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考論述文閱讀題及答案
山西高考論述文閱讀原文
或“藝術性”。但這是否表明作家的這個“我”可以僅代表居在體這個主人,也就是所謂“小我”就夠了?可以漠視或拒斥社會和時代的需求?
③作家個體勞動成果要以“作品”形式面世。因此,歸根結底它是一種社會存在。這決定了文學創作和文學家生命歷程中本有的公共性。作家自我意識中不能缺少公眾意識。他內在的那個“我”須是一種“大我”。只要他是一個真正的作家,他總是以代言人的身份在場。宏大的如“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細微的如“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無不因為它們深切的憂天下情懷和對底層平民生存狀態真誠關愛、生動呈現而打動無數人的心,成為千古絕唱。
④更應看到,當下中國正處在一個巨變的時代,而這巨變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造就新型的現代化的中國人。而要造就一代新型中國人,關鍵是促成靈魂深處的變革,這就需要文化的引導。而文學可以也應該承載這種引導功能。俄羅斯人永世難忘普希金和果戈里,中國人心里總存著杜甫和魯迅,不正因為這些文學巨匠的作品深刻影響著一個民族理念民族性格的成型和成長嗎?只有擁有這種公共性才使得文學成為真正的文學,獲取旺盛的生命力也使作家成為本質意義上的“作家”。
⑤當然,我們也應警惕對文學公共性的庸俗化呈現的傾向,警惕它被“皮囊化”。當下文學的絕對私人化趨勢在市場鞭策下似有所轉向,應聲而起的是在產業化過程中取媚于大眾的所謂“公共效應”,追求極端的娛樂消遣爭點擊率收視率掙票房,只剩一張“皮囊”就自詡為“文學”。
⑥一千多年前,杜甫曾感慨“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下者已逝,來者無窮。這正是我們民族的現狀,也是文學的希望。讓文學這頭雄獅奔騰起來,為了文學,也為了我們這個中國。
山西高考論述文閱讀題目
10.下列對文章中關于“文學的公共使命”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學創作雖呈現作家的個人特色,但必須和公共領域相聯系,擔當必需的公共使命。
B.作家自我中的“我”不僅包括代表居在體的“小我”,還包括具有公眾意識的“我”。
C.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具有深切的憂國憂民的情懷,這正是文學具有公共性的具體表現。
D.只要是擁有公共性的文學便是真正的文學,具備文學生命力的作家才是真正的“作家”。
11.文章第③段劃線部分兩處引用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2分)
12.文章第④⑤段分別如何論述“文學理當追求有效的公共使命”?請簡要分析。(4分)
山西高考論述文閱讀答案
10.(3分)D ( “只要是擁有公共性的文學便是真正的文學”說法有誤,原文中的“只有……才……”表示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11.(2分)從宏大和細微兩個層面論述作家的作品所抒寫的總與天下百姓休戚相關,從而論證了“文學作品和文學家的生命歷程本身具有公共性”的觀點。(意思對即可;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12.(4分)第④段先闡述文學在巨變時代應該承載的公共使命,然后以中外事例加以證明;第⑤段闡明在實現文學公共使命的過程中,應警惕文學因其公共性的庸俗化,導致公共使命有效性的喪失。(一點2 分,意思對即可)
山西高考論述文閱讀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