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備考 高三復習計劃
2017高三備考
全國Ⅲ卷實用類文本閱讀題“一代通儒顧炎武”最后一道問題談到,后人將顧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歸納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要求考生就此談自己的看法。
這一問題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共同奮斗的時期,有著特殊的意義。
精選時代題材,激發考生銳意進取
全國I卷的文學閱讀試題選取作家李銳的小說《鋤》,呈現了呂梁山區一角的農村在城鎮化、工業化洪流中的一幕現實,通過農民六安爺以鋤地為“過癮”的情節設置及大段對勞作的深情描繪,傳達出鄉土社會對綠色發展的渴望,發人深思。
上海卷文學閱讀試題選取的《湖殤》一文,一改通常山水散文的單一抒情筆調,通過描繪艾比湖三十年間的急劇變化,直抒胸臆地寫出了對湖泊之“殤”的悲慟,對生態失衡、環境惡化這一嚴峻現實進行了反思。
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認為,無論是《鋤》還是《湖殤》,都不僅反映了在推進中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堅持綠色發展、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要性,也反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深層心理訴求。
今后的高考語文試題,勢必會從新聞、科普文、學術論文、文學作品等材料中,選取更多生動鮮活的事例,意在引導考生將自身的發展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起來。
考生在2017年高考備考中,一定要增強“時事語文”意識,及時閱讀新聞報刊,保持對社會現實的敏感度。
考生還要加強對古代文化基礎知識尤其是古詩文的積累,融匯歷史知識,對中國傳統思想的發展脈絡有基本的了解。
數學是很多考生的噩夢,相當部分的考生連題目都做不完。其實,這是因為數學是對人思維水平的最好檢驗。題量和難度都是刻意設置的,而今后恐怕只會越來越難。
突出選拔性,注重邏輯推理能力考查
在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看來,今年的數學全國卷提高了考查邏輯推理能力試題的比例,把考查邏輯推理能力作為命題的首要任務,考查考生縝密思維、嚴格推理能力。
例如,全國Ⅰ卷第7題將函數奇偶性、函數導數與函數圖像等知識遷移到創設的問題情境中,結合圖形考查推理論證能力。而各卷立體幾何題的設計,將空間想象能力、運算求解能力與邏輯推理能力有機結合,突出對考生綜合素質的考查。
淡化特殊技巧,考查通用數學方法
從今年的全國Ⅱ卷理科數學試題上看,命題更加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重點考查學生的數學能力。
例如,全國Ⅱ卷的第11、18題重點考查考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第12、21題重點考查考生的數形結合的思維能力,第4、16題則重點考查考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
重視實際應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2016年高考數學試題命題,也體現了緊密結合社會實際和考生的現實生活的特點。
比如,全國Ⅰ卷第4題的情景涉及公司班車,第16題為高科技企業產品利潤,第19題為企業的成本控制。全國Ⅱ卷第18題為保險費用的設計,文科第8題情景為交通燈設計。全國Ⅲ卷第4題的情景為旅游城市的氣溫統計,第18題為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
此外,今年的數學試題設計努力發掘我國古代數學的精髓。例如,全國Ⅱ卷第8題的程序框圖考查我國南宋時期著名數學家秦九韶提出的求多項式值的算法,可以通過解題使考生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
今后的高考數學命題,更多是以一道題為載體,呈現給考生一類題,通過這道題讓考生掌握化歸與轉化的思想方法,以及解決某一類問題的通用方法,從而達到檢查能力水平的目的。
