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學真題及答案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學真題一、選擇題
2.學生的權利包括(財產權)、受教育權、人身權
3.備課步驟:研究教材、設計教學和(了解學生)
4.蘇聯第一位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探討教育問題的教育家是(克魯普斯卡婭)
5.提出結構主義教學理論的教育學家是(布魯納)
6.(政治制度)決定著教育的性質
7.哲學家、軍人屬于(社會本位論)
8.“其身正,不令而行”德育方法是(榜樣示范法)
9. 兒童發展中心論觀點的提出者是(杜威)
10.學生發展因為有個別差異性,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則。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學真題及答案二、填空題
1.提出“明人倫”教育思想的教育學家是(孟子)
2.“學而時習之”體現教學原則里面的(鞏固性)原則
3.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4.心理發展包括認知發展和(意向發展)
5.學校規定必須學習的課程是(必修課)
6.留學體現教育對文化的(交流傳播功能)
7.我國義務教育法(1986)年開始實施
8.學校教育制度是(國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9.(教育與生產相結合)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途徑
10.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屬于(個別教育)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學真題及答案三、辨析(5*3=15)
1.國家課程具有選擇性
錯誤;國家課程具有強制性。
2.德育過程是培養提高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
正確;
3.學生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主體
正確;
4.人的身心發展是均衡性的
錯誤;人的身心發展是不平衡的,各個部位各種功能的發展都是不平衡的。
5.最早提出將心理學與教育學結合的人是夸美紐斯
錯誤;赫爾巴特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學真題及答案四、簡答 (5*7=35)
1.簡述教學原則的內容。
答:(1)直觀性原則。(2)啟發性原則。(3)鞏固性原則。(4)循序漸進原則。(5)因材施教原則。(6)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2.簡述行動研究步驟。
(1)發現問題;(2)分析問題;(3)設計研究方案;(4)研究實施與資料收集;(5)總結與反思,確定下一步研究問題;(6)整理和分析資料,撰寫研究報告
3.簡述學科專業素養
答:A.掌握該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是教學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教師也必須掌握。
B.掌握該學科的知識結構體系以及相關的知識。這是保證教師從一個更高、更深的層面上來把握自己所教的學科內容。
C.學科發展的歷史趨勢。為了保證自己的教學內容不陳舊,教師必須適應知識更新的需要,始終了解該學科的最前沿。
D.學科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
4.簡述學科課程定義及特點
定義:分別從各門科學中選擇部分內容,組成各種不同的學科,彼此分立地安排他的順序、學習時數和期限。
特點(1)從知識體系、社會需要出發設計課程,是知識本位、社會本位;(2)以知識的邏輯體系為中心編制課程;(3)
重視理論知識,強調把各門科學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規律和事實交給學生
5.簡述如何轉化后進生。
答:這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務之一。
首先,要正確對待后進生,關心熱愛后進生。
其次,要弄清情況,分析原因,了解癥狀,對癥下藥。
再次,努力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最后,要抓反復、反復抓。后進生由于缺乏毅力,意志薄弱,在進步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反復,這是正常現象,因此,班主任要通過談話,耐心細致地做思想工作,弄清原因,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學真題及答案五、論述(2*10=20)
1.德育過程的主要矛盾有哪些?
答: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標要求與受教育者現在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是德育過程中的主要矛盾。
其他矛盾還有:學校教育影響與一般社會影響之間的矛盾;受教育者的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之間的矛盾。適當展開論述。
2.材料:一個班級,老師將學生分成兩組,辯論城市和鄉村的優缺點,最后由老師總結。這位老師作用了什么教學方法?此教學方法的含義,含義、特點和作用,基本要求?
答:討論法。
定義:討論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成員圍繞某一中心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進行相互學習的一種方法。
作用:
(1)發揮學生主動性;
(2)促進學生思考和表達;
(3)促進學生的交往,相互合作學習。
討論法的基本要求:
(1)討論前,教師應提出討論題目和討論的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收集有關資料。討論的問題要有吸引力,有討論價值。
(2)討論時,老師要引導學生圍繞中心、聯系實際進行,要讓學生有普遍發言的機會。
(3)討論結束時,教師要進行小結,并提出需要進行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猜你感興趣:
1.教師資格證真題及答案
2.教師資格筆試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
3.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習題及答案
4.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
5.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