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高考文言文訓練題及答案
廣東高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每年春,總集大儒衛顗隆、田元鳳等講于郡學,朝吏文案之暇,悉令受書。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災,絕食者千余家。瓊普集郡中有粟家,自從貸粟以給付饑者。州計戶征租,復欲推其貸粟。綱紀謂瓊曰:“雖矜饑餒,恐罪累府君。”瓊曰:“一身獲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陳狀,使檢皆免,人戶保安。在郡六年,遭憂解職,故人贈遺,一無所受。
初瓊任清河太守,裴獻伯為濟州刺史,酷于用法,瓊恩于養人。房延佑為樂陵郡,過州,裴問其外聲,佑云:“唯聞太守善,刺史惡。”裴云:“得民譽者非至公。”后有敕,州各舉清能。裴以前言,恐為瓊陷。瓊申其枉滯,議者尚其公平。
遷左丞,行徐州事。徐州城中五級寺忽被盜銅像一百軀,有司征檢,四鄰防宿及蹤跡所疑,逮系數十人,瓊一時放遣。寺僧怨訴不為推賊,瓊遣僧,謝曰:“但且還寺,得像自送。”爾后十日,抄賊姓名及贓處所,道俗嘆伏。舊制以淮禁不聽商販輒度。淮南歲儉,啟聽淮北取糴。后淮北人饑,復請通糴淮南,遂得商估往還,彼此兼濟,水陸之利,通于河北。后為大理卿而齊亡,仕周為博陵太守。
廣東高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瓊所部人連接/村居無相染累/鄰邑于此伏其德郡中/舊賊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間善惡及長吏飲人一杯酒/無不即知
B.瓊所部人連接/村居無相染累/鄰邑于此伏其德/郡中舊賊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間善惡及長吏飲人一杯酒/無不即知
C.瓊所部人連接村居/無相染累/鄰邑于此伏其德/郡中舊賊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間善惡及長吏飲人一杯酒 無不即知
D.瓊所部人連接村居/無相染累/鄰邑于此伏其德郡中/舊賊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間善惡及長吏飲人一杯酒/無不即知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致事,猶“致仕”,指古代官吏因年老或疾病而退休家居。源于周代,漢代以后形成了制度。
B.郡學,指郡國的最高學府。漢代時設立,講授五經,與太學一起成為全國的兩級文化中心。
C.遭憂,猶“丁憂”,特指遭逢父母的喪事。丁憂期間,仕宦的官員必須解官去職,守喪三年。
D.各舉清能,指州郡根據當時選拔官吏的制度——察舉制,對孝順廉潔的人才考察后予以推薦。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蘇瓊重視社會治安,辦案認真細致,治內清明太平。他不僅善于快速破案,還能控制盜賊,為我所用,使治下的百姓無搶掠之憂,郡界安定。
B.蘇瓊清正審慎,嚴于律己。他留下趙潁的新瓜,卻置梁上并不剖食,打消其他人競貢的念頭;他在南清河郡六年后去職,沒有收受任何饋贈。
C.蘇瓊理政持平公正,一心為國為民。他在郡內大興儒學,命令郡中官吏在公務之暇都去讀書;他不因執政理念的不同而構陷濟州刺史裴獻伯。
