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2)
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原型啟發指根據事物的本質特征而產生新的設想和創意。
2.D【解析】投射效應:認為他人有與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強加于人的一種認知障礙;首因效應:人們在對他人總體印象的形成過程中,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后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暈輪效應:人們對他人的認知判斷首先是根據個人的好惡,然后從這個判斷推論出認知對象其他品質的現象;刻板效應:人們對社會上某一類事物產生的比較固定而籠統的看法。
3.A【解析】診斷性評價在教學前實施,形成性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實施,而總結性評價在教學后實施。
4.C【解析】法國思想家、教育家盧梭認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被現存的環境和教育破壞了,假如能為人造就新的、適合人性健康發展的環境和教育,人類就能在更高階段回歸自然。因此,人為的、根據社會要求加給兒童的教育是壞的教育,讓兒童順其自然地發展的才是好的教育。
5.D【解析】本題考查教學原則。因材施教原則是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素質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6.A【解析】抽筋即肌肉痙攣。緩解小腿抽筋,需要伸直抽筋的腿,改臥為坐。
7.D【解析】皮亞杰將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1)感知運動階段(0一2歲);(2)前運算階段(2—6、7歲);(3)具體運算階段(6、7—11、12歲);(4)形式運算階段(11、12—14、15歲)。在前運算階段,兒童能比較固定化地辨認自己的左右方位。
8.C【解析】課外活動類型中的科技活動是指發展學生對科技的興趣和科學探索精神。
9.B【解析】參觀法是根據教學目的的要求,組織學生到一定的校外場所——自然界、生產現場和其他社會生活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獲得新知識的方法。
10.C【解析】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
11.C【解析】新課程改革在課程設置上的重大變革之一就是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
12.A【解析】實習作業法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操作或其他活動的方法。
13.A【解析】《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
14.A【解析】凱興斯泰納提出公民教育和勞作學校的主張,他的教育主張和實踐基本適應當時德國資產階級培養大批生產上有技術、政治上服從資產階級利益的新型勞動力的要求。
15.D【解析】孔子主張的學習過程是學一思一習一行,教學內容為文、行、忠、信。
16.D【解析】略。
17.C【解析】分組教學制分為外部分組和內部分組。外部分組是指打破按年齡編班的傳統習慣,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或學習成績編班進行教學。內部分組,是指在傳統的按年齡編班的班級內,按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分組。
18.C【解析】道德行為是衡量一個人道德形成與否的關鍵。
19.A【解析】《品德與生活》是小學低年級開設的課程,屬于綜合課程和活動課程。
20.A【解析】經濟、政治和文化與教育之間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
二、簡答題
21.【參考答案】
個體身心發展的水平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有遺傳、成熟、環境和個人實踐活動,而學校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環境.他對個體的發展有著特殊的意義。
(1)遺傳素質為個體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遺傳素質的差異是造成個體間個別差異的原岡之一,遺傳素質僅為人的發展提供物質基礎,而不能決定人的發展。
(2)人的機體的成熟程度制約著身心發展的程度和特點,它為一定年齡階段身心特點的出現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環境為個體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包括機遇、條件和對象.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有積極和消極之分。
(4)主觀能動性是指個體積極主動的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心理傾向和實際行動。如果說環境、教育是個體發展的外部因素,那么主觀能動性是個體發展的內部因素。
(5)學校教育是由承擔責任的教師和接受教育的學生共同參與和進行的,這是學校活動中主體的特殊性。
這種特殊性使學校在影響人的發展上具有獨特的功能: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的方向與方面作出社會性規范;學校教育具有加強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22.【參考答案】
教育調查報告一般有以下幾個組成部分:
(1)題目。通過簡煉、確切、鮮明的文字概括全篇內容,點明被調查范圍。
(2)引言。簡明扼要地說明調查的目的、意義、時間、地點、對象、范圍等,交待調查的方法,報告主要調查的內容,使讀者對調查報告獲得總體認識;或提出社會、師生所關注和迫切需要調查了解的問題,以引起關注。
(3)正文。這是調查報告的主體部分。這部分要把調查獲得的大量材料,經過分析整理,歸納出若干項目,條分縷析地敘述,做到數據確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觀點明確。為了增加形象性,使人一目了然,對一些數據盡可能用圖表表示出來。
(4)討論或建議。依據正文的科學分析,可以對結果作理論上的進一步闡述,深入地討論一些問題,亮出自己的觀點,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5)結論。通過邏輯推理,歸納出結論。即簡單交待調查研究了什么問題,獲得了什么結果,說明了什么問題。
以上幾個部分,寫時可以靈活安排,適當合并,無需面面俱到。
23.【參考答案】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為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理想;探究學習是在學生主動參與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猜想或假設,在科學理論指導下,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獲得創新實踐能力,獲得思維發展,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一種學習方式。
三、材料解析題
24.【參考答案】
(1)破窗理論的心理學解釋:①反饋效應,原來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概念,心理學借用這一概念,以說明學習者對自己學習結果的了解,而這種對結果的了解又起到了強化作用,使學習者更加努力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并且如果錯誤也能得到及時的反饋和糾正,那么就可降低再次犯同樣錯誤的可能性。在材料中,有一個洞沒得到及時修復,所以會有更多的洞出現。②從眾,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材料中,一個人認為破車不需要保護,其他人也這樣認為。
(2)對班級管理的啟示:①確立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要保證班級所有的“窗戶”都完好無損,首要的是確立一個良好的班級文化,以防止班級成員受到不良文化的影響。②班主任、班委要做“樣板”。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理念必須通過鮮活的人物形象和具體的行為來承載。班主任、班委必須首先成為班級文化理念堅定的倡導者和實踐者。③及時制止背離班級文化理念的行為。由于環境具有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如果能夠及時修好第一扇被打破玻璃的窗戶,那么更多的窗戶將會幸免于難。
25.【參考答案】
(1)該教師課堂提問行為符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循循善誘,帶領學生一步步了解文章的遣詞造句。
第一,問題設計針對教學重點和關鍵,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尋找答案,體會作者使用“體面”一詞所要傳達的感情。
第二,問題的語言極富感情色彩,使學生關注文章重點;提問的語言準確、簡潔、清晰。
第三,先向全體學生發問,等全體學生思考一遍之后,再指定學生回答。這樣的提問方式使全班學生注意問題,并在心中試擬一個答案,還能更好地對某個學生的答案加以評價。
第四,該教師對每位學生的回答,進行了及時評價。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及學生的現狀進行激勵,肯定學生的努力與潛力。
(2)課堂提問的功能:①檢測功能。
②引導功能。
③激勵功能。
④警示功能。
四、案例分析題
26.【參考答案】
(1)課文向讀者介紹了景色奇特的黃山奇石。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使讀者激起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教學目標:①學習生字并能聯系上下文理解新詞。
②帶感情地朗讀課文,有能力的當堂熟讀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③通過看圖、朗讀等形式體會黃山石的奇特,產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3)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讀了課文,記住了生字的字音,了解了黃山上有哪些奇石,并且還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這節課我們繼續欣賞這一課,請大家齊讀課題。
新授:
①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黃山石怎么樣?學生答。
老師用“奇特、有趣”兩個詞來概括大家的發言,好不好?
