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歷史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練習題及答案
2017高考歷史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練習題一、選擇題
1.(2016商丘調研)1932年,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紐芬蘭、印度、南非等英聯邦國家在渥太華召開帝國經濟會議,簽訂了11個雙邊協定,制定了帝國特惠制。其主要內容是:對成員間的進口商品,相互降低稅率或免稅;對成員以外的進口商品,則征收高額關稅。特惠制實施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強對經濟的干預 B.擴大進出口數額
C.克服經濟發展困難 D.推行貿易自由化
解析:C 英聯邦國家間的合作并不是為了加強對經濟的干預,故A項錯誤;對成員優惠而對非成員苛刻,不一定會擴大進出口數額,故B項錯誤;材料的時間是1932年,材料的主體是英聯邦國家,他們團結合作,直接目的應是克服1929年以來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引發的經濟發展困難,故C項正確;“對成員以外的進口商品,則征收高額關稅”說明不利于貿易自由化,故D項錯誤。
2.意大利經濟學家阿銳基在《漫長的20世紀》中寫道:“為了拯救市場,拯救在市場條件下繼續維持的自由資本主義,唯一的辦法居然是中止市場!但中止市場又不是消滅市場,市場的一切形式都必須保留下來,買賣的過程也應該一如既往,需要的是一種能夠控制市場的權力,而執行這種權力的恰恰是國家!”作者闡釋的是( )
A.英、荷的重商主義 B.蘇俄(聯)的新經濟政策
C.美國的羅斯福新政 D.蘇聯的戈爾巴喬夫改革
解析:C 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表明,經濟活動完全靠市場調節失靈,“需要的是一種能夠控制市場的權力,而執行這種權力的恰恰是國家”,美國的羅斯福新政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符合題意,故C項正確;英、荷的重商主義出現在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階段(自由資本主義之前),與“繼續維持的自由資本主義”不符合,故A項錯誤;蘇俄(聯)的新經濟政策、蘇聯的戈爾巴喬夫改革都是為了挽救社會主義,故B、D兩項錯誤。
3.(2016太原模擬)1933年5月7日,羅斯福在著名的“爐邊談話”中說:“黃金,在一定程度上還有白銀,都是通貨的完美無缺的基礎。這也就是我決定現在不允許美國持有的任何黃金外流的原因。”1933年6月5日,國會決議限定過去和未來一切公司契約均禁止用黃金支付,至此美國最終放棄了金本位制。他這樣做的目的是( )
A.進行幣制改革,推動工業發展
B.降低物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刺激通貨膨脹,推動經濟復蘇
D.刺激通貨緊縮,改革銀行體系
解析:C 美國放棄金本位制,是對幣制進行改革,但沒有反映出推動工業發展的目的,故A項錯誤;放棄金本位制,會加劇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故B項錯誤;羅斯福認為黃金白銀“都是通貨的完美無缺的基礎”,通過刺激通貨膨脹來推動經濟復蘇,故C項正確;放棄金本位制,刺激通貨膨脹,而非通貨緊縮,故D項錯誤。
4.(2015洛陽一模)下列兩個歷史時期主要經濟體年平均增長率的變化,反映了( )
A.兩次世界大戰對世界經濟發展的重大影響
B.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
C.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動搖
D.日本經濟發展速度長期居世界領先地位
解析:B 材料中涉及的是兩次世界大戰前后的和平時期,故A項錯誤;柱狀圖中美、法和英、日等國分別在兩個時期經濟發展的年平均增長率,說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故B項正確;美國經濟年平均增長率的下降并不能體現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動搖,故C項錯誤;日本經濟發展速度只是在1950~1973年期間居世界領先地位,故D項錯誤。
梅納德·凱恩斯出版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引發了經濟學說史上的革命,20世紀70年代后,西方出現了新的經濟學流派,有人認為該流派就是“對凱恩斯革命的反革命”。下列哪一主張屬于該流派的思想( )
資*源%庫
B.通過高福利來消除貧富差距
C.加強自由經濟成分,減少國有企業的比重
D.反對經濟全球化
解析:C 根據所學,凱恩斯主義主張國家應當對經濟生活進行干預和調節,因此“對凱恩斯革命的反革命”必然要求國家減少對經濟的干預,增加自由經濟的成分,這也符合20世紀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滯脹”出現后采取的措施,故C項正確。
6.下列表格為歐共體國家某一時期的經濟統計數據,推測其要認定的時期可能是( )
時期 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 平均失業率 年平均通貨膨脹率 約0.9% 約11.5% 約9.5% A.1948~1952年 B.1968~1972年
C.1978~1982年 D.1988~1992年
解析:C 材料反映了經濟發展停滯,失業率、通貨膨脹率較高的現象,依據所學可知,這是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出現的“滯脹”現象,故C項正確;A、B兩項處于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均排除;D項時期內,歐共體國家經過調整經濟政策,已走出了“滯脹”,排除。
7.某國經濟政策規定:“大部分私人商業機構已被取締,國家也不再通過商業渠道組織流通和分配……企業之間取消貨幣結算,職工工資的90%以上以實物形式支付,公共服務和教育實行免費制。”該政策的實施有利于( )
A.動員人力物力保證戰爭需要 B.順利過渡到社會主義
C.刺激消費應對經濟危機 D.推進福利國家形成