D.蘇瓊關心人民疾苦,敢于為民請命。在治內遭受災害的情況下,他謝絕了善意的勸告,仍然冒著獲罪的危險,革除淮禁舊弊,造福兩岸人民。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一身獲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4分)
(2)寺僧怨訴不為推賊,瓊遣僧,謝曰:“但且還寺,得像自送。”(6分)
廣東高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4. C
5.D (察舉制,是指州郡對轄區內清廉能干的人才進行考察、推薦)
6. D(D項中錯誤之處是把兩件事說成了一件事,兩者混淆了。前者是為災荒謝絕善意;后者則說的是蘇瓊“遷左丞,行徐州事”,革除淮禁舊弊,而非“冒著獲罪的危險”。)
7.(1)我一人獲罪,卻能救活一千戶人家,還有什么可抱怨的? (2)寺院的僧人抱怨說不為他們追尋賊人,蘇瓊讓僧人回去,并對他們說:“你們只管暫且回寺,得到佛像自會送來。”
廣東高考文言文閱讀譯文
蘇瓊,字珍之,是武強人。蘇瓊出任南清河太守。零縣百姓魏雙成家丟失牛,懷疑是同村人魏子賓干的,將他送到郡里。蘇瓊一經審問,知道魏子賓不是盜賊,就將他放回。魏雙成上告說:“府君把賊放走,百姓家的牛到哪里去找?”蘇瓊不理,秘密巡視私訪,另外捉到偷牛者。從此以后,百姓家的牲畜都不再收圈,只是放散在外,說:“只管交付給府君。”平原郡有妖賊劉黑狗,煽惑徒眾,直通于滄海。蘇瓊郡內的百姓與那些人村落相鄰,但無人牽連在內,鄰近郡縣的人因此深服蘇瓊的恩德。郡中原有盜賊一百余人,蘇瓊把他們都安排在自己左右,民間善惡甚至官吏飲別人一杯酒,蘇瓊無不立即知曉。
蘇瓊性格清廉謹慎,從不接收私人信件。郡民趙潁曾任樂陵太守,八十歲退休還鄉。五月初,趙穎得到一對新瓜,親自來送,他倚仗年紀大,苦苦相請,于是蘇瓊就將瓜留下,放在廳堂的大梁上,竟不打開。別人聽說收下趙穎的瓜,于是爭相進獻新果,到郡府大門處,知道趙穎的瓜還在,互相看看就離去了。
每年春天,蘇瓊就召集儒學大師衛顗隆、田元鳳等到郡學講授經義,官吏在處理公務外的空暇時間,蘇瓊都命令他們去讀書。北齊文宣帝天保中,郡內發生大水災,百姓斷絕糧食的有一千余家。蘇瓊把郡中有糧的人家都召集到一起,自己向他們借糧,再分發給饑民。州里按戶征收田租,又要審查他借糧的情況。郡中的僚佐對蘇瓊說:“雖然是憐惜這些饑民,但恐怕這樣做會連累府君您。”蘇瓊說:“我一人獲罪,卻能救活一千戶人家,還有什么可抱怨的?”于是他上表講明情況,朝廷下令免于派使檢查災情及借貸之事,百姓們平安渡過荒年。蘇瓊在南清河郡六年,因父親去世而離職,對于朋友的贈送,一概不接受。
起初,蘇瓊任清河太守,裴獻伯為濟州刺史,裴獻伯用法嚴酷,而蘇瓊則以恩義養民。房延佑任樂陵郡太守,路過濟州,裴獻伯問他外界的反應,房延佑說:“只聽到講太守善,刺史惡。”裴獻伯說:“得到百姓稱贊的并不一定完全奉公為國。”后來朝廷有詔,要州里各舉薦清廉能干的官員。裴獻伯因為先前的話,擔心被蘇瓊陷害,而蘇瓊反而去為他申訴冤枉與滯留,議論的人都很稱許蘇瓊的公平。
蘇瓊后遷任徐州行臺左丞、行徐州事。徐州城中五級寺突然被盜走銅像一百個,有關部門查問搜檢,四鄰防宿以及有些被捕風追影而受懷疑的,一共逮捕了數十人,蘇瓊一下把這些人全部釋放回家。寺院的僧人抱怨說不為他們追尋賊人,蘇瓊讓僧人回去,并對他們說:“你們只管暫且回寺,得到佛像自會送來。”過后十天,了解到賊人姓名及其收藏贓物的地方,僧人與百姓嘆服不已。以前的制度以淮河為禁區,不允許商販隨意往來。淮南地區遭災,蘇瓊上表請求到淮北去糴糧。后來淮北百姓發生饑荒,他又請求允許淮南糴糧,于是商人得以往來,使淮河兩岸貨物得以流通,彼此都得到好處。通過水陸運輸,有些貨物直達黃河以北。后來蘇瓊出任大理卿,北齊滅亡后,他出仕北周,為博陵太守。
廣東高考文言文訓練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