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歷史中外歷史專項練習題附答案
2017高考歷史中外歷史專項練習題一、選擇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 下列組合錯誤的一項是 ( )
A.蘇美爾人——楔形文字
B.古巴比倫王國——漢穆拉比法典
C.雅利安人——種姓制度
D.《吉爾伽美什》——紙草
3. 古代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與古希臘的城邦國家時期處于同一時代,但卻創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造成這種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理環境的巨大差異 B.人口素質的巨大差異
C.思想文化繁榮程度的顯著不同 D.經濟活動形式的顯著不同
4. 下列東西交流的史實,按時間順序發生在最后的是( )
A.鄭和率船隊出使西洋,到達西亞和非洲 B.以“蘭學”為名的西方科學知識傳入日本
C.馬可波羅行記介紹元朝大度的繁華景象 D.中國“四大發明”經阿拉伯商人傳入西方
5. 人們在歷史研究中,由于立場和觀點的差異,對歷史事件的解釋往往會有不同,如關于哥倫布航行到達美洲這一事件:過去,歐洲人總以歐洲為中心來理解:美洲土著則立足自身看問題:在當今全球史觀的引導下,人們又有了新的認識。能正確反映上述說法的排列是:( )
A. 歐洲/發現,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觀/侵犯
B. 歐洲/文明相遇,美洲/發現,全球史觀/侵犯
C. 歐洲/侵犯,美洲/發現,全球史觀/文明相遇
D. 歐洲/發現,美洲/侵犯,全球史觀/文明相遇
6. 17—18世紀上半葉歐洲發生的重大變化有( )
①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完成 ②自然科學領域取得了許多成就 ③啟蒙運動在法國形成高潮 ④羅馬教會的權威被動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7. 與世界近代時期相比,現代歷史時期新增加的基本矛盾是 ( )
A.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的矛盾 B.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矛盾
C.殖民地與資本主義國家的矛盾 D.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
8. 下列不屬于直接反對外來侵略的重要戰役是( )
A.納西比戰役 B.廊坊、楊村阻擊戰 C. 瓦爾密大捷 D.萊比錫之戰
9. 考歷史備考專題復習中,如果老師要同學們對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發展趨勢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進行概括,那么你認為下面各項中不夠準確的是( )
A .從君主制過渡到共和體制 B.從專制主義到政治民主
C.從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 D.從封建神學到科學理性
10. 以下戰爭與推動改革沒有直接關系的是( )
A、第二次鴉片戰爭 B、克里木戰爭 C、甲午戰爭 D、埃土戰爭
2017高考歷史中外歷史專項練習題二、主觀題
11.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6至17世紀的中國,新的經濟形態還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思想家們……提不出新的社會方案,而只能用擴大相權、限制君權、提倡學校議政等辦法來修補封建專制制度。l8世紀歐洲啟蒙思想家則拿出了……的資產階級國家藍圖。
——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
材料二 伏爾泰在談及孔子思想時嘆言道:“歐洲的王族同商人發現東方,只曉得求財富,而哲學家則在那里發現了一個新的精神的與物質的世界。”
——伏爾泰(《禮俗論》
材料三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啟蒙運動是在一個逐漸形成、形成后又不斷更新最終得到強化的文化大環境中展開的。……到 17、18世紀,文化大環境又進行了一次更新。17世紀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啟蒙運動率先為構筑一個新的理性主義文化大環境開辟了道路。到18世紀則出現了西方“__合力并舉”的形勢,這一切終于催化著醞釀已久的理性主義文化大環境蒸蒸而生。
——王賢仙《近代中西文化啟蒙之淺析》
材料四 (西方民主思潮)誕生之后,……對世界各國都造成了深刻地沖擊。對中國沖擊的結果是儒家文化逐漸失去了統治地位。如果我們將中國傳統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樹,洋務運動只不過剪斷了一些枝葉,辛亥革命則相當于將這棵大樹砍斷了。
—— 知原《西方文明對中國的沖擊及中國文明的嬗變》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出中國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思想家們”的主要代表。他們提不出“新的社會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2)l8世紀歐洲啟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樣的“資產階級國家藍圖”?(4分)
(3)根據材料三,指出伏爾泰所嘆言的歐洲商人發現的“東方”是指什么事件?哲學家發現“新的精神”世界又指的是什么?(2分)
(4)材料三中18世紀西方出現“__”,分別指的是當時歐洲政治、思想、經濟領域的什么重大事件?(4分)
(5)材料四中“將這棵大樹砍斷”的含義是什么?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民主思潮在中國的主要實踐活動還有哪些?(4分)
12. 古代東西方文明(6分)
“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搖籃.奧林匹克的故鄉.歐洲對外貿易的發源地,為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人類發展歷程中,以古代中國和古代希臘為代表的東西方文明曾經彼此交融,相映生輝”。
——吳邦國:《在中希經貿合作論壇上的演講》
請回答:
(1)“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搖籃”指古代希臘創造了怎樣的文明成果?(1分)
(2)古希臘城邦中哪一個城邦的政治文明對人類政治文明發展歷程的影響最為深遠?(1分)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點是什么?(1分)
(3)“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明”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什么?(1分)它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2分)
13. 城市市民階層的形成與發展對歷史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希臘工商業持續發展, 在這場工商業發展的浪潮中,雅典的工商業也得到發展,部分人借此發財致富,成為工商業奴隸主。工商業奴隸主原先大多出身平民階層,盡管經濟上富裕,但由于其出身低下,所以在社會上仍然遭到貴族的歧視,在政治上沒有地位。他們不滿于貴族的統治,在政治上逐漸與平民站到一起。
——摘自人民版教材《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公元前七世紀左右雅典市民階層的壯大和團結促使雅典在政治上發生了什么重大事件?這一事件對雅典歷史發展有何深遠影響?
