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初中化學教案及反思
溶解度初中化學教案:
2.使學生對氣體溶解度受溫度、壓強的影響關系,有一個大致的印象;
3.使學生掌握有關溶解度的幾種基本計算。
能力目標:
會利用溶解度曲線查找常見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勢。
情感目標:
通過對不同物質溶解度的比較和外界條件對物質溶解度的影響的分析,體會事物內外因關系和質變與量變辯證關系。
教學建議
關于溶解度曲線的意義
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有兩種表示方法,一種是列表法,如教材中表7-1;另一種是坐標法,即在直角坐標系上畫出坐標曲線,如課本圖7-1。可以先向學生說明溶解度曲線繪制原理(不要求學生繪制),再舉例講解如何應用這種曲線圖。
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表示如下幾種關系:
(1)同一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不同溶解度的數(shù)值;
(2)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時的溶解度數(shù)值;
(3)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的大小;
(4)比較某一溫度下各種物質溶解度的大小等。
進行這些分析之后,教師還可以就某物質在曲線上的任一點,請同學回答其表示的含義,來驗證學生是否已了解溶解度曲線。例如,橫坐標是60,縱坐標是110的點表示什么含義。學生應該回答(1)代表60℃時硝酸鉀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10克;(2)代表60℃時,100克水里,達到飽和時可溶解硝酸鉀100克等等。當然,可以提出教材中表7-l中未列出的溫度,例如讓學生說出35℃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多少,這時學生可以利用溶解度曲線順利地作出回答,使學生體會到曲線圖在這方面所表現(xiàn)的特點。
關于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物質的溶解性與物質的溶解度之間,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為了使學生深刻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就必須先了解物質溶解性的知識,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區(qū)分這兩個概念。
物質的溶解性,即物質溶解能力的大小。這種能力既取決于溶質的本性,又取決于它跟溶劑之間的關系。不論其原因或影響物質溶解能力的因素有多么復雜,都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這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例如食鹽很容易溶解在水里,卻很難溶解在汽油里;油脂很容易溶解于汽油,但很難溶解于水等等。食鹽、油脂的這種性質,是它們本身所固有的一種屬性,都可以用溶解性這個概念來概括。然而溶解度則不同,它是按照人們規(guī)定的標準,來衡量物質溶解性的一把“尺子”。在同一規(guī)定條件下,不同溶質,在同一溶劑中所能溶解的不同數(shù)量,就在客觀上反映了它們溶解性的差別。因此,溶解度的概念既包含了物質溶解性的含義,又進一步反映了在規(guī)定條件下的具體數(shù)量,是溶解性的具體化、量化,是為定量研究各物質的溶解性而作的一種規(guī)定后形成的概念。
關于氣體溶解度的教學建議
對于氣體溶質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有三點應向學生做常識性介紹:
(1)定基地描述物質溶解性時,不論氣體還是固體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只是規(guī)定的條件和表示方法上有所不同:固體溶解度用質量(克)表示,規(guī)定溶劑的量是100克;氣體溶解度則是用體積表示,規(guī)定溶劑的量是1個體積(一般以升為單位)能溶解若干體積氣體,而其它條件如達到飽和、一定溫度等都是一樣的。
(2)所以規(guī)定不同標準,是因為氣體的體積容易測量、而質量不易稱量,因此就用體積來表示。
(3)由于氣體溶解度受壓強的影響很大,所以規(guī)定其溶解度時,對于壓強作出規(guī)定—101千帕。這一點可以用打開汽水瓶蓋后,放出二氧化碳氣體所形成的泡沫為例來加以說明。
氣體溶解度在實際測定時比較復雜,非標準狀況下的數(shù)據(jù),還應該換算成標準狀況下的值。初中學生很難掌握,因此對這部分內容不必過多要求,只要知道如何表示,就可以了。
關于溶解度的教學建議
1.對學生來說,物質在水中溶解是一件非常熟悉的事情。但是對學生而言,溶解度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對表征物質溶解性的大小的規(guī)定不像質量分數(shù)那樣容易理解,因此溶解度觀念的建立時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在教學中宜從學生的現(xiàn)有經驗出發(fā),可以從質量分數(shù)的概念出發(fā)去建立溶解度的概念。對于溶解度概念的表述應加以適當?shù)姆治觯詭椭鷮W生理解和記憶概念。
2.要注意實驗在學生形成概念時的重要作用。本節(jié)安排了若干實驗,可以有教師邊講邊演示,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安排學生親自動手做。
3.注意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合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本節(jié)在教學的編排上特意設置了以學生活動為主的內容,具有活動性和開放性相結合的特點,要精心組織好相關活動,有條件的學校根據(jù)學生的設計、論證,應對學生設計的方案予以實施。
溶解度教學反思:
溶解度本節(jié)課以了解“飽和溶液涵義”為中心目標,以活動與探究為載體,以問題為主線,圍繞一定溫度、一定量溶劑“兩個要素”大膽取舍,進行了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快樂探究之旅。教師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素材親歷探究過程,給學生活動提供了許多機會和空間,讓課堂成為展示學生自我的舞臺,突出了學生主體作用。另外教師有意制造錯誤,讓學生產生頓悟,設計巧妙。教師設置問題群、應用多媒體動畫、分步突破難點,使環(huán)節(jié)緊扣、層層遞進,師、生及教材編寫者思維同步,形成共鳴,高潮迭起,延展了“涵義”──結晶現(xiàn)象,很好演繹了“組織者”“參與者”“首席”的角色。
一、成功之處:
這節(jié)課準備的比較充分。首先,在備課過程中,我充分利用資源,對知識深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設計了一堂以實驗帶動計算的課。在備課過程中,我注重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以三支不同濃度的硫酸銅溶液引出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并聯(lián)系到日常生活中常見溶液,如:酒,葡萄糖溶液等,令課堂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另外,整節(jié)課充分利用啟發(fā)、討論式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我?guī)訉W生以探究為手段,分析、討論、總結知識,力求使化學知識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注重了落實,真正做到教師導、學生學,并且注意傾聽學生的不同意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分析解決問題。
二、不足之處:
這節(jié)課以計算為主,但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重點強調解題格式。
溶解度初中化學教案及反思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