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歷史易混淆知識點總結(2)
2017年高考歷史易混淆知識點(二):中國現代史部分
40、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提示: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結束,而不是社會主義革命的結束。
它是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4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提示: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只是該制度的一個重要機構。
42、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社會主義國家的綱領性文件是《共同綱領》。(×)
提示:
《共同綱領》規定的國家性質是新民主主義國家,但其發展方向是社會主義社會。
1954年憲法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首次規定國家的性質是社會主義國家。
43、中國要避免十年“__”的悲劇重演就是要反對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
提示:
中國要避免十年“__”那樣的悲劇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實行并落實依法治國方略,而不單是防止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
44、“一國兩制”政策下“兩制”的地位相同。(×)
提示:
“一國兩制”并不是說“兩制”都是主體。
“一國兩制”的前提和基礎是一個國家,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種制度并存,國家的主體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
45、香港、澳門問題與臺灣問題的性質和原因是相同的。(×)
提示:
臺灣問題不同于港澳問題,臺灣問題是中國國共兩黨內戰遺留問題,屬于中國內政;而港澳問題是殖民主義遺留問題,需要國家間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46、臺灣問題與德國問題、朝鮮問題性質完全相同。(×)
提示:
東西德、韓國和朝鮮問題是二戰后根據國際協議形成的,屬于二戰的遺留問題。臺灣問題是國共兩黨內戰遺留問題,屬于中國的內政問題。
47、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是實現民族完全自治。(×)
提示: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范圍內,在中央政府集中統一領導下,遵循國家憲法的規定,各少數民族以聚居區為基礎,建立自治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利,當家作主,管理本地區本民族內部事務的自治制度。
其主要特點是中央統一領導下的區域自治;都必須是在依照憲法規定的權限下行使自治權;是以少數民族聚居為基礎實行的區域自治。
48、1971年中國挫敗了美國企圖阻止中國加入了聯合國的陰謀。(×)
提示: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聯合國。
這是因為中國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也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創始國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
49、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的發布,標志著中美正式建交。(×)
提示:
中美正式建交的標志不是l972年《中美聯合公報》的簽署,而是l979年初開始中美建交;
1972年尼克松訪華以及《中美聯合公報》的簽署說明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關系實現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著美國放棄壓制中國的政策。
50、中日關系正常化的根本原因是中美關系的緩和。(×)
提示:
中美關系的緩和推動了中日關系正常化,但不是根本原因,中日關系正常化符合中日雙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
51、新時期中國外交政策調整的出發點是“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提示:
新時期中國外交政策調整是隨著國際形勢和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而調整的,其出發點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
52、“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錯誤都是生產關系嚴重超越了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提示:
“大躍進”的錯誤在于違背了經濟發展規律,忽視了中國經濟落后的國情,與生產關系無關。
人民公社化運動片面強調“一大二公”,錯誤在于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發展水平極不適應,超越了歷史發展階段。
53、經濟特區就是實行不同于內地的特色經濟、政治制度。(×)
提示:
經濟特區就是經濟建設過程中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不同于內地經濟管理體制的地區,經濟特區不是政治特區,仍然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這與特別行政區不同。
54、毛澤東思想是毛澤東個人的思想。(×)
提示:
毛澤東思想并不是毛澤東個人的思想,而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對中國長期革命實踐中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出概括所形成的科學思想體系。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55、新中國成立初期“兩彈一星”研制的本質目的是為了打破美蘇兩國的核壟斷。(×)
提示:
“兩彈一星”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一星”研制戰略的提出是由20世紀五六十年代嚴峻的國際形勢和中國國內形勢決定的。
建國初期美蘇兩極格局已經形成,中國面臨美蘇的核威脅,為了打破美蘇核壟斷,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果斷地作出了獨立自主研制“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
打破美蘇核壟斷維護世界和平只是客觀目的,研制“兩彈一星”的根本目的應是維護國家安全,服務社會主義和平建設環境。
56、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標志中國進入了航天時代。(×)
提示: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蘇兩國的核壟斷,加強了中國的國防實力,但這不是中國進入航天時代的標志。
1970年中國自己研制的“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從而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后第五個能夠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標志著中國開始進入航天時代。
猜你感興趣:
1.2017高考歷史重點知識點匯總
2.2017年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3.2017年高考歷史重點知識
4.2017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5.2017年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
6.2017年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
7.2017高考歷史必備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