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公考申論范文參考
江蘇公考申論范文參考(一)
同志在中央黨校今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指出:毛澤東在延安說過, 我們的隊伍里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本領是青年人干事創業的基石,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密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打造一身本領,才能“在其位,謀其政”。(中公點評:“青年人的價值觀”是選調生村官考試常考的話題之一,本文從毛主席的本領恐慌為思考,進行闡述;首段中直接引用的講話,并采用比喻、引言的方式導出立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勤而好學、刻苦鉆研。正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在知識飛速更迭的今天,唯有不斷求職上進才能去的進步,“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份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幾十年如一日,在田間地頭仔細摸索,歷經數十年方成大器;三無科學家屠呦呦,在__艱苦的年代,對中西醫理論反復推敲,用了三百多中提煉方法,上千次試驗,才萃取出青蒿素。勤而好學,不僅是學知識、學理論,還要做到學習與思考的統一、知行合一、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多思、多想、多做,才能讓自己的業務能力上一個臺階。(中公點評:本段采用例證法進行分析,這種案例的積累對于大家也并沒有難度,特別是最新案例屠呦呦,即耳熟能詳,又不落于俗套;此外,例證分析滯后,一定要注重分析,有案例有分析才恰當。)
要善始善終、腳踏實地。“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天下的道路都有坦途坎坷之分,只有腳踏實地,親身實踐才會明白。然而,很多年輕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對待工作三分鐘熱度,缺乏工作熱情;遇到丁點困難,往往消極怠工,虎頭蛇尾。究其根源,在于缺乏工作的熱情,不能對工作持之以恒。熟不知,一輩子干一件事并不易,“萬事開頭難”,行百里者半九十,天下大事作于細,行于易,只有從細小之處著手,才能堅持不懈。要牢記“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鍥而舍之,朽木不折”,對于年輕人要多一定定力,多一些耐心,扎扎實實工作,老老實實做人,只有這樣,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厚積薄發,積水成淵。(中公點評:本段采用引證法加道理論證,名言警句使用要恰如其分,不要為了使用而使用;此外,段落分析采用大量的短句、短詞、成語,讀起來朗朗上口,有氣勢。)
要銳意創新,精益求精。在青年人成長的道路上,遇到困難險阻十分正常,舍易求難看似愚鈍,但同樣需要莫大勇氣。正如愛因斯坦說過“踏著別人的腳步,就看不到自己的腳步”,而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踏著別人的路,看似輕松了很多,但往往也會不落痕跡、蕓蕓眾生、泯然眾人矣。今天,有很多青年人加入到創客的隊伍,他們放棄優越的工作機會,從頭做起,雖然會遇到苦難,但只要敢,不放棄,披荊斬棘,就能收獲理想;而創新創業的大潮也會如星星之火,點亮青春的熱情。
青春是一艘遠航的船,勤奮好學的能力是帆,讓青春揚帆起航;腳踏實地的定力是舵,為青春保駕護航;銳意創新的創造力是風,帶青春乘風破浪。青春易逝,青春苦短,但青春又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唯有不斷本領,才能讓青春永駐,才能讓青春與時代的脈搏共同跳動,讓青春與祖國發展同呼吸,共命運。(中公點評:文章結尾采用排比式收尾,三個喻體“帆、舵、風”三者又有著內在的聯系與統一,把三個分論點進行了總結;最后的展望未來,也對主題進行了升華。)
江蘇公考申論范文參考(二)
未雨綢繆方能安全生產
“禍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海恩法則”傳遞的是一種安全管理模式,即發現并控制安全危險征兆,通俗點講,就是未雨綢繆。但令人遺憾的是,長期以來,許多公共管理者往往容易忽略這一點。面對S市的“胡蘿卜火災”這樣的重大事故,恐怕有太多的責任人要為此承擔責任。正所謂安全生產,得之于嚴,失之于寬,只有未雨綢繆方能筑牢安全生產之堤。
安全之于生產重于泰山,這是毋庸置疑的鐵律。但是從各重大安全事故的事后查處結果來看,幾乎所有發生事故的企業,背后都存在著安全意識不強、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安全隱患。“誰會想到胡蘿卜也有危險”的安全意識的缺失不僅存在于工人,更存在于企業管理者以及政府監管者的安全生產管理。從最近發生的昆山粉塵爆炸事故可以看出,企業生產安全隱患絕非僅此一地。這樣的企業養癰遺患多年,相關管理部門走形式、走過場的安全監管失責顯而易見,也為所有忽視安全生產、單純追求GDP的地方敲響了警鐘。
“亡羊補牢,未為遲也。”“亡羊補牢”式的安全管理思想已成為當下眾多事故的事后處理途徑。但在安全生產的問題上,我們的事后補救,是以“亡羊”為慘重代價的。這種傳統的安全生產管理是被動的安全管理,是在安全生產活動中發生慘烈事故后,通過總結教訓,進行安全管理。對于安全生產,還是有重要作用的。而對于職業病隱患等其他隱性安全事故的防范,作用則微乎其微,因為職業病一旦出現,對于病患造成的傷害是無法補救的,因此僅僅“亡羊補牢”還遠遠不夠。