解析:A 從題干中的“大部分私人商業機構已被取締”“企業之間取消貨幣結算,職工工資的90%以上以實物形式支付”等信息可知該政策排斥商品貨幣關系,應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故A項正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后來使蘇俄出現了嚴重的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故B項錯誤;C、D兩項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8.(2016云南質檢)有蘇聯領導人在1925年評論某項經濟政策時指出:“它是無產階級國家所采取的一種特殊政策,它預計到社會主義成分戰勝資本主義成分……預計到消滅階級和建立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下列符合這一經濟政策的是( )
A.利用軍事特殊時期將大中小企業收歸國有
B.利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展社會主義經濟
C.盡快實現工業化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物質基礎
解析:B 新經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發展資本主義,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擴大生產,鞏固工農聯盟,逐步進入社會主義,與“它預計到社會主義成分戰勝資本主義成分……”相符,故B項正確。A項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內容,C項是斯大林體制的內容,二者均排斥“資本主義成分”,故排除;D項是赫魯曉夫改革的措施,與題意不符,排除。
A.工業和軍事方面 B.政治和經濟方面
C.綜合國力方面 D.反法西斯戰爭方面
解析:A 材料強調了斯大林使蘇聯由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變為軍事強大、工業發達的(擁有核武器)國家,故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
10.(2016石家莊摸底)蘇聯推行農業全盤集體化后,成員參加集體農莊的同時還可以有一塊供自己支配的宅旁地,是集體經濟下的個人經濟。讀下表1940~1945年集體農莊個人經濟農業種植面積占全國種植面積比例變化,認識正確的是( )
資*源%庫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全國農業
種植面積
(公頃) 15 041.4 10 812.4 8 771.4 9 410.9 10 985.1 11 360.1 集體農莊
個人經濟
種植面積
占比 3.0% 2.9% 資*源%庫 4.0% 4.4% 4.3% A.蘇聯領導人認識到個人經濟是集體農莊的有益補充
B.戰爭年代威脅社會主義公有制地位的私人經濟增長
C.個人經濟增長有利于滿足農民家庭生活的基本需求
D.個人經濟是不參加集體農莊的農民經營的個體經濟
解析:C 表格中的數據體現了集體經濟下的個人經濟總體呈上升趨勢,體現了二戰時期,蘇聯國內經濟遭受戰爭破壞,日用品短缺,需要通過發展個體經濟彌補短缺的現實,并不是戰爭年代威脅社會主義公有制地位的私人經濟增長,故B項錯誤,C項正確。材料主要涉及農業集體化問題,沒有涉及領導人的認識問題,故A項錯誤;個人經濟是集體經濟下的個人經濟,故D項錯誤。
11.(2016常德調研)1952~1964年,蘇聯政府收購各種谷物的平均價格指數提高了7.48倍,收購畜產品的價格指數提高了15.69倍。這說明赫魯曉夫( )
A.試圖調整國家與集體農莊的關系
B.改變了蘇聯農業落后的狀況
C.使自己成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
D.收購太多將影響農民積極性
解析:A 斯大林執政時期,實行農業集體化運動,保證工業化建設的順利進行,這嚴重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農業發展受到極大破壞。赫魯曉夫上臺之初,農業問題尤為突出,為此他進行了農業改革,用收購制代替農產品義務交售制,并提高農副產品的收購價格,刺激人們的生產積極性,故A項正確;B項“改變了”說法錯誤;僅從材料內容無法得出C項結論,且與史實不符;D項“收購太多”材料無體現。
12.(2015山西診斷)20世紀70年代初,蘇聯決定通過合并企業和撤銷管理局的辦法建立生產聯合公司,精簡管理環節。有研究表明,“采取這一改革步驟,使爭權奪利的斗爭更加具體”。這是因為上述“改革”( )
A.完全背離了斯大林模式 B.使當權者的利益受損
C.客觀上造成思想的混亂 D.使國家體制更加僵化
解析:B 20世紀70年代初屬于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其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故A項錯誤;從改革的措施“通過合并企業和撤銷管理局的辦法建立生產聯合公司,精簡管理環節”,可以看出這一改革必然損害了部分管理者(當權者)的既得利益,從而遭到他們的抵制,并出現各部門爭權奪利的現象,故B項正確;C項是戈爾巴喬夫改革帶來的影響,故錯誤;題干中的精簡管理環節的改革措施,沖擊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而不是使這一體制更加僵化,故D項錯誤。
2017高考歷史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練習題二、非選擇題
13.(2016渭南聯考)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五年計劃給西方國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給發展中國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一個原因是,按照西方人的標準,蘇聯公民受到了嚴重的剝削。蘇聯人的衣衫襤褸、食物單調、住房糟糕和消費品匱乏給訪問蘇聯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一黨制政治結構中的個人自由缺乏、工會受束縛、教育受統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嚴格控制同樣使他們感到震驚。盡管蘇聯取得了五年計劃的成就,但蘇聯社會在大多數西方人看來,似乎并不是一個值得仿效的社會主義樂園。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戰后獨立的發展中國家的反應則完全不同。對他們來說,蘇聯是一個在30年內成功地將自己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轉變成世界第二大工業、軍事強國的國家。使這一驚人的變化成為可能的種種制度和技術對這些民族來說非常重要。盡管大多數民族最近已贏得政治獨立,但他們還沒有獲得經濟獨立。因此,他們是用羨慕而不是同情的眼光來看待蘇聯的生活水平。他們不太注意蘇聯人缺乏個人自由這一點,因為這些人在他們自己的國家里通常還享受不到這樣的自由。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為什么“蘇聯社會在大多數西方人看來,似乎并不是一個值得仿效的社會主義樂園”。(10分)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發展中國家“用羨慕而不是同情的眼光來看待蘇聯的生活水平”的原因。(6分)