材料二:明朝中葉以后,資本主義萌芽悄然興起。在商品經濟的作用下,依托于城鎮經濟的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市民階層所要求的商業社會原則與封建的政治經濟體系發生沖突。為了保障既有的經濟利益,市民階層要求改變舊的統治秩序,從而對晚明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
——摘自網絡文章
(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市民階層的壯大對晚明思想和文化的巨大影響。
材料三:中國歷史上數千年來的政治變革和革命斗爭,都是以農村及農民群眾的揭竿而起、攻城略地為主要形式……只有辛亥革命,是以城市的起義和政治變動以及城市市民的參與為特征,達到推翻封建王朝,以資產階級政權取而代之的目的。
……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水平和資產階級的歷史特點,使城市市民等級在整體上具有了與它主體階級相一致的利益關系,因而他們能夠在革命時期內支持和參與資產階級政治變更的斗爭,并在實質上推動了它的成功。然而,與它的主體階級一樣,市民等級也同樣存在著種種的弱點,這些弱點又給予辛亥革命的成敗以重大的影響,并最終導致了辛亥革命的失敗。
——摘自王繼平《近代中國與近代文化》
(3) 歸納材料三的主要觀點,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初中國市民階層壯大發展的根本原因。
材料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結構轉型的主要變化是大量農民轉化為工人等城市居民,這一社會群體是新興工人階層與新市民。雖然他們的社會經濟地位在不斷改善,但仍然沒有走出二元化城鄉壁壘,沒有享受到平等的市民待遇。
——摘自《江西社會科學》05年第三期
(4)根據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城市“農民工”的認識。
14. 大國掘起是世界歷史舞臺上令人矚目的現象。在近代歷史上,英國、德國、俄國(1917年前)都經歷了崛起的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英國崛起的諸多因素中,關鍵因素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創新與經濟領域的變革,請指出其表現形式及實現途徑。(4分)
②普法戰爭后,德國走上崛起之路。指出德國崛起的重要前提及其實現方式,并概括推動德國崛起的主要內外因素。(4分)
③19世紀60年代起,俄國也開始崛起。請問崛起過程中俄國在內外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舉措?(3分)
④分析英國、德國、俄國崛起道路的共同之處,并就中國的繁榮富強之路談談你的看法。(4分)
2017高考歷史中外歷史專項練習題答案
一、選擇題
1. D
解析:中世紀的僧侶貴族屬于富有的統治階級,不是中產階級,③是錯誤的。
2. D
3. D
4. B
5. D
6. C
7. B
8. A
9. A
10. D
二、主觀題
11. 答案:(1)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 小農經濟(或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資本主義萌芽十分微弱。(6分)
(2)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制、“三權分立”、民主共和制 。(4分)
(3)新航路的開辟; 孔子的儒家思想。
(4)法國大革命、啟蒙運動、工業革命。
(5)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實業救國。
12. 答案:(1)愛琴文明(或克里特文明/海洋文明)或民主政治等。(1分)
(2)雅典;(1分)人民主權,輪番而治(或公民享有平等權利,集體掌握國家權力,全體公民必須遵守法律,依法治理城邦國家。)(2分)
(3)建立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1分)
一方面,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統一與文明的延續,為中國在古代創造輝煌的成果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明清以后君主專制的空前強化阻礙了中國的發展,使中國落后于西方。(2分)
13. 答案:(1)重大事件:公元前594年梭倫實行了全面的社會改革。
深遠影響:促進了雅典國家的形成,奠定了雅典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礎。
(2)思想上:明末清初李贄、 黃宗羲、顧炎武等對封建專制展開了激烈批判,反封建民主思想產生,沖擊了封建專制統治。
文化上:反映市民階層需要的世俗小說大量出現。
(3)觀點:辛亥革命是以城市起義和城市市民的參與為特征的政治革命;城市市民等級與資產階級有著一致的利益關系和相同的弱點;城市市民等級的特點決定了辛亥革命的成敗;
原因:甲午戰爭后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4)城市“農民工”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中的必然;是我國城市化發展中的未來市民階層;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必須正確對待城市“農民工”問題。等等
14. 解析:
①注意“其”的所指包含了政治制度與經濟領域兩個方面。
②以王朝戰爭的形式實現統一的德國,逐漸走上了崛起的道路。德國的崛起既得益于工業革命的推動,也與對外侵略緊密相關。
③抓住“19世紀60年代”這一所給時間信息,即可聯系到1861年改革和改革后俄國對外擴張加強等內容。
④共同之處在綜合前三問基礎上可以比較容易得出。看法的闡釋應在明確我們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性質的基礎上,聯系現實展開。
答案要點:(共15分)
①政治: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通過光榮革命(或權利法案)實現。
經濟: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通過工業革命實現。
②德意志統一,通過三次戰爭實現。
主要內因:推行工業革命,發展資本主義。
主要外因:推行殖民擴張政策。
③對內舉措:1861年農奴制改革,推動資本主義發展。
對外舉措:推行殖民擴張政策。
④共同之處:都經歷工業革命,發展資本主義;都推行對外殖民擴張政策。
看法:中國要大力發展經濟,增強國家實力;要走和平發展(和平崛起)之路。
猜你感興趣:
1.2017高考歷史古今中外改革專項練習題附答案
2.2017高考歷史明清專項練習題附答案
3.2017高考歷史秦漢專項練習題附答案
4.2017高考歷史鴉片戰爭專項練習題附答案
5.2017高考歷史解放戰爭專項練習題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