普通人的創業激情。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騰訊、小米,都是通過打破舊有的價值鏈條,用最有希望的方向來整合,構建嶄新的價值版圖。運用政策的力量推動創新和創造,帶來技術的變化和產業結構的變遷,是整個經濟社會的進步。
創新和創業打破原有的利益藩籬,在發展的基礎上重建社會公平。經濟社會腐敗源于結構固化,圈子文化泛濫,這些困擾和阻滯,鎖住了青年人奮斗的激情;而家庭的傳統和保守,也讓年輕人缺乏展翅高飛的機會。通過制度創新,打破社會資源的壟斷,則為民營企業開啟了發展的新航道;通過在社會上宣傳,激蕩起全社會的創業精神,就能讓有夢想的創業者找到發展的機會和資源,以奮斗精神開辟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當創業精神成為潮流,就能重新劃分利益格局,以發展求取公平。
發展中的中國正在接受歷史的考驗。將創新滲透到每一個社會階層,讓每個公民都積極思考“我”之于國家富強的意義,以興亡責任發揚中華民族的獨創精神,才能讓萬眾創新和大眾創業形成潮流,最終實現全面發展和繁榮。
AAA(三)
帶著文明上路
新時期,中國經濟面臨新常態,旅游市場卻生機勃勃,活力四射,中國逐漸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場,出境人數增速居世界首位。然而,令人瞠目結舌,大跌眼鏡的是,在有關旅游調查中,中國在“全球最差游客”的榜單中名列前茅。這實在是每一個國人都無法接受的結果,狠狠戳痛了民眾的淚點,引起全民對旅游不文明行產生熱議。因此,帶著文明上路,需打造綜合工程,廣泛動員各方參與,推進旅游文明建設,方才符合我泱泱大國的形象。
文明旅游,需抓好法律牛鼻子。《韓非子。有度》云: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當前,我國缺少一部完善的旅游文明素質的法律法規,無法適應旅游市場的發展。縱觀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無論是遠邦美國,還是近鄰韓國,對公民旅游行為對做了充分指導和規定,因此,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辦法,確保民眾行為有依據和規范。同時,需嚴格執法力度,加大對不文明行為的處罰力度,重拳出擊,幫助形成良好的習慣。唯有如此,方能為文明出現予以保障,讓各方明白不文明行為帶來的違法成本,減少此類現象的發生。
文明旅游,需抓好管理牛鼻子。當前,部分旅游市場十分紊亂,尤其是在假日期間,一些導游未能對游客進行提醒告知的義務,甚至脅迫民眾消費拿提成;一些景區周邊物價極不穩定,對游客進行坑蒙拐騙,令人防不慎防;還有,一面臨放假,景區不僅亂漲價,更經常人滿為患,摩肩接踵成為常態,旅游質量直線下降。凡此總總,一定程度上于游客不文明行為息息相關。因此,政府需強化監督管理,加強對景區的引導力度,完善景區的基礎設施,樹立文明提示標志,做到以游客文本,服務游客。同時,需加大旅游社和周邊地區亂象的整治力度,凈化旅游市場,可以設立監督舉報電話,一經核實予以重罰。
文明旅游,需抓好教育牛鼻子。游客素質不高,最好的利器就是通過教化來提升游客的素養。導致中國式旅游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短板就是政府在宣傳教育上有欠缺。正如木桶效應所言,一只沿口不齊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長的那塊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塊。啟發我們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要下功夫,狠抓薄弱環節,取長補短。因此,需加強公民社會公德教育,普及文明旅游知識,游客隨團出行,統一接受公民文明禮儀教育,講解注意事項,使其明白不文明行為帶來的危害,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嚴格自律,方能上下聯動,全民齊心。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良辰美景,外出旅游,實乃賞心樂事,切莫因為不文明的行為,破壞旅游心情,有辱國體。文明上路,文明旅游,需要切中命脈,抓好法律、管理、教化牛鼻子。如此,方能提升民眾綜合素質,增加國家軟實力,更能傳承中國自古禮儀之邦的形象,讓每一個中國游客成為傳播中國的名片和標簽。
看過“貴州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