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務員申論精選范文
北京公務員申論精選范文(一)
提高重視程度,優化發展環境。要通過發揮財稅杠桿的引導作用和其他政策措施,對商貿服務業提供從稅收優惠、資金支持、信息服務到人才引進、從業人員培訓等多方面的支持。根本原因是政府公共職能的缺失。以GDP增長為導向的發展模式使政府將資源過多投入與經濟增長極其相關的領域,直接導致了公共服務供給不足,使消費性服務發展緩慢,限制了生產性服務的發展。市場化程度低,使服務業缺乏動力。我國服務業除商業、居民服務業和公路運輸外,多數行業市場化還相當低,市場對資源配置發揮的作用不大。
加強基礎建設,引導行業發展。商務部將加快推進商貿服務業法規體系建設,研究制定相關標準,盡快建立統計體系,增強行業管理的針對性和科學性。產業化進程慢。服務業長期以來處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營利性機構和非營利性機構不分的狀態。認識上的偏差以及由此確立的體制、制定的政策,必然導致服務業的許多領域處于國家壟斷、政府管制的狀態。人才相對匱乏。我國現代服務業的人才積累較少,尤其是與現代服務業發展密切相關的專業人才嚴重匱乏,特別是高級人才的短缺已成為制約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創新發展模式,改進發展方式。各級商務部門將通過政策導向和促進服務,引導商貿企業整合服務資源,建立健全服務監督評價機制,帶動各相關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國際化水平低。我國服務業開放程度低,導致服務業的國際化水平難以提高,服務業不能直接與國際服務業競爭,制約了服務業整體競爭力的提高。
國務院同志曾高屋建瓴的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加快發展服務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戰略舉措,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優化環境,努力提高我國服務業和整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北京公務員申論精選范文(二)
經濟發展要突出創新驅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突出創新驅動。這是今后一個時期經濟提質增效、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依托和動力源泉,必須擺在重要位置加以推進。
創新驅動發展,是黨的總攬國際大勢、著眼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從國內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傳統比較優勢減弱,急需轉變發展方式,要實現質量更優、效率更高的發展,只能依靠創新驅動。放眼全球,科技前沿領域不斷延伸,產業更新換代日趨加快,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云涌,科技創新能力正成為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關鍵。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想后來居上、彎道超車,關鍵就看我們能否在創新驅動上有所作為。
突出創新驅動,目的在于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要讓創新更緊密地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實實在在地轉化為新產品、新項目、新產業。最有效的推進手段,就是真正讓市場配置創新資源、真正讓企業成為創新主體。企業要主動研判科技和產業變革大勢,面向市場需求確定創新突破口,讓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政府要從資金、稅收、人才、知識產權、放開管制等方面入手,大力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助推實體經濟在創新中發展壯大。
突出創新驅動,根本在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近年來,我國科技進步明顯加快、水平大幅提升,但創新基礎不牢、原始創新不強、關鍵領域受制于人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變。只有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才能掌握發展與競爭的主動權。今后,要加大力度穩定支持科學基礎研究和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建好國家科技管理平臺,強化創新成果源頭供給;著力擴大科技開放合作,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選準必爭領域和優先方向,努力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集中力量搶占制高點。
突出創新驅動,關鍵在于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改革是點燃創新發展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系。要把科技體制改革與經濟社會領域改革結合起來,勇于啃“硬骨頭”,敢于破除制約創新的一切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努力克服目前科技創新中分散封閉、交叉重復等現象,加快建立協同高效的國家創新體系;消除科技儀器設備分割獨占的弊端,提升創新資源開放共享水平;打破科技成果轉化不暢、科研人員動力不足的障礙,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激發全社會創新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黨領導經濟工作的觀念、體制、方式方法也要與時俱進。全黨統一思想、奮發有為,以新的發展引擎帶動新的經濟增長,就一定能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并且為未來發展積蓄強勁而持久的動能。
北京公務員申論精選范文(三)
放開落戶限制要跨越三道門檻
除極少數超大城市外,全面放開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留學歸國人員等落戶限制,這是推進居住證制度落實的政策驅動力,也是2016年開年國務院發出的一道新號令。也就是說,除了北上廣等超大城市外,全國范圍內的各個城市都將納入全面放開落戶限制的范疇,并且沒有任何附加條件。應該說,全面放開落戶限制,與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一樣,都是具有現實性、長遠性、戰略性的重大決策,都是公眾翹首以待的政策,相信隨著全面放開落戶限制的實施和推進,我國人口結構、人口布局、人口經濟等方面都將產生巨大的變化,并且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當然,全面放開落戶限制,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其中還有許多的工作要做,筆者以為,各地在推進中還需跨越好三道門檻:
首先是跨越理念門檻。即一些城市要克服當前存在的排外情緒,善待要求落戶的外來人口。隨著我國人口流動性的不斷加大,“人戶分離”已是正常現象。很多人都離開了出生地、祖籍地,到其他城市工作,而這些人用過去的話講就是“外省人”“外地人”,這些人如何在工作生活的地方落戶還需要所在城市有更加開明的政策保障;
其次是跨越職業門檻。比如,是允許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的人落戶,還是無固定工作但長期在城市居住生活的人都能落戶?落戶政策是面向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的人,還是包括私企、民企工作的人等也需要更加清晰的政策并且確保公開和透明。
再有就是跨越消費門檻。落戶的前提是要有“戶”,即傳統的說法要有住房,沒有住房落戶到哪里?總不能落到大街上?對于有能力買房的人和一些靠租房居住的群體,如何界定和落戶也需要更加完備的規則和要求。
總之,全面放開落戶限制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政策,要把這項好政策落到實處、落到居民的心坎上,還需要各個城市盡快拿出方案和實施細則,尤其是要把可能出現的各種復雜情形考慮充分,防止在推進落戶過程中出現先天不足的情況。此外,各地在實施和推進全面放開落戶限制政策過程中,還要加大宣傳力度,要讓公眾知曉落戶所需的各種手續和辦事程序,包括是不是可以開展網上申請、上門服務,以及政策解答等等一系列事項都要做實、做細、做活,讓申請落戶者倍感溫暖和方便。如今,國務院已經發出全面放開落戶限制的號令,只待各個城市跟進。筆者希望各個城市能夠克服各種消極思想,拿出誠意來,拿出方案來,盡快讓那些游離于城市之外的人有一個安身之地、有一個真正的城市名分。
看過“北京公務員申論精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