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公務員申論精選范文
青海公務員申論精選范文(一)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依法治國,所依的當然應該是良法。何謂良法?首先內容上要具正義性,即法律必須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等基本精神,要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其次形式上,良法必須具備普遍性、明確性、統一性、穩定性、可行性、公開性等特點,否則,即使法律內容有正義性,也不能稱為良法。(開頭開門見山指出何謂良法,主題突出,印象深刻)
對照上述標準,現在的一些法律法規并不完全符合要求。比如,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跨區買鹽受罰”事件,就是此方面的一個新鮮案例。執法人員對餐館老板處以罰款,所依據的是當地出臺的鹽業管理條例中的有關規定:飲食加工用鹽單位、營業性飯店以及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集體食堂,必須從當地食鹽經營單位購買食鹽。這樣的法律,違背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原則,在內容上不具有正義性,就不能說是良法。(舉實例當前存在的問題,指出良法的必要性)
還有一些法律法規難以實施,比如“常回家看看”入法。本來,在我們這樣一個以孝道為傳統的國度里,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那是太應該不過的事情,但若寫到法律法規里就可能成問題。且不論有的子女確實是有心無力,就說那沒有孝心的,有時間、有能力也不愿回家陪父母,怎么辦?道德譴責可以,拿這樣的法律法規治他的罪卻很難,因為常回家看看這個“常”字含混不清,是一周一月,還是一年半載?(貼近生活,更有說服性、針對性)
指出了立法領域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比如,有的法律法規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愿不夠,解決實際問題有效性不足,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還有就是立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出,有的立法實際上成了一種利益博弈,不是久拖不決,就是制定的法律法規不大管用,一些地方利用法規實行地方保護主義,對全國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秩序造成障礙,損害國家法治統一。(用領導人講話論證,更具說服力)
法律制定出來就是要實施的,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如果出臺的法律法規,實施了反而結果更糟,或是想實施無從著手,就可能導致一些人不把法律當回事,認為法律可守的守,不可守的則不守。顯然,這種“選擇性守法”不利于全社會法治觀念的養成。(說理論證,言簡意賅值得學員借鑒)
四中全會提出,要通過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進一步提高立法質量。未來我國將建立由全國人大相關專門委員會、全國人大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組織有關部門參與起草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等重要法律草案制度;增加有法治實踐經驗的專職比例;依法建立健全專門委員會、工作委員會立法專家顧問制度,努力提升立法的科學性、專業性。同時創新公眾參與立法方式,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使法律更符合人民的意愿。(指出對策使法律更加健全)
期待這些舉措能廣立良法,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有力支撐。(回扣主題)
青海公務員申論精選范文(二)
恪守職業道德 維護媒體公信力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線,是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必須恪守的職業道德底線,更是新聞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沒有“真實”的內涵,新聞也就散失了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新聞媒體在任何一個追求民主進步的國家,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恪守職業道德 維護媒體公信力 新聞媒體擁有著一定的導向職能,它的一舉一動都關乎著社會公眾的利益。雖然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傳媒格局的調整,媒體的競爭日趨激烈,新聞隊伍構成更加復雜,新聞領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但是一個合格的新聞工作者,應當始終堅持真實、全面、客觀、公正的原則不動搖;好的新聞媒體必須堅守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依法開展輿論監督,傳遞真實信息,否則媒體的公信力無從談起。
有學者統計了84個國家或地區記者職業道德準則的73個關鍵詞,排在最前面的就是“信息的真實、公正、準確”。這些關鍵詞中,還有多個與杜絕有償新聞相關,比如“禁止受賄和接受禮物”、“以公正手段獲取信息”等等。
恪守職業道德 維護媒體公信力 現代社會,名利的誘惑無處不在。媒體不僅擁有巨大的社會影響力,也擁有通過不正當手段謀取私利的種種便利。盡管真實、客觀是公認的職業操守,但非法獲取信息、亂搞有償新聞、進行敲詐勒索在世界各國屢見不鮮。而一家媒體一旦跨越了道德底線,最終付出的代價也是慘重的,長期積累的公信力完全有可能因為某一丑聞喪失殆盡。由于假新聞容易觸動人們情感上的敏感區,所以能夠吸引更多的受眾。同時,由于假新聞幾乎不需要采集信息,不需要深入研究,生產成本相對較低。
恪守職業道德 維護媒體公信力 。在市場競爭高度激烈的今天,僅靠自律顯然還不足以規范媒體的行為,制度性約束、法律的威懾必不可少。在世界各國,有償新聞普遍被視為違法違規行為,一些國家將其與貪污受賄同等論處。
然而,僅有完善的法律法規還不足以打消某些媒體及其從業人員的冒險沖動。嚴格的監管不可或缺。社會發展進程中,媒體所扮演的角色不可替代。客觀、真實、公正的報道,針砭時弊、捍衛正義、推動進步。崇高的使命、巨大的影響力,意味著非同尋常的自省、自重、自覺。社會責任、職業良心千金難換,這不僅是媒體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媒體人的守身立命之本。
總而言之,社會責任與職業道德是各行各業都應該具備的準則。面對自己的工作,我們要不做假、捍衛正義,同時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取得應有的尊重與自身價值。不因為謀私利,而損害集體的利益或造成社會的不安定。
青海公務員申論精選范文(三)
讀書·為人·做官
周恩來青少年時代立下了誓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書使人明智、知恥、通理,曉為人之禮儀,察執政之得失。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大量的社會矛盾逐漸凸顯,機關的工作事物日益復雜,對公務員的知識素質和工作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作為公務人員要做到勤讀書,廉為人、做好官,我們黨的生命之樹才會常青。
作為一名公務人員,要勤讀書。學習對我們來說如吃飯、休息一樣必須和必要,這個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我們一定要學會充分享受這一美妙過程,在讀書學習的態度方法上下功夫,學真知、求灼見。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作為一名公務人員,為人要廉。公務員崗位和任何一個平凡的崗位一樣,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是為人民服務的,因此,我們要學會低調做人,不能與社會上的大富大貴相比較,而是要到群眾中去,體會群眾的疾苦,為百姓排憂解難。時刻以他們為鏡子,反省自身行為,保持一身正氣,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作為一名公務人員,要做好官。自古以來,人們就把“做官先做人”看作是從政為官的美德。領導干部必須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實踐者,切實加強思想道德修養,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注意防微杜漸,拒絕燈紅酒綠,堅持擇善而交,堅決抵御腐朽沒落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蝕,自覺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積極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生活作風,以高尚追求樹立良好形象。
溫曾說過:讀書關系一個人的精神和修養,關系到民族的前途,關系到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這說明了讀書對于個人、民族和國家的重要關系。書為魂,人貴心,官如水,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惜死。何患天下不太平!
看過“青海公務員申論精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