同時,命題還會充分考慮考生數學能力的個體差異。絕大多數試題的解答方法、思維方式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種多樣的。通過方法選擇、解題時間長短,區分出考生能力的差異。
考生在數學刷題過程中,一定要養成歸納總結的習慣,同時做到有意識地訓練舉一反三、一題多解,找到最科學的方法。
英語一直是一個“穩”字貫穿始終。“核心為穩”“穩中有變”“變中求發展”,這是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英語學科命題專家對今年英語高考題的總結。“核心為穩”是指考查內容范圍相對穩定,各套試卷難度基本穩定;
“穩中有變”是指在穩定的基礎上,題目類型逐步更新;“變中求發展”是指適度變化,各套試卷的信度和效度不斷向更高水平邁進。
注重考查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
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介紹,2016年高考英語科各套試卷力求全面考查考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聽力理解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突出了英語學科的基礎性、綜合性和應用性。
2016年高考英語全國卷三套試卷聽力部分兩節通過10段材料和20個問題考查考生理解英語口語的能力;閱讀理解部分“四選一”和“七選五”兩種題型相結合,既考查理解文章信息的能力,又考查理解篇章結構的能力;
完形填空、語法填空和短文改錯相互補充,全面考查考生準確運用英語詞匯、語法知識的能力;寫作任務情境緊貼生活,側重考查考生使用書面英語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
這樣的題目類型搭配基本覆蓋了考生應當掌握的基本語言技能以及各語言技能中包含的具體語言運用能力。
英語雖是“洋文”,但也要弘揚中華優秀文化
據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介紹,今年全國與各地命制的9套英語試卷,所
有篇章材料都與當代社會生活緊密相關,在語言材料的選擇上,旨在說明外語學習不僅是為了培養青年學生的國際視野,更是為了促使他們在學習中養成國家情懷,對民族文化和國家發展保持信心。
2016年全國I卷語法填空題選用了有關中國成都熊貓基地的文章作為素材。一位來自英國的記者講述了自己與國寶大熊貓的不解之緣,從側面反映出我國在生態資源保護方面的突出成就。
全國III卷語法填空題選用了介紹筷子歷史的文章作為素材。作者通過講述筷子的演化歷史體現了中華民族祖先們的智慧和文明對亞洲乃至世界的廣泛影響
閱讀材料“上天入地”,側重考查學生信息提取能力
在英語教學界,有種說法叫:“得閱讀者得天下。” 據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介紹,題目類型對試題難度有決定性作用,以全國卷為例,聽力和閱讀理解部分考查的是輸入性技能,多采用選擇題,難度相對較低;
語言運用和寫作部分考查詞匯和語法的綜合運用能力,要求考生或是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準確應用相關詞匯和語法,或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按要求完成書面交際任務,難度相對較高。
今后的高考英語試題會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導向,就是提倡英語學習當中不要過分鉆研語法知識、詞匯知識,而應更多強調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忌欢ㄒ谡Z言運用和寫作部分,多下些功夫。
文綜
政治:緊貼熱點話題,引導學生擁抱生活
屠呦呦獲獎、“一帶一路”、精準扶貧、“互聯網+”……看到高考文科綜合試卷,考生或許有一種親近感,諸多社會熱點題材寫入其中。
縱觀2016年高考文科綜合思想政治科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認為,2016年命題堅持能力立意的取向,注重發掘時代主題,精選題材,構建問題情境,強化了對學科基本能力的考查。
文科綜合全國Ⅱ卷第39題的精準扶貧題材,文科綜合全國Ⅲ卷第38題的“互聯網+”題材等,均緊貼國家當前政治、經濟、科技、社會生活等領域的熱點話題。
