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話題
廣東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話題 (一):出租車是否要裝攝像頭
2014年4月,廣州小部分出租車上,曾經試驗性安裝了前后攝像頭,因后攝像頭正對準車內乘客,經媒體報道后引起軒然大波。據悉,這部分試驗性攝像頭疑因涉及隱私問題,已被全部拆除。
在出租車上安裝攝像頭,廣州不是第一個吃螃蟹。此前,西安、武漢、南昌等地的出租車安裝攝像頭,都引發了巨大爭議。東莞去年也在出租車上安裝了攝像頭,雖然引發的爭議不是那么激烈,但安全和隱私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
【標準表述】
[爭議原因]
一是廣州出租車管理單位在試行這一舉措時,沒有對乘客做好宣傳,很多乘客不明白出租車安裝攝像頭的意義,正因如此,當司機駕駛著這樣的一輛出租車出現在乘客面前時,也許會讓乘客心里產生一種不安全感,乘客會因此產生厭煩的情緒;
二是拆除攝像監控,也許是某些司機惡意所為,有的司機唯利是圖,怕安裝監控自己的違規行車行為被別人發現,因此,即使安裝攝像頭對路況安全有保障,當與顧客發生糾紛時能起到人身安全保護作用,但是部分司機個人的欲望作怪,他們怕自己違法被發現,以影響乘客隱私說事,不愿意安裝攝像頭。因此,拆下攝像頭也許存在更多隱情。出租車安裝攝像頭監控,本是一件好事,結果攝像頭被拆除下來,讓好事變成了群眾質疑之聲。
[好處]
一是可以倒逼司機提高服務水平。如若司機出現拒載、中途甩客、用語不文明、不提供發票、繞道宰客等行為,攝像頭所拍到的,就是乘客有力的維權證據。
二是可以尋回乘客丟失物品。乘客若將隨身物品遺忘于出租車,則可通過車內攝像頭所拍到的情況,來判斷究竟是誰拿走了物品。
三是有利于遏制犯罪。近年來犯罪分子盯上租車行業,車內安裝攝像頭,有利于震懾犯罪,保障司機的人身財產安全。此外,一些重大刑事案件,犯罪分子往往利用出租車進入和逃離犯罪現場。有了攝像頭可大大提高公安部門管理社會治安和偵查破案的能力。
[措施]
事實上,出租車安裝攝像頭,公共安全和個人隱私之間的矛盾并非無解,關鍵在于出租車的攝像頭如何安裝、圖像如何保存和使用等等。對此,專家建議:
首先,出租車攝像頭應該免費安裝和使用,而且堅持自愿原則,以避免某些企業打著公共安全和利益的旗號,強制司機自掏腰包,每年交納幾百塊錢的服務費用。
其次,要保障乘客的知情同意權,比如在車上明示有無安裝攝像頭,只要上了車就是認同被監控。
最后,攝像頭的設置位置、監控角度,一定要注意不能侵犯乘客私權。尤其是,要做好相關的配套制度建設,相關人員管理后臺數據必須嚴格程序和制度,若無緣無故地泄密,必須承擔相應責任。
廣東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話題 (二):垃圾焚燒選址
2014年5月10日上午,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中泰鄉及附近地區人員因反對垃圾焚燒項目選址,發生規模性聚集,并封堵02省道和杭徽高速公路,一度造成交通中斷,多人受傷。余杭官方表態,在沒有履行完法定程序和征得大家理解支持的情況下,一定不開工。杭州市常務副徐立毅也表示,全程確保群眾知情權,一定要把這個項目做成能求取最大公約數的項目。
【標準表述】
[事件分析]
為維護自身權利,封堵省道和高速路,甚至上演打砸場景,這些行為傷害了他人的利益,也逾越了法律的底線。民眾表達自己訴求的急切心理值得理解,但是任何維權行動,都要依法、理性而行,過激的做法只會讓維權變味,對于問題的解決毫無助益。
類似事件的頻頻發生,一方面反映了民眾環境權利意識的覺醒;另一方面,對于民眾如何理性表達民意,以及地方政府如何及時公開信息而言,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對此,相關各方都應該冷靜下來,有所反思,并在法律許可的框架內行事。民眾以“鬧大”求關注的做法固不可取,而當地政府似乎也該檢視一下問題處置的失當之處,切實保障民眾在重大公共項目上的知情權。
[措施]
第一,要堅持按程序辦事。用正確的程序辦正確的事,是避免政府決策遭遇不必要沖突的重要途徑,也是中國現階段許多重大建設項目屢遭民眾反對的最大教訓。
第二,政府決策要聽取民意,求取最大公約數。對于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而言,應該因勢利導,以最大的誠意、最大的公開,擴大參與,聽取民意,說服民眾,在兼顧各方利益、“求取最大公約數”的前提下,扎實推進這一民生項目的建設。