未雨綢繆的意義則遠超“亡羊補牢”,它與安全生產息息相關,是以最大的努力來排查安全隱患,及時發現并控制安全危險征兆。未雨綢繆之于安全生產,就似安全帶之于司機,意義重大。在企業生產一線,不可避免地隱藏著大大小小的安全隱患,尤其對于高危企業,稍有松懈,職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就會受到威脅,就極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著名的“墨菲定律”告訴我們: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黑龍江中儲糧大火、中石油大連分公司油罐爆炸、吉林德惠特大火災事故、煤礦事故以及塵肺病等職業病的不斷出現,都反復告訴我們,目前有必要將安全工作重點從“事后處理”轉移到“事前預防”和“事中監督”上來。這是堵塞安全生產“致命漏洞”、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遏制安全事故的根本之策。
一再強調,安全生產必須警鐘長鳴、常抓不懈,絲毫放松不得。安全生產,關系到職工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關系到企業發展和穩定大局。無論是“海恩法則”還是“墨菲定律”都告誡我們,未雨綢繆的安全意識時刻不能放松,只要存在不安全因素,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不及時解決問題,不迅速消除隱患,就會釀成事故。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重視已有的危險,還要主動地去識別新的危險,變事后管理為事前與事中管理相結合,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牢牢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動權。
江蘇公考申論范文參考(三)
優化資源配置是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保障
“資源”是社會和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所需的人力、財力、物力、機會等生產和生活資料,資源的配置由政府、市場和社會共同完成。由于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學區房”房價飆升擾亂房地產市場;由于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暴力傷醫等醫療糾紛事故多發;由于就業資源配置的不均衡,產生了學無所用和就業選擇的極端化……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使資源分配在各領域、各人群間出現了不均衡,嚴重影響了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由此可見,優化資源配置成為了解決經濟社會問題的當務之急。
優化資源配置才能保障我國各地區經濟的平衡發展。由于教育、醫療、就業機會等資源在某些城市的過度集中,導致發達地區有著豐富的人才儲備而且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或者投機資金的注入,這就使得區域間經濟發展差距進一步加大。以目前最受關注的房價為例,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在強大的人口支撐條件和良好的經濟發展預期驅動下,房價一路攀升,已嚴重脫離了其應有的價值。失去理性的房價一方面成為城市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另一方面加大了地區間經濟發展的差距,經濟發展失衡的狀況難以改變。所以,保障各地區經濟的均衡發展,優化資源配置是重中之重。
優化資源配置才能保障我國社會的穩定運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各階層不斷分化,社會貧富差距加大,而當前我國救助資金投入總量以及占財政收入的比例都還比較低,對于貧困人口和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存在漏洞。弱勢群體在貧困和生活重壓之下,在心理上會有急躁和不安分的問題,如果不及時疏導,極易產生報復社會的行為,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因此,為了保障社會的穩定、人民的安康,社會弱勢群體和失意人群亟須在社會資源配置過程中受到更多關注。
優化資源配置才能保障我國人才的良性發展。年薪15萬的人,面對月薪幾千元的事業單位和公務員群體竟然自愧不如;還有高學歷者愿意放棄月薪4000元的工作去做一名月薪2000元的環衛工人,僅僅因為環衛工人在“體制內”。這是中國特有的現象,“體制內”代表著穩定、福利、社會保障,對于趨于求穩的中國人來說,“體制內”就是就業選擇的追求。然而,對于國家和社會而言,這是一種巨大的人才浪費。國家發展需要的是創新和活力,而不是安逸和穩定,只有引導人才進入到市場經濟主體上來,通過就業或創業得到更多的財富,才能實現人才的真正價值。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群體不應該無條件占有過多的社會資源,迫切需要加大對非公務員群體的資源傾斜力度。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我國目前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資源配置是一個重要命題。相信通過市場的調節和政府的支持推動作用,資源配置的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保障經濟社會不斷地向上向好發展。
看過“江蘇公考申論范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