關注時事,關注社會生活,在參與社會生活過程中培育學科素養。
歷史:以史為鑒,通古今之變
以青銅銘文考查文字的歷史作用;借梁啟超之言,抒發近代仁人志士對于民族進步、國家強盛的追求……2016年高考文綜全國卷歷史題,以史為鑒,關涉當下,體現了歷史對現實的觀照。
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分析,今年各卷都以間接方式涉及到當今中國與世界的熱點問題。例如,全國Ⅰ卷48題以唐朝名將高仙芝經營西域為題眼、全國Ⅱ卷第41題以唐代玄奘及法顯的行蹤為材料,從一個側面考查學生對“一帶一路”歷史背景及當下發展戰略的理解。
全國Ⅲ卷第40題以明清社會救濟為題材,涉及當前精準扶貧這一現實問題。
全國I卷第41題依舊是最受關注的題目。材料提供了近代法國思想家盧梭民主思想的要旨,要求考生結合所學世界史的相關知識,圍繞“制度構想與實踐”自行擬定具體論題。
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解釋說,這些題目考查了解讀材料、發現問題、形成觀點、完成論證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歷史學科學習與探究的所有重要環節。
歷史學科開放性的題型,給了考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展開對二者關系的討論。今后只會越來越多此外,整合歷史知識、探求并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也是今后高考考查重點。
地理:以人地關系為支點,考查學科核心素養
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分析,今年高考地理試卷在試題類型、各部分內容比重、呈現形式、風格等方面,基本上延續了前些年的特點,給考生以熟悉感和親切感。
今年地理試題最明顯的特征是“以人地關系的分析”為支點,通過考查廣大考生對“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相互協調發展等”人地關系的認識與態度,引導考生樹立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因地制宜的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形成文明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重點復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是應對高考的不二法門。
理綜首先想到的就是公式和計算。然而今年的理綜試題,可不是靠著背誦和計算就能完事兒的。
3個學科的試題設計,都引入了不少生活實踐中的科學細節,更加注重考查實驗探究能力,也更加貼近全球最前沿的科研項目和工業實際。
實踐:量身高稱體重,科學有用且有趣
注重聯系生活實際,一直是近年高考理科試題的命題趨勢,今年的試題則在這一趨勢的基礎上,變得更“接地氣”。
以物理學為例,既有生活中會出現的風速儀、氧氣瓶充氣等學科性很強的應用工具,又有生活中十分常見的“身高體重測量儀”。北京卷更是緊跟生活需要,以霧霾天氣為背景,不但貼近生活,而且還是考生們日常極為關心的內容。
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物理特級教師劉丹杰認為,這道題考查了學生數量級換算,以及力學、熱學方面的知識,還兼顧了對獲取信息能力、建模能力的考查。
生物卷中亦有加酶洗衣粉的選擇、泡菜中微生物的分離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認為,這些試題在強調知識實用性的同時,也提高了試題本身的趣味性。
實驗:細胞學遺傳學,對接學科最前沿
在讓學生了解最新科研成果的同時,今年的理綜試卷還試圖通過設計新穎的實驗情境,在較高層次上考查考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今年的物理命題體現出了一種新趨勢——考查學生的物理學核心素養——不能靠死記硬背或題海戰術,全靠學生對基本原理的掌握、理解和運用。這也正是命題者的意圖。
實用:回歸學科本質,上手易區分度高
開放、靈活、創新、聯系實際,讓理綜試題成了今年高考的又一“談資”。這些“花活兒”并未影響試題的基礎性和區分度,反而因為回歸學科本質,讓今年的理綜卷在一線教師中獲得了較高的評價。