②那么你覺得哪塊黃山石最奇特、最有趣呢?請同學們結合課文插圖,讀讀課文,看看你最喜歡哪塊奇石,邊讀邊把描寫它奇特、有趣的地方畫下來。當然,在讀的過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詞語,就把它標出來,待會兒一起解決,好嗎?
③學生畫。老師問:你有哪些詞不理解?請提出來!
④下面誰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奇石介紹給大家聽聽?介紹的方式有很多種。你可以結合剛才畫的詞句給大家講出它的奇特有趣;你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你可以通過動作把石頭奇特的樣子表演出來;你也可以快速用畫圖表示出它的奇特。下面抓緊思考,小組可以討論討論。
⑤下面誰先來介紹?
a.仙桃石:生說自己的理解。誰愿意來讀讀?老師把其中一個句子改寫成這樣,你看看哪句好?為什么?
這說明作者用詞非常準確。好,誰還想來讀讀?別看就一句話,想讀好也不太容易。誰再試試?(生讀)還是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讀讀這句話吧!
b.猴子觀海: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他們的理解。下面,誰能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讀出你的喜愛之情?誰認為自己能比他讀得還好,讀得更有趣?試一試,老師幫你一把.給你配上音樂來讀,一定會更棒,誰想來試試?試背一遍。
c.仙人指路:生說。多么奇特、有趣呀!誰能讀好?試一試!找個同學比一比。配樂讀。試背一遍。
d.金雞叫天都:生說。課文沒有插圖,誰能想象出它的樣子?它好像在對天都峰說什么呢?誰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讀出來?找生讀。配樂讀。齊讀一遍。
⑥課文是不是就寫了這幾塊奇石?在哪一自然段還寫了?請學生讀最后一段。
⑦還寫了什么奇石?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是什么樣的?
⑧你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黃山上的石頭可真奇特有趣呀!并且還有許多石頭等著咱們去給它起名字呢!現在,你心里在想什么?
⑨請你們帶著對黃山的喜愛之情再來有感情地讀一遍課文。
⑩下面用你喜歡的方式選兩段你認為最好的課文背誦一下。
?檢查背誦。
結課:
同學們,黃山石奇特有趣,黃山更美!其實,祖國大地上還有許多像這樣著名的風景區,課下同學們可以讀讀有關的課外書。
27.【參考答案】
(1)兩種方法蘊含的數學思想是轉化與化歸。本節課需要求三角形面積公式,將三角形通過剪拼轉化為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通過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得到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2)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并會靈活應用這個公式。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小組協作探究,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推理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激發。
(3)師:我們之前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時候是怎樣得到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呢?
生:將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來求解的。
師:現在我們學習三角形的面積能不能也運用這種轉化的方法呢,運用之前學過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得到三角形的面積。大家運用手中的模具拼一拼。
生1:用兩個相同的銳角三角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
生2:用兩個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個長方形。
生3:用兩個相同的鈍角三角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大家動手能力都很強,拼得很正確。大家開動下腦筋,我們能不能將三角形進行剪切,然后拼成我們熟悉的圖形呢?
生1:沿著三角形的中位線剪切,再拼接,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生2:也可以折疊成長方形。
師:不管是直接拼接還是剪接,得到的圖形都是正確的。那么大家觀察一下,自己拼成的圖形的面積怎么求呢?它又和三角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呢?(大家分小組討論一下)生:用兩個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或者長方形時,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或者長方形面積的一半。
師: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系是什么呢?
生:等底等高的。
師:那從中位線部分剪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和原三角形是什么關系呢?
生:底相同,但是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三角形高的一半,并且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原三角形的面積。
師:回答得很正確,我們同樣可以得到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師:那沿中線進行翻折得到長方形和三角形的關系又是怎么樣的呢?
生:長方形的面積等于三角形面積的一半,并且長方形的長等于三角形底邊的一半,長方形的寬等于三角形高的一半。
師:這種作法,也能得到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師:綜合來看,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呢?誰來總結下呢?
生: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為: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推導出了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現在我們就用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好嗎?(好)
師:先指出下面每個三角形的底和高,再分別算出三角形的面積。
猜你感興趣:
1.教師資格筆試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
2.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習題及答案
3.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習題及答案
4.教師資格證考試 教育知識與能力
5.2016下半年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