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古詩鑒賞強化題含答案
浙江高考古詩鑒賞強化題(一)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樓寒,夢長安。
鄉(xiāng)思望中天闊,漏殘星亦殘。畫角數(shù)聲鳴咽,雪漫漫。
8.下闋寫景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簡要分析。(5分)
9.作者整首詞中抒發(fā)了哪些情感?請結(jié)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
浙江高考古詩鑒賞強化題答案
8.(5分)下闋描繪了一幅悲涼、凄冷的邊塞夜景圖,運用了視聽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手法。作者仰望夜室,高天遼闊,殘星暗淡,飛雪漫漫;聽到將盡的更漏、嗚咽沉郁的角聲。這些視覺形象和悠遠的聽覺形象結(jié)合在一起,描繪出一幅慘淡凄寒的景色,將將士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融入景物描寫之中。“塞外荒寒,征人夢苦,躍然紙上。”(畫面概括1分,手法2分,對手法的解釋2分)
9.(6分) ①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通過描寫明月千里、夢回長安、凝望高天的細節(jié)描寫直接抒情,表達戍邊將士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②對邊關(guān)艱苦生活的厭倦。金甲冰冷、戍樓苦寒,把將士的情感融入景中。③對邊關(guān)將士的同情。寫了如泣如訴的角聲、凄冷殘星,以景襯情。(每點3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
浙江高考古詩鑒賞強化題(二)
野望
王績①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②。
【注】①王績(585-644):字無功,絳州(今山西運城市萬榮縣)人。初唐時,曾官太樂丞,后棄官隱居于故鄉(xiāng)東皋村。②采薇:薇,是一種植物。相傳周武王滅商后,伯夷、叔齊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餓死。
8.詩的首聯(lián)化用了哪兩位詩人的什么詩句?有何作用?請簡要賞析。(6分)
9.這首詩的尾聯(lián)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
浙江高考古詩鑒賞強化題答案
8.(6分)第一問:①“東皋薄暮望”化用陶淵明的“登東皋以舒嘯”的詩句,②“欲何依”化用曹操“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詩句。(①②點各2分,其中寫出詩人和詩句各1分)
第二問:①首聯(lián)用典表達了詩人一種莫可名狀的孤寂無依的愁緒,②點題,并為中間兩聯(lián)寫景作了鋪墊。(每一個要點給1分)
9.(5分)感情:①尾聯(lián)表達詩人心念仕途卻又自知難以顯達的內(nèi)心的苦悶和悵惘的心情,②并露出欲學(xué)伯夷、叔齊隱居避世的意向。(答出①的給2分,答出②的給1分) 分析:①詩人登東皋遠望安逸閑適的秋日晚景圖,詩人油然而生的不是愉悅之情,卻是某種茫然若失、孤獨無依的情緒,②詩人在現(xiàn)實中找不到相知相識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懷伯夷、叔齊那樣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隱逸之士,可見詩人內(nèi)心的無奈和痛苦。(答出①②的各1分。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浙江高考古詩鑒賞強化題含答案相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