今年都是單題多過程,容易上手,但要想答得好,則對能力要求較高。這樣的形式設置也讓今年的理綜試題變得更有區分度。
高三復習計劃
1、認真回顧課本知識:高中三年全部課程
高三前期,同學們老老實實把課本弄懂。弄懂課本不是光記住結論,而是要通讀。即理科全部的原理要弄清、語文課文內標注的字詞句摘抄、英語課文至少要達到念的通順、文史類知識主線及同類型知識要素要學會整理等。
第一輪復習十分重要,大家千萬不要埋頭做題,而是先看課本,再“精”做題目。在復習過程中一定先將課本看明白了,然后再做題,做題過程中不許看課本,不許對答案。會就會做,不會做一定要先想哪些內容遺忘了,哪里想錯了,先做后面的,等隔一定時間再看不會做的,馬上看的話效果打折扣的。
2、把握好自己的節奏:提高自學能力與多問
很多學生因為在復習過程中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導致前面部分沒弄懂,后面部分更是拉下,學校在教學節奏控制上又不能根據學生本身制定。因此我建議學生一定要提高自學能力,如果實在跟不上節奏,就先關注最基礎最簡單的題目,將遺漏的課本部分做好畫線標記,或將頁面折起做標記,以利于及時的回顧。
在學的過程中不要因為面子問題不敢發問,建議學生在弄不懂的問題上多問同學,多問老師。最好能夠找到水平相當的同學,互相約定好給對方做考察,給對方講解雙方對知識點的認識,互相研究題目。
同學之間相互溝通時所掌握的內容比問老師的效果更好,因為在互相溝通的時候可以帶者任何疑問,可以很容易的將思維的漏洞補齊。
3、正確處理作業和練習
在處理作業上,千萬不要死磕題目,記住兩個原則:
一、不要和自己過不去。第一遍做不出來或做錯就直接先放棄,但是要保留這道題,每天抽1~2分鐘看下這類不會做的題,無論是看課本也好,聽老師講解也好,做到一眼看出這題怎么做時,再動手做,并將這類題型留好。
二、要加強互動性。不僅是和同學之間的互動,還要和課本進行互動。做完作業不要看對答案,留到第二天把有困難的和同學交流,或第二天看別人怎么做,然后問他怎么想的。如果不善于問同學,至少等到第二天再看課本或是答案。
無論對錯,看答案或對答案的過程中盡量回顧當時我是怎么想的,與別人差別點在哪里。這樣,盡管你當時沒有“獲取”答案,但是留下了疑問,又多一些時間來探討自己做題時的思維。
當基本弄懂一個章節后,一定要定期回顧,如一周的時間后,翻一下課本,這周學了什么,然后給自己限制時間做幾道題,用以驗證自己哪些內容真正是明白了。通過這么練習,遠遠比大量做題效果好的多。
4、利用每一次考試做好三件事
處理考試上,要認同自己。分數很重要,重要的是你得到的那些分數和你得不到的分數,畢竟不是高考,當前階段分數的高低沒有任何意義。
你只需做三件事:
一、根據你所獲取分數的部分,整理你當前會的知識,會做的題型。
二、根據你所丟的分數,立即回歸課本,看完課本后再做一遍。
三、拿著卷子問自己,當時做對的題自己是怎么想的,不會的題當時是怎么想的,現在會的題和當時不會做時差距在哪里。
5、努力很重要不要瞎努力
很多人認為高三有一年的時間,只要花時間肯學,成績一定能上去。其實這話是不對的,考試并不是你一廂情愿的付出就有收獲的。同樣一個事物,有的人幾秒鐘就可以認知,有的人花費幾天的時間也難以理解。這其中的差距是什么呢?
方法很重要,看問題的角度也十分重要。做英語題最大障礙是單詞不認識,希望在大量做題的過程中吃透英語單詞。其實他的出發點就根本錯了。英語是一門交際語言,美國文盲都能說的很溜,他們認識單詞嗎?不認識。會犯語法錯誤嗎?不會。他們懂句子結構分析嗎?不懂。但是不影響他們交流,并且說的很標準,很規范。
那么我們就直接從英語的實用角度上去學習英語,通過讀課文,揣測其句意,哪怕你并不知道考試這道題考察你什么,但是你畢竟能夠通過語言表達的方式做出來。這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導致學習考試的方法也不同,當你找到最適合的方法時,就是你突破的時候。當你還停留于死記硬背,盲目做題時,那么是你停滯不前的時候。
至于方法,有學習的方法,有考試的技巧,這些都是方法,如前面說的,根據英語用來交流的表達習慣,及語意的精確原則做題,就是一種方法和技巧。如英語完型填空中凡是關聯詞、轉折詞必然有暗示,也是一種方法和技巧。像選擇題,我們完全可以忽略中間過程,只得出結論,就有很多方法。
如數學關于取值范圍的,我們可以根據選項來取特殊值代入驗證。如文史類(甚至生物)選擇題,我們完全可以按照語文閱讀理解的角度去分析出最佳答案,即使某些知識點遺漏了也能得分。
在日常學習上,定期歸納、總結等,只要適合自己的,就是好方法。
看過“高三復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