(3)依據材料一、二, 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西方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蘇聯認識不同的原因。(9分)
解析:第(1)問,大多數西方人否定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原因在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依據材料一和所學回答“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弊端即可。第(2)問,發展中國家以羨慕眼光看待蘇聯,原因在于二者之間的差距,一方面是蘇聯在“斯大林模式”指導下,工業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科技上的落后。第(3)問,對蘇聯認識不同的原因在于,西方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與蘇聯對比的差距,西方國家民主制度比較完善、經濟發達、科技領先,因此不太認可蘇聯的成就;而發展中國家社會發展落后于蘇聯,因此蘇聯成為其羨慕學習的對象。
答案:(1)原因:蘇聯在政治上,權力高度集中,公民的自由權利得不到保障,法制不健全。經濟上: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重視重工業的發展,輕視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經濟結構不合理;輕視民生,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文化上:教育和文化傳媒受到政府的控制。(10分)
(2)原因:蘇聯在短時期內由落后的農業國,轉變成世界第二大工業、軍事強國;發展中國家經濟、技術落后。(6分)
(3)原因:西方國家:資本主義民主國家,人民的自由、民主權利得到一定的保障;經濟、科技、文化水平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他們看到了蘇聯民主、民生、民權方面存在的弊端。
發展中國家:雖然取得了政治獨立,但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等落后,更關注蘇聯經濟、軍事的發展。(9分)
14.(2016大連質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美國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表
時間
行業 1950年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交通通訊 7.23 6.43 6.18 6.16 6.61 6.03 批發零售 17.5 16.7 16.61 15.82 15.23 15.88 金融保險 2.73 3.71 4.04 4.65 5.94 8.31 房地產 7.82 9.62 9.63 10.24 11.47 11.31 社會服務 8.21 9.78 11.63 13.55 18.46 21.92 政府服務 11.35 13.08 15.95 14.97 14.43 11.0 ——魏作磊《美國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演變規律》
從表格中提取兩條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說明。(12分)
解析:材料數據體現了二戰后第三產業的發展狀況。由數據看以1970年為界即美國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滯脹”現象出現為標志,美國政府服務占GDP比重呈現兩個不同階段,即1950~1970年受凱恩斯主義影響,美國政府加強對經濟的干預。1970~2000年,為應對經濟“滯脹”,減少政府干預經濟。從整體數據看美國第三產業占GDP比重超過半數,其原因與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開展、政府對經濟結構調整、社會需求不斷增加等有關。
答案:(1)提取信息準確。
(示例)信息一:1950~1970年,政府服務占GDP的比重逐漸上升,1970~2000年比重逐漸下降。(2分)
信息二:20世紀50年代以來,第三產業占整個GDP的比重超過半數并呈不斷上升趨勢。(2分)
(2)關于“說明”的層級說明:
一等:說明合理,表述準確。
二等:說明比較合理,表述基本準確。
三等:說明不太合理,表述不太準確。
(示例)
信息一說明:1950~1970年,凱恩斯主義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主流經濟理論,政府對經濟進行大規模干預。7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滯脹”,政府又逐漸放松干預。(4分)
信息二說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政府對經濟結構的調整;社會需求的不斷增加;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4分)
猜你感興趣:
1.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練習題附答案
2.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練習題附答案
3.宋明理學練習題附答案
4.高三歷史工業革命單元復習題及答案
5.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練習題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