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申論考試練習題附參考答案
作為就業市場的重要指數,2015年“國考”呈現出報考總數與競爭比例的“雙下降”。此外,一些官員辭職的消息也不時見諸媒體。
近日一項以80后、90后年輕人為主體的調查結果顯示,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體制內”的工作優勢在削弱,逾半數受訪者認為工作性質不重要,適合自己才重要。擇業觀的變化,折射出年輕人價值排序的悄然位移。
請根據以上材料,談談你對職業觀的看法。
【參考答案】
把公務員恢復為現代社會中一個如其所是的正常職業,我們才能以平常心,理解那些選擇“挑戰自我”的年輕人,以及那些選擇離開的官員們。他們的選擇,是走向多元的中國社會必然會出現的職業分化,也是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的體現。
【開頭表態,提出對多元化職業觀的看法:社會發展需要,人生出彩的需要,不應拘泥于公務員一個職業。】
青年的擇業觀,歷來是社會風氣變化最為靈敏的感應器。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已經歷過好幾輪大學生擇業觀的變化,諸如“外企熱”“國企熱”“公務員熱”等風潮,這是中國社會流動性的表現。
黨的以來,中央重拳反腐、狠抓作風,黨內風氣為之一新,公款吃喝、濫發福利等現象變少了。在某種程度上,近三年來政治風氣的變化打破了對“體制內”的幻想,是正本清源之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的降低了“國考熱”。
在新一輪改革發力之時,在創新、創業熱潮之下,無論是大學生還是公務員,面臨的選擇也更多。根據社會發展情況、根據個人職業規劃作出人生選擇,在最適合的時候做最適合的事,本來就應是社會的正常狀態。
【分析部分,分析當前擇業觀發生變化源于社會風氣的變化,而當前兩大社會風氣影響了當前多元化的職業選擇:體制內正本清源,社會上創新創業潮。】
當前,我們面臨著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潮回溯、自然生態環境惡化等挑戰,這需要大量胸懷遠大理想的實干者去理其疾、革其弊、補其空。
歌德說:“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我們應當明確,個人美好前途和命運的根基,在于國家和民族。因此,我們個人事業發展方向,都應牢牢對準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這一目標。一種正確的職業觀,是既能夠在職業中實現自身價值,又能最大程度地滿足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工作內容理應成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助力器,而不是攔阻索。
【提出對策,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要結合自身,也要跟國家民族發展相契合。】
青年馬克思曾經說,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方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盡管不是所有人都能達到這樣的境界,但有益于社會、有益于自我實現,應該是包括大學生在內的每個人的擇業觀和職業觀。體制的“內”與“外”,不應該成為影響選擇的唯一標準。
【總結提升,并呼應了材料和段首:不拘泥于體制內外,要有益于社會和自我實現。】
公務員申論考試練習題二:
9月22日,備受社會廣泛關注的淮南女大學生扶老人事件,經警方多方調查取證,認定其屬于交通事故,騎車女大學生承擔主要責任,老人承擔次要責任。經過一波三折的反轉后,這場“羅生門”終于畫上了句號。
近年來,“扶不扶”已成為社會熱點話題,每隔一段時間,該類話題總會伴隨著相關事件出現在公眾面前。不得不說,公眾已累積產生了這樣一個慣性認知:躺在地上的老人基本上都會訛人,而好心去扶的往往就會被訛詐。不可否認,社會道德問題,也隨著事件的發酵不斷被質疑與批判;社會誠信問題,也在“幫”與“不幫”之間無限被放大。“扶跌倒的老人”已然成為人們心中的痛點。
請就此反應的問題,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見義勇為、救死扶傷等行為乃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面對需要救助的人,絕大多數的公眾應該會毫不猶豫地伸出熱情而溫暖的雙手實施救援。只是年來,形形色色訛詐事件的發生,讓更多公眾在行善尤其是扶老人時產生了戒備心理。在公共空間,如果道德擔當不能凝聚為社會共識,一些人就會不可避免地淪為亞里士多德筆下,那“離開了法律和正義”的“最惡劣動物”。
【開頭表態并說明背景:面對傳統美德和社會現實讓社會產生“老人扶不扶”困惑,借亞里士多德之口,提出我們應該有道德擔當。】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轉型包括道德轉型,傳統道德發生裂變,新舊道德激蕩碰撞,道德失范現象不可避免。很長一段時期,我們對傳統道德規范批判的多,肯定的少;拋棄的多,繼承的少,導致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淀的許多優良美好的傳統道德被忽視。另一方面,對新興道德建設重視不夠,研究不夠,宣傳不夠,應用不夠。特別是很多嚴重違反道德的行為發生后,由于沒有相關法律,司法機關無法將其繩之以法,公眾和輿論譴責的威懾作用有限,久而久之,道德失范行為不僅增多,而且更加嚴重,并形成不良效應。
【原因分析,當前道德困境源于三個方面:傳統道德被忽視,新興道德建設不夠,法律缺失。】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無論國家還是個人,如果缺乏道德力量的支撐,再快的前行也如同沒有靈魂。一個國家的前途不取決于國庫之殷實、城堡之堅固、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于它公民品格之高下。正因如此,反復強調,“從思想道德抓起,從社會風氣抓起,從每一個人抓起。”這種深刻洞見,闡明了進一步治理道德問題的重要意義,也為治理道德失范問題的落細落小落實提供了遵循。
【意義分析,將道德建設上升到國家社會層面,并引用的名言,為自己語言增色。】
解除道德失范困局,不僅是社會的事,除了民間參與,更重要的還是需要政府“接力”。法律是道德的底線,如果沒有法律的保駕護航,道德就會遭遇兩難的尷尬。只有從制度上、法律上為做好事者提供強有力的保證,為每一個伸出扶助之手的人解決后顧之憂,在法律的框架內嚴懲訛詐行為,才能改變現實中屢屢出現的不詐白不詐、詐了也白詐的低成本犯罪行為,進而使道德的光輝遠離人性的“霧霾”。
【提出對策措施:采用總分結構,指出解除道德困境,國家社會和公民三者缺一不可。】
哲學家康德有句名言,“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道德失范問題相信在一段時間內還會存在,但如果能夠多一些社會正能量,逐漸構建起向善的社會支點,必能讓公眾的心態從“摔倒”的低地上站起來。
【引用康德名言,總結提升,指出了正能量的指引作用。】