第三,要構建與民眾平等通暢的溝通機制。要將項目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風險控制的情況,向民眾講清楚,正面回應民眾的疑慮。民眾不了解,只能說明有關方面科普不到位,或者相關解釋缺乏說服力。不能動輒認為民眾的不同意就是一種先入為主的偏見,更不能以此為借口漠視民眾的意見表達。
第四,要堅持信息公開透明。對類似可能存在污染的項目要實施動態監管,并及時與民眾進行互動,焚燒廠的排放數據要公開透明。
第五,民眾要保持理性,合理表達訴求。民眾要保持足夠的平和與理性。既然初衷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則自己首先不能違法,任由戾氣發泄。必須明白,表達訴求的行為一旦逾越了法律的底線,必然會破壞社會秩序,受到法律追究。
廣東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話題 (三):官員形象危機
2014年5月26日發布的社科院藍皮書《形象危機應對研究報告2013-2014》稱,官員形象危機呈“多元高發”態勢,群眾認為2013年形象最差的官員群體依次為:城管、學校領導、醫院領導、村干部、警察、國企領導和民政干部。報告顯示,當前,群眾更加厭惡“貪”和“瀆”的官員。
【標準表述】
[官員形象危機的深層含義]
從一定意義來說,這樣的形象危機報告是“反四風”的一面鏡子,反映著群眾的喜憎,也寄予著群眾的期待。
不管是官員形象危機集中的五大風險領域,還是形象最差的官員群體,體現出的都是公共權力的濫用,其中的原因反映的卻是深層次的矛盾,值得引起重視。
一是公仆意識淡薄,服務觀念差。城管和學校醫院領導之所以成為形象最差的官員群體,說到底,都是因為服務觀念差,公仆意識淡薄,從而導致公共權力濫用。如城管,由于個別人員執法粗暴,造成的負面影響人所共知。由此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和社會矛盾時常出現。另一方面,透過形象最差的官員群體可以看出,這些群體一個共同的特點,其掌握的公共權力關系人們群眾的切身利益,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二是官員品行不端,理想信念缺失。官員形象危機集中的五大風險領域:“貪”、“瀆”、“色”、“假”、“枉”,是社會的五大毒瘤。導致這種現象屢禁不止的最根本原因是理想信念的缺失。
[給我們的啟示]
以來,中央掀起了一場反腐風暴,不少貪腐高官應聲落馬。事實證明,反腐之風刮得越猛烈,腐敗官員越無立足之地,民眾對政府也就越有信心。提升官員形象,更要從制度構建入手,對官員行為形成硬約束。制度或監督缺失,就會給官員留下違法違紀空間,法紀嚴明,才能讓官員有所遵循,從而不敢越雷池半步。
[扭轉官員形象危機局面的有效途徑]
一要重視自身形象的建設。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形象、工作作風、工作能力上達到新的境界,以此促使自身形象的進一步發展,進而維護良好的干群關系。官員要維護好自身形象,保護好政府形象,必須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堅守自己的政治立場,保持一個黨員的先進性、純潔性,經得住“誘惑”,抵得住“美色”,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這樣才能維護好自身形象。
二要政策的約束和輿論的監督。政府制度要完善,做到內外兼顧。對內應加大防范與查處力度,通過程序的透明化和問責制等堵塞貪污漏洞;開展深入的防腐調查,適時提供合適的防貪建議。對外積極接受外界監督舉報,極力杜絕違法違紀行為產生。嚴格依照相關法律程序,對于官員違法違紀行為嚴肅查處,絕不姑息,確保過程與結果的公平、公正,提升黨政部門的權威性。同時,應提高處理過程的透明度,注重公眾的接受程度,從而提升官員整體形象。
三要持之以恒抓好作風建設,治本清源,讓服務為民更深入、更徹底。結合當前正在進行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牢固樹立勤政為民、廉潔勤政的意識,正確使用公共權力,當好人們的公仆。這才是扭轉官員形象危機,提升官員形象最有效的途徑。
四要建立更加健康的選人用人和激勵的導向,讓具備“能力本位”、“惠民導向”等“德才兼備”特點的干部涌現出來,使官員專注于實事,真正讓社會獲益。
五要轉變社會治理方式,引導群眾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來,以服務、治理替代一元的管理,縮小政民的對立面,創造寬松的社會環境。
看過